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人文关山 悠然古镇

来源:今日宁乡 编辑:陶湘 2014-04-25 10:55:24
—分享—

关山古镇建设项目得到了县委主要领导的关注。图为宁乡经开区工委书记、县委书记黎春秋﹙前右一﹚,在湖南达瀚置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志明﹙前右二﹚的陪同下指导该项目建设。



  宁乡网—今日宁乡讯 拨开厚重肃穆的历史帘幕,踏过金戈铁马的血腥战场,聆听悠扬婉转的箫声竹韵。回眸处,一抹浓重的色彩跃然眼前,那是璀璨的三国,在滚滚长河中傲然立之;那是浪花淘尽英雄的故事,在沧海桑田中亘古绵长……

  带着对历史的一颗崇敬之心,近日,一个天气晴朗,阳光明媚的日子,笔者来到了关山古镇。古镇亭台楼阁,古朴,幽雅;客栈小楼,舒适,浪漫;小楼窗棂,玲珑剔透,镂空淡雅。在关山古镇游历,书上的三国,鲜活地展开在了笔者的眼前,而故事里的英雄,竟让人感觉,仿佛就在身边……

  驱车出宁乡县城,沿着宽阔平坦的金洲大道一路往东,约20分钟车程后,便抵达长常高速在金洲镇境内的开口处。左转离开高速路口,迎面而至的是一座高达几近5层楼高的关公雕像,就那么雄浑威武地耸立在笔者眼前。

  进入关山村,沿沥青公路逶迤缓行,道路两边葱郁的大树绿荫包裹在清凉里,异常清新的空气让人沉醉在世外桃源的幻境中。不远处,映入眼帘的是古色古香、依山顺势的精美农居,还有那色彩艳丽、芳香四溢的果园。一路前行,一路观赏,让人不由然地心情大好,惊喜万分。

  目的地到了,车子在一座布满三国人物雕像的古城墙边停了下来。下了车,只见偌大的城门上“关山古镇”四个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而大门两侧的对联“刘关张桃园结义忠義两全赢天下,魏蜀吴关山擂战金戈铁马聚英豪”更是让人油然而生义薄云天和驰骋沙场的豪迈。

  踏着“关山古镇”青砖铺就的石阶上行,右拐数步,突现一块平地。城墙上,烽火台瞩目,旌旗密布,重现了“关羽屯兵”的传说;城墙下,土特产专卖店、三国纪念品店和小卖部,鳞次栉比。历史和现代,在这里奇妙地融为一体。

  来到广场的主入口门楼前,映入眼帘的,是屹立在广场中央的高达3米的关公财神塑像。关公一手掳长须,一手持青龙偃月刀,朝南而望,神态自若、气势威武。让人不由回首,那浩瀚如烟的历史长河。在一千八百多年前,誉满天下的“桃园三杰”。他们匡汉室,济天下。三顾茅庐刘皇叔,仁义天下美名扬;义薄云天关二爷,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盖世奇功摄群雄;屠户身儿莽张飞,长坂坡下一声吼,吓破曹儿老鼠胆,崭露三国英雄气。

  关公财神塑像旁边,大红灯笼高高挂、关字帅旗在风中飞舞、“关公劈榆”横卧一边、兵器架静静伫立。“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关山,就因义薄云天、千里走单骑的关云长战长沙屯兵村里而得名。“生蒲州,事豫州,战徐州,永镇荊州,千古名州有赫;兄玄德,弟翼德,擒庞德,不降孟德,万年全德无双。”关羽死后作为忠义的化身,受民间推崇,被尊称为“关公”,一直是民间祭祀的对象。关山当地的老人,只要说起关公的故事,都能眉飞色舞,娓娓道来。让人十分感慨:一个历史人物,因在一个城市几年的镇守,便将身影,深深刻入了这个城市的灵魂,成为这个城市的守护神,被数千年地记载和传颂。

  见笔者的目光疑惑地盯着关公财神像右边靠城墙处置放的一段长长的树木残躯,同行的我县文化界名人黄沃若告诉笔者,这就是“关公劈榆”。榆树,榆科类植物,落叶乔木,因果实状如铜钱,又名摇钱树。关山古镇建设之初,榆树位于关公广场中央,距今有一千多年历史,树高25米,胸径1米,枝繁叶茂。2013年4月2日,关公塑像正式安放于榆树之后,当晚,有人梦见关公持刀砍斫树身,一说预示关公伐柴(发财),另说关公暗示榆树挡其风采,建设者均不以为意。时至5日下午4时,风雨交加、电闪雷鸣,关公高举青龙偃月刀,怒劈榆树,裂处状如刀削,榆树倒地,未伤一人一物。当地村民均言关公显圣,无不烧香膜拜,从此,关公塑像稳居广场中央,而榆树仅留残躯一段,供人缅怀。

