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像金子一样闪闪发光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文/图 范婷 龚再蓉 编辑:陶湘 2014-08-14 09:52:58
—分享—

  宁乡网—今日宁乡讯 8月8日,老粮仓镇干部联百户“大走访”活动正式启动。在镇党政领导的带领下,70多名镇干部来到自己所负责的网格,逐户走访群众。至8月11日,他们已走访群众1200多户。在走访过程中,包括垃圾池维修、小型水利建设、保洁员聘请等在内,群众提出的16个问题全部妥善解决。此次“大走访”活动的高效推进,是老粮仓镇党员干部作风建设的又一具体展示。近年来,该镇狠抓作风建设,党员干部所呈现出的良好作风,就像该镇珠宝产业一样,闪闪发光。

  抓环卫,他有了随时捡垃圾的“爱好”

  近年来,老粮仓镇金石村活跃着一位特别的拾荒者,他是金石村的党总支书记刘菊红,工作之余的“爱好”就是捡垃圾。不管什么时候出门,他总会带上一个装垃圾的袋子。

  2013年3月的一天,刘爱香和刘素红正在路边闲聊。突然发现刘书记就在不远处,拎着袋子弯着腰在一村民院子里捡东西,凑过去一看,竟然是捡拾垃圾。这户人家就在马路边,家里常年没人,院子里有了垃圾也没人收拾。看着刘菊红捡垃圾,她俩立刻从家里拿出了扫帚、簸箕,一起动手,很快就把院子打扫干净。

  村公路在稻田间穿行,以前不少村民在田间劳作时,经常把肥料袋、杂草等丢在路上。看到刘菊红多次默默地将这些东西清除掉,村民们都变得自觉了,临时堆放垃圾都变得“含蓄”很多——绝不占道,干完活就把以前随手一扔的肥料袋等一并带走。对此,村民周雪梅说得很实在:“虽然书记没说什么,但总让他来捡,觉得不好意思。”

  刘菊红坚持认为,通过带动,大家的意识自然会提升。实行垃圾分类减量后,金石村村民垃圾出户量减少了60%。在今年全市的卫生环境半年考核中,市检查组人员对金石村给予了高度评价:“村民的环境卫生意识,比不少城里人都强!”

  为助残,他用义肢量遍全镇20个村

  这两年,对于石清村的戴献忠来说,可谓祸不单行。去年,丈夫因肺癌晚期去世,留下了双腿残疾多年的她与儿子相依为命。今年4月的一天,戴献忠从椅子上摔下,双腿骨折;在学校上学的儿子突发急性阑尾炎住院;7月16日晚,刚接好不久的双腿再次骨折……得知这个特殊家庭的情况后,周冬良送来了轮椅和3600元爱心款。

  7岁那年,周冬良因车祸而左腿高位截肢。此后的生活,令他深谙残疾人有太多不便之处,而对身边的残疾人有了殷切关注。去年,他开始担任老粮仓镇残联专职委员后,他用义肢走遍了老粮仓的所有村组,半年内掌握了全镇1229名残疾人的基本情况。“插花村一组,吴俊梅偏瘫,儿媳精神病需要联系医院治疗,孙子上学需要争取助困资金。”随手翻开他随身携带的笔记本,其中一页写着上述内容。在两项需求的下面,还有医院和学校的联系方式。他解释说,这两件事都已经有眉目了。

  今年6月21日,周冬良发起并成立了老粮仓残疾人爱心会。一个多月内,爱心会已经为16个残疾人家庭送去了爱心款和轮椅、盲杖、粮食等物资,总价值2万元。如今,在唐市集镇开了二十多年理发店的周冬良决定让妻子打理生意,自己则真正专职为残疾人忙碌。

  管集镇,他被人送上“唐僧”的绰号

  对于老粮仓集镇的吴老板来说,镇爱卫办主任唐立军就是现实版的“唐僧”,其碎碎念叨的功力让他叹为观止,直道“悟空再世,也要被他念成一只讲秩序的猴子。”

