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红玉为客商介绍生产工艺。
宁乡网—今日宁乡讯 今年“五一”劳动节前夕,她获评长沙市劳动模范;此前,她获评2013年度“湘商十大风云人物”。她一手创建的红宇新材是行业内唯一负责起草行业标准的企业,已获8项专利,于2012年8月在深圳创业板成功上市,成为我国“节能耐磨材料第一股”。她就是湖南红宇耐磨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为红宇新材)董事长兼总经理朱红玉。凭着对创新梦想的执著追求,她与红宇新材获得了一个又一个受人关注的成功。
不甘平庸,她毅然踏上新的创业路
1995年,面对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一些习惯了“大锅饭”的企业员工是忧心忡忡,担心自己下岗失业。此时,朱红玉已是一家国有企业的中坚骨干,自然无此烦恼。不过,天生不甘平庸的她,意识到改革是挑战更是机遇,毅然选择了一条许多人不愿意走的路——下海创业。于是,她离开了别人羡慕的工作岗位,踏上了新的创业路,创立了属于自己的公司,成为当地远近闻名的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女能人。
最初,红宇新材只是生产销售搪瓷产品,这种产品与耐磨材料行业有一定关联度的。凭着自己在国有企业10多年的行政管理、财务工作经验,她很快把公司经营得红红火火,公司员工也从起步时的三四十人发展至100多人。
到21世纪初期,因产品单一,工艺落后,公司的发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徘徊不前。面对这一状况,朱红玉心急如焚,四处寻觅企业发展的新路径。一次偶然的机会,她获悉中南大学正在研发铬锰钨抗磨铸铁和锰钨钛耐磨铸钢,这两种新材料广泛应用于火电、水泥、矿山、冶金、国防等领域。这则信息,拨动了她的心弦,因为当时国内同类材料的技术研发处于停滞状态,一些有需求的企业只得从国外进口。
寻求突破,她执著追到两项新技术
中南大学如果把两种新材料研发成功,将填补国内空白;如果能生产这两种新材料,自己企业的发展将获得新突破。敏锐的洞察力,为朱红玉标识出努力的方向。于是,她紧紧地盯上了中南大学的这两个“腹中之宝”,一着不让地跟踪着研发进度,并在第一时间内获取了两种新材料研发成功并取得国家发明专利的好消息。
这样,她往中南大学跑得更勤了。她不顾家人的反对与同事的质疑,一次又一次地找到学校相关专家教授和院长校长,一次又一次地表达着自己愿意倾其所有申请技术转让的迫切心情。她的执着与诚恳,折服了具有“技术圭臬,首富摇篮”之称的中南大学的专家与领导,将两项新材料技术专利发明优先转让给红宇新材。
拿到两项新材料技术专利后,朱红玉很快与中南大学再次搭成共识,以开展校企合作的方式将新技术转化成新产品。通过这一合作,红宇新材提供研发资金和相关服务,依托中南大学的科研人才,在较短的时间里共同研制出了抗磨铸铁磨球新产品。经测试,该产品的各项性能指标与性价比都优于国内外同类产品。
新技术催生新产品,新产品推动新发展。从2004年起,红宇新材所生产的抗磨铸铁磨球,以球磨机装球数量减少35%以上、磨球使用寿命高出一倍以上、耗电量减少25%以上的节能减排效果,迅速赢得市场青睐,先后被中国铝业、华能、华电、海螺水泥、大唐电力等知名企业所接纳。
引进人才,她使企业产品世界领先
科技创新使小小磨球魅力倍增,红宇新材于无声处实现了华丽转身。此时,朱红玉并没有觉得轻松起来。企业发展的全新突破,令她更加意识到引进科研人才的重要性与迫切性。她深知,人才是企业创新与发展的根本,不解决人才匮乏的“瓶颈”,一切无从谈起。
2006年,在一番洽谈之后,朱红玉同意中南大学以“高效节能磨球”技术入股红宇新材,并要求对方委派任立军教授担任公司总工程师兼副总经理。任立军教授长期从事耐磨材料研究,在专业技术上造诣颇深。更为可贵的是,这位行业权威的到来,不仅带来了专利技术,更带来了一支科研团队。这样,红宇新材相继成为中南大学研究生、博士生工作站,中南大学抗磨材料研究所,清华大学教学科研实践基地。
