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老粮仓镇仙洪坝村下河组,张建新开着他的收割机又忙了一整天。眼下,与他一样,当地的种田大户正处于忙碌季节。在这个山村,仙洪坝人凭着自己的勤劳与智慧,通过大力发展金银首饰产业和规模种植养殖业,用心呵护当地的生态环境,不断丰富自身精神文化生活,走出了一条令人称道的发展之路。
30多年积淀,“章子”产业每年为村民带来数千万元的纯收
仙洪坝村面积7.8平方公里,分为14个村民小组,有村民3400多人,林地5200多亩,水田2700多亩,是我县典型的西部山村。自然条件无任何优势可言,但仙洪坝人没有放弃发家致富的梦想。他们花费30多年所培育的金银首饰产业,便是很好的例证。
上世纪80年代初到全国各地打“铜皮子”(铜制印章),90年代初开始大规模加工金银首饰,2002年起不少人开金店。在仙洪坝村,对于当地“章子客”的从业轨迹,村民们有这样一种总结。30多年来,“章子”产业与仙洪坝深度融合,不管在哪一个阶段,都有成百上千的仙洪坝人身处“章子客”行列,并创造着令人赞叹的业绩。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仙洪坝村每年都有不少村民成为“章子客”。到1986年,全村“章子客”超过了300人,年龄从十七八岁到50多岁。这些人遍布全国各地,白天摆地摊,晚上住旅社,其绝大部分业务就是打“铜皮子”,其收入远远超过当时的许多行业。该村下河组村民张国初于1984年外出打“章子”,其“章子客”生活持续了21年,走遍了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1986年,他在内蒙古打“章子”时,一天的收入经常有100多元。而当时农村请小工工价为每天1.2元,泥工等大工工价每天也只有2元。
如今,在仙洪坝村,在外从事金银首饰加工销售行业的村民有700多人。这些人,除数十人仍在“打行章”(即背着工具箱到处加工金银首饰)外,其他“章子客”都稳定下来,或开店从事金银首饰加工,或从事金银首饰销售。一年下来,他们的纯收入达数千万元之多。在这些“章子客”中,有不少已成为业界颇有名气的老板。如老粮仓金银珠宝商会秘书长张德光,就是仙洪坝村石马组人。老粮仓金银珠宝商会会长张文革,是仙洪坝村花明组人。
土地大面积流转,全村14个村民小组每组仅几户村民种田
十几年来,每年种植水稻四五十亩。今年,将种植面积一下扩展到170多亩。对于张建新来说,品尝到规模种植的甜头,已不是一年两年的事情。9月24日,他买回了一台价值5.8万元的收割机,这已是这位农民所购买的第四台收割机。在规模种植水稻的过程中,除了收割机外,他还购置了耕田机、动力喷雾器等现代农具。有了这些农具,耕种效率自然大幅提升。除了侍弄自家所种植的水稻外,他还能帮其他村民开展耕田、施药、收割等业务。“效益不错,规模种田是个好门路。”对于这位年已半百的农民来说,一年十几万元的收入,是很平常的事。
据仙洪坝村党总支书记周回龙介绍,大量村民外出,给在家的劳动力流转土地搞规模种植创造了充分条件。多年来,全村14个村民小组,以种田为主业的户子,每组只有几户,每户的种植面积都有二三十亩甚至更多,并且都是优质稻。
今年5月,仙洪坝村还成立了专门的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目前,其社员达到了21户,种植水稻800多亩,今年的稻谷产量可过40万公斤。这些稻谷,绝大部分将被这些农户出售。由合作社出面联系收购商,稻谷收购价比市场价每百斤可高出10元左右;由合作社出面与厂家联系,所需农资价格比市场价要低;施药、收割等都实现机械化……“劳动强度降低的同时,种水稻的效益得到提升。据估计,今年社员种植水稻的亩平效益可增加100多元。”村主任张惠斌的另一个身份是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他表示,明年要进一步扩大合作社规模,使更多村民从中受益。
2012年,全村种植烤烟300多亩;2013年,扩展到510亩;今年,种植面积达800亩。在三年时间内,烤烟种植产业在仙洪坝村得到了快速发展,并给村民们带来了不错的收益。去年,其亩平纯收达到了1200多元。上河组组长张记云,是当地的烟农代表。三年时间内,他家所种烤烟的面积由30亩增加到了160多亩。今年,村部大门口的10个烤房,成为了他家的专用烤房。张记云表示,烤烟种植是一个好产业,今年虽然气候影响大,但也会有一定的收入。去年,60多亩烤烟为他家带来了10多万元的纯收。
石马寨的美丽传说,当地村民用心往里面不断添注新内涵
在仙洪坝村,石马组的名字源于当地有个石马寨。关于石马寨,当地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远古时候,由于没有时辰之分,人们往往不能合理安排作息。为此,一匹神马被安排到当地报时。从此,不论雨雪阴晴,每天正午时,这匹神马就会引颈长啸,极大地方便了当地村民的生产生活。并且,随着季节的周而复始,这匹石马尽职尽责地做好了报时工作,从未出过差错。
这天,邻村的马家冲举行了一个大型活动,异常热闹,这匹神马来到活动现场游玩。在开心玩耍之中,时间过得飞快。突然,它意识到又到了自己该报时的时候。为了不让自己失职,它使出浑身力气,以最快的速度往回赶。途中,风云突起,雷电交加,神马被雷电击中,化成一匹石马,灵魂回归天堂。
当地村民都说,取名石马寨,就是为了纪念那匹神马,提醒大家要诚实守信、敢于承担责任。近几年,围绕这个美丽的传说,仙洪坝人做了不少颇有意义的事情,以使这个美丽的传说流传更广,并使之给人们带来更多的正能量。今年6月2日,当地便举行了隆重的“立马”活动。在老(粮仓)毛(公桥)公路旁,村民们立起了一座高达数米、具备报时功能的石马雕像。
在仙洪坝村,当地村民还以十二生肖的来历为题材,每部投资30多万元,拍了两部微电影,以新形式宣扬传统文化。同时,根据规划,在石马附近,还将建一个大型的农民文化广场,为村民们开展大型文艺活动、休闲健身等创造更好的条件。
“职业稻农”张建新正在收割水稻。
村民张献群正在为自家房前种植的花卉浇水。
今年80岁的邓喜初老人负责2千米村道的保洁工作已3年多。
月山湾组黄杰华家使用沼气已17年,既保护了环境,又带来了方便。
当地村民的居住条件有了相当高的水平,图为油铺组村民刘宇红家的房屋。
今年6月,村民们在石马寨建起了一座有报时功能的石马雕像。
作者: 龚再蓉 范婷
编辑:陶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