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铁腕反腐败,重拳整治公款吃喝、公款消费、以权谋私等诟病,一些人不适应了,工作没动力,做事没精神。私下听到有的当干部的议论:“只要不出事,可以不干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前一些党员干部的思想和工作状态。“只要不出事,可以不干事”,肯定不行,无功也是过。为什么有的党员干部有如此言行?按照通常的经验,可能存在如下因素:一是不出事不用担责,不干事也没责。二是有的人存在守摊子思想,进取心不强。少数人暮气沉沉,滋生了等、熬、混的思想,工作不在状态,做事不尽心尽力,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有的钟也懒得撞,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三是一定程度上存在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的现象。一些真正干事的人得不到重用,个别投机钻营、溜须拍马、跑官要官者反而得到好处和提升,挫伤了部分人的积极性。但是这些,都不能成为不干事的理由!
不出事是底线,干好事也是底线。一个单位也好,一个人也罢,工作标准不能定在不出事上。有的人这也怕、哪也拍,做事瞻前顾后,小事不愿干、大事做不成。时间长了,对自己严格要求逐渐松懈,学习放松、思想懒散、工作疲沓,这也不顺眼、那也看不惯。这样必然带来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蜕变,不仅守不住底线,反而会出事。
党员干部要坚守不出事的底线,更要有干好事的标准。魏徵写给唐太宗《谏太宗十思疏》中说:“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党员干部做人做官做事的根本,就是要坚定理想信念,把立身做人的根牢牢扎实,把做事做官的源头活水保持清澈,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抵得住诱惑,自觉做到不碰做人的“保底线”,不触法律的“高压线”,不越制度的“警戒线”,事业才能走得远,官位才能保得住。人生在世,就是要干事。以什么样的姿态和标准干事,体现了一个人的事业观和精神境界。古人云:“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取法乎下,一无所得。”只有取其上,坚持工作高志向、高标准、高要求,用力做事、用脑做事、用心做事,专心做事、务实做事、高效做事,才能想干事、干好事、干成事。如果安于平庸、退而求其次,只为不出事、保平安,不想干、不愿干、干不好,事业不可能大有作为,人生也不可能出彩,必将虚度年华、碌碌终身。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刘代荣
编辑:陶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