为了让科研人才充分发挥作用,朱红玉投入上千万元建成了产品研发制造车间,还经常深入到研发一线为科研人员协调资源,排忧解难。科研人才最受尊重、收入最高、住房最大、保障最好,设立技术创新奖、技术进步奖、知识产权贡献奖、政府科技成果申报奖……在这里,一套行之有效的科技创新激励机制很快形成,深度激发着科研人才的激情和活力。对此,任立军教授就深感慨地说:“以前来红宇觉得自己更像是客人,现在有责权利的清晰界定,自然而然成为了企业的主人之一,与企业一同成长。”
有了科研人才与创新机制的支撑,红宇新材的发展一年一个台阶。2008年,在成功研发出“高效节能磨球配比”技术并申报国家发明专利后,公司第一次拥有了自主知识产权。该技术的应用,使公司磨球产品的科技含量提升至世界顶尖行列,经济效益呈几何级别增长;2009年,公司应邀担钢起草的《铬锰钨系抗磨铸铁件》国家标准正式颁布,这是本行业唯一由企业负责起草的行业标准;2010年,公司获得长沙市产学研合作与科技成果转化奖;2011年,公司研发的“球磨机台阶形筒体衬板”系列技术获国家发明专利,并被列入国家年度重点新产品,高效磨球与台阶形衬板配套应用整体技术成果被鉴定为国内首创、国际领先水平,“铬锰钨系抗磨铸铁磨球”获得中国铸造零部件博览会金奖;2012年,公司成功研发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金属型自动化造型生产线……
到目前,红宇新材已拥有技术专利8项,并有4项处于正在或即将申报阶段。累累科研成果,使公司获得了“长沙市创新型企业”、“湖南省高新技术企业”、“节能中国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据专业人士分析,如果将该公司的磨球、衬板、球磨机等产品及“高效节能配比技术”在我国全面推广,每年可为火力发电行业节电44亿度,为水泥行业节电67.06亿度,为铁矿行业节电6.81亿度。
放眼未来,她在不断加大创新力度
有人说,追求完美、永不满足,是朱红玉的秉性。对此,用她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只要认准的事,就要干到底,拼到底,哪怕是碰得头破血流”。正是她的这种执著追求,使红宇新材的科技创新的旗帜得以高高举起,科技创新投入力度得以不断加大。
2012年8月,红宇新材在深圳创业板成功上市,成为我国“节能耐磨材料第一股”。此举,为企业发展再上新台阶注入了新的血液和动力。2013年,公司实现销售收入4亿多元,利税5000多万元,总资产达到8.33亿元。
近3年来,红宇新材每年实施研发项目6至9个,年均投入研发经费1240万元;为积蓄发展后劲,公司规划投资9000万元,兴建湖南省高效球磨及耐磨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朱红玉的带领下,红宇新材的这些举措,在使公司在科技创新路上获得源源前行动力的同时,获得了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2013年底,红宇新材被长沙市人民政府批准建立首批“院士专家工作站”。
红宇新材的“院士专家工作站”,以我国著名的矿物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士、原中南大学副校长邱冠周及其团队为核心,以湖南省高效磨球及耐磨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中南大学科研中心为依托,联合进行节能环保材料的研究开发,主攻高效磨球技术及其耐磨材料的研究开发,以进一步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市场竞争力。根据目前的情况来看,这研发预计在3年内为红宇新材新增销售收入5000万元以上,新增利税1000万元以上。为把“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成为公司科技创新与永续发展的新平台,在今年建成工程技术中心之后,公司将坚持每年追加投入500万元用于技术研发和人才培训。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文/图 顾爱国 龚再蓉
编辑:陶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