著名书法家胡天波指导周国兵﹙左﹚书法创作。
民间文化是历史遗留下来的璀璨明珠,源远流长。民间文化艺术源于民间,源于生活,它通过世代传承沿袭,根植于民间深厚的土壤中,散发出特有的乡土气息,描绘出民间文化多姿多彩的艺术画卷,谱写出辉煌灿烂的文明篇章。
简朴居,一个既雅趣又低调的名字。周国兵的解释是:一些人靠心思缜密赚钱,一些人靠简单生活。近日,记者有幸一睹湘中古玩城简朴居的收藏博物馆的风采,浓浓的书香墨气,各式各样的瓷器奇石、生产用具、字画令我们眼花缭乱,并与馆主周国兵有了面对面交流的机会。
兴趣与名师,偶然中有必然
小时候的周国兵十分内向,但是自幼酷爱绘画,上世纪60年代的他没有老师教,只能靠自己琢磨,临摹连环画中的神仙和其他人物以及山水、花鸟、亭台、楼阁等。读小学时为了画好一尊好看的菩萨画,常跑到二十里开外的回龙山大殿里,认真细致地观察,一坐就是好几个小时。读初中后,他在家务农,对知识的渴求更为强烈,后来机缘巧合,他决定学习雕刻,既为了圆自己的一个梦,也想多一门生活的手艺。他拜师学艺很投入,白天细心观察师傅的一刀一划,问这问那,晚上还要在旧报纸上素描、写生、速写、白描,这为他以后的艺术生涯打下了很好的基础。雕刻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仅靠师傅的讲解是不够的。于是更多的时间他总是抱着大大小小的木头,认真地练习雕刻。不少寺庙,里面有很多塑像,雕刻工艺精良,这些先人创作的工艺品就是无声的老师,他常到那些地方去观摩那些石人、石狮、木偶等。没有艺术环境熏陶,没有老师辛勤指点,就这样摸索出一条创作之路。书山有路勤为径,艺海无涯勤作舟,也许还真需要这么一点偶然,方成就了周国兵而今的艺术人生。
艺术源于生活,留住生活的家园
勤奋没有令周国兵失望,脚踏实地,积极创作新作品,不惜耗资走南闯北,多次参加全国各地组织的民间工艺品制作大赛。随着雕刻绘画艺术日臻完美和获奖作品的增加,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亦是艺术,用笔墨描绘了自己那个年代生活的艺术,记录了历史,传承了文化。周国兵于2000年加入了长沙市美协,作品先后荣获湖南省民间文艺创作三等奖、长沙市老干部书画作品展一等奖。“我喜欢画这些有灵性的东西,自然万物,一花一草,一树一木,一山一石,都是具有灵性的。灵性其实是种无声的语言,画家在自然生活中通过观察去体会、感悟这种灵性,然后融入自己的思想,再用绘画的语言表现出来,展现给大家。我的作品从画法上以大写意为主。在笔墨上追求清新明快,简洁概括,厚重朴实,活脱自然。”周国兵说。
收藏是生活的一部分,心态很重要
周国兵展示了他两件最得意的收藏品,一件是乾隆时期仿明代官窑瓷,是从一个古董商朋友处花高价收购的;另一件是从地摊上购得近代仿徐悲鸿八骏图。官窑瓷曾有人出了几十倍的高价,仿八骏图虽然是赝品,但是仿者功底非见一般。周国兵说,收藏要保持一颗平常心,保持一颗平常心去收藏,就不会不顾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超越自家的经济实力以至而孤注一掷去收藏,更不会不懂又不愿学习却异想天开“捡漏”而欲从中掘金发大财。一旦心态调整好了,就会契合收藏的规律和特点。在收藏室我们看到了一些上世纪曾经的农具、古老用具、生活用品等。周国兵说这些都是他曾经使用过的真品,现在将其收藏下来,是想要让现在的人看到自己那一代过去的,在不久的将来,这些看不到并不新鲜的物品将会变得更珍贵。
在一起谈到宁乡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周国兵向我们透露了他创办简朴居的目的。宁乡是一个文化大县,宁乡花鼓戏、沩山根雕、灰汤杂技如一幅徐徐展开的绵久文化画卷,在时代的大潮中不断面临着蜕变和传承。而时代的交替,社会的巨变,使传统的民间艺术的传承发展空间变得越来越狭窄。如果不能有效地传承就会成为一个不可解开的死结。我们有义务和责任去抢救和保护这些文化遗产。有必要让现代青年和下一代人充分认识古老的民间文化艺术价值,更好地去传承和沿袭。希望有更多的热爱文化人一起探讨学习交流。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文/图 刘淑兰 姜冬涯 夏纠纠
编辑:陶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