  吴老板在老粮仓集镇上做了十多年生意。每天早上人多的时候,便是做生意的黄金时段,把摊子摆到店门外更能使顾客一目了然。今年,他硬是把这个十多年的习惯改掉了。因为,几乎每天早上8点,唐立军会准时出现在集镇上,一看到有店外经营等不讲秩序的现象,他就立刻上门进行念叨。

  唐立军是个爱笑的人,上门劝导也是乐呵呵地讲道理、讲危害、讲影响,语速稍快,但很均匀。在抓集镇管理的过程中,老粮仓、唐市两个集镇的700多户门店经营户,他都相处得很熟悉了。今年端午节早晨,“唐僧”来到吴老板的店门口,再次发起“念功”,吴老板当街表态:再也不摆出来了,“唐僧”的功力实在太强。熟悉情况的人都说,在两个集镇上,许多门店的经营业主都与吴老板一样,有相同的感受,持相同的观点。

  做好事,他牵头成立光明爱心会

  暑假,是落水事故最容易发生的时节,但在老粮仓镇星光村,村民们今年却是格外放心让孩子出去玩。原来,是光明爱心会的会员出资给水库大堤、附近桥梁等加上了护栏。

  光明爱心会是一个以“扶助弱势群体,积极开展互助”为宗旨的爱心组织,于今年5月1日成立。爱心会的发起人大都来自老粮仓镇星光村,该村共产党员喻冬霞便是主要发起人之一。在他和其他一些爱心人士的努力下,该爱心会的行动获得了越来越广泛的响应。至7月底,其会员数量超过了160人,并在回龙铺、黄材、流沙河、老粮仓等乡镇开展了数十次扶贫助困与走访慰问活动,献出爱心款物价值10多万元。

  在喻冬霞等人的精心呵护下,光明爱心会主要通过网页、QQ、微信等开展爱心活动,做到了反应迅速、快捷。7月12日,唐市插花村患尿毒症的刘凯华通过微信向光明爱心会求助。当天晚上,该协会就通过了网络会议并即时捐款5000元,第二天就送达了刘凯华手中。

  当组长,他认为千万莫计较个人得失

  7月31日,老粮仓镇楚江村一组,村民周命军借用周立明家的水泵抽水,将自家3亩多烟田插上晚稻。到当天,楚江村一组的晚稻全部插好,而周立明已将自家水泵无偿借给其他户子用了1个多星期。

  周立明是楚江村一组的“老组长”。说他是“老组长”,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其年龄已近花甲,二是当组长已有11个年头。他认为:“大家选你,就是信任你,就得用心当好这个组长。当组长,千万莫计较个人得失。”管好组上的塘坝,做好计划生育宣传,组织村民搞好环境卫生整治,通知大家做好农业生产中的病虫害防治,带领大家发展烟叶种植等产业,及时调解邻里纠纷……在周立明看来,许许多多的繁琐事项都属于组长的工作范畴。据统计,一年下来,他花在组长工作上的时间在3个月左右。他当组长所获得的“年薪”却少之又少,最初那几年每年为600多元,去年也只有1000多元。

  去年夏秋之际,宁乡遭遇罕见大旱。在镇村的大力支持下,周立明带领村民扎实开展抗旱行动。1000多米水管和一座大功率水泵架好后,从楚江抽水到花屋湾塘,再通过众多小水泵将水抽到各家各户的责任田中,使200多亩稻田获得了有效灌溉。架水泵、接水管、合理调整抽水秩序……白天顶烈日,晚上打手电,周立明忙了一个多月,所带来的成果是全组晚稻全部获得丰收。

  在楚江村一组,有一条一公里多长的公路。2010年,这条公路被拓宽硬化。如何筹劳集资,对占用的田土如何赔偿,公路建设启动之前,周立明利用晚上时间组织召开了6次户主会,将相关事项一一议定,几次开到晚上12点。同时,公路建设占用了他家的一分多菜地和一间杂屋地基,他没要一分钱赔偿。“当时,如果不是他组织得好,头带得好,公路建设的难度肯定会增大不少。”村民刘伏桥发出这样的感慨。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文/图 范婷 龚再蓉

编辑:陶湘

阅读下一篇

返回宁乡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