  听过“关公劈榆”的故事,站在斑驳沧桑的古城墙上,眼前不禁浮现出关羽南下长沙与黄忠会战时烟尘滚滚的战场。由于有“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等骄人战绩,关羽心高气傲,攻打长沙时,竟只带领五百校刀手前往。结果,与黄忠大战打成平手。后来关羽不杀马失前蹄的黄忠,而黄忠射箭没杀关羽,英雄惺惺相惜,流传千古。读过《三国演义》的人都很熟悉关公战长沙那一幕,但是却很少有人将关山与关公、与三国串成一种文化现象,现在,“关山古镇”穿越历史把它做成实体,叫人不得不赞一声好。

  沿平地前行,一座雕像瞬间将我们带进三国时期的那一段历史传奇。刘备、张飞、关羽高举酒杯,演绎了桃园三结义的场景。东汉末年,朝政腐败,再加上连年灾荒,人民生活非常困苦。刘备有意拯救百姓,和张飞、关羽一起志同道合,三人选定张飞庄后一桃园,此时正值桃花盛开,景色美丽,张飞准备了青牛白马作为祭品,焚香礼拜,举酒结义,对天盟誓,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三人按年岁认了兄弟,刘备年长做了大哥,关羽第二,张飞最小做了弟弟。古镇桃园内设一栋独立客房、棋牌室,有刘关张三结义时的忠义亭和桃园三结义雕塑,亭台楼阁、曲径通幽,是仁人志士畅谈理想人生的佳境。

  穿过一座八角亭,那古老的四合院客房,那用于商务洽谈的会议中心丞相府,还有那划船垂钓的水上休闲娱乐场所,便一一映入眼帘。而“相府”中的曹操刘备青梅煮酒论英雄典故壁画,让人不由顿生谁是英雄的感慨。相府为关山古镇高端会所,采用四合院结构,主楼为豪华套房,两侧为客房,南向布局会议室和餐厅,院子中央照壁绘有曹操与刘备青梅煮酒论英雄的浮雕。相传三国时,曹操以青梅绽开,煮酒邀刘备宴饮,议论天下英雄。当曹说“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刘闻之大惊失箸。

  再向前行,右拐,铜雀台上大乔抚琴,小乔起舞,又是一座精美雕塑,又将我们带回久远的三国烽烟。三国时期,曹操击败袁绍后营建邺都,修建了铜雀、金虎、冰井三台。铜雀台为三台之主台,为曹操与文人骚客宴饮赋诗,与姬妾宫女歌舞欢乐之所,也是兵家战略要地。唐代诗人杜牧曾写下“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千古名句。此铜雀台主要功能为观景平台,凭城墙而眺,一泓湖水清雅秀丽、一群院落巍峨挺拔,自然风景与人文建筑相映成趣。而城楼上看风景的人,也成为一道风景。

  铜雀台边有一座茶楼,名曰江东。三国时期孙权建立的吴国政权范围,史称孙吴或东吴,与曹操的魏国、刘备的蜀国三分天下。江东茶楼包间均以吴国名将周瑜、鲁肃、黄盖等命名,是关山古镇文人雅客品茗休憩之所。

  隆中是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隐居的地方,也是刘备三顾茅庐、脍炙人口的《隆中对》的出处。古镇隆中食府为一雅致院落,院中巨大茶壶寓意此地为雅士居所,包间以蜀国刘备、诸葛亮及麾下“五虎上将”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命名,为关山古镇朋友相互宴请、交流情感之高端去处。“这里目前是湖南省唯一一家集三国历史文化底蕴和乡村生态休闲旅游为一体的商务接待中心。”关山古镇餐饮部负责人梁先生自豪地向笔者介绍,关山古镇采用汉唐建筑风格,着力打造集千年传菜(八大四小)、棋牌、茶艺、休闲、会务、古装摄影、过关斩将拓展训练等为一体的三国主题文化体验接待中心。项目一期总投资1.6亿元,目前正紧锣密鼓进行项目经营管理团队的培训工作,以及汉代服装的制作和汉代礼仪培训及汉代用品设计制作工作,让来关山古镇的游客大饱口福、眼福和全身心的快乐体验,并正式确定今年7月1日试营业,国庆节可整体正式对外开放。

  看到笔者对门楼上那些对联感兴趣,梁先生说,为营造三国文化氛围,开发商邀请宁乡知名文学书法界人士出谋划策,为项目功能区命名并一一题写诗词对联。如在相府大门,宁乡知名作家徐哲兮先生写下“论天下英雄煮酒调梅延客日,书军中豪兴临江横槊赋诗时”的对联,展现了曹操一代枭雄的风采。次入口处,黄沃若先生写下“天下三分人间传道义,长沙一战故事满关山”的名句,意即三国后中华重道义传统更盛,战长沙后三国故事在关山一带流传,战场遗迹不少。在隆中苑,徐拂荣先生写下“欲成天下三分鼎,先对隆中一席谈”脍炙人口的对联。

  开发商达翰置业公司董事长朱志明先生还有着深厚的文化情结。他说,要做,就做好,要把关山古镇当作一个艺术品来珍藏。不仅从最初的规划设计,从古典园林景观的施工细节,他都亲自过问、亲自策划,还远赴陕西、山西、河南、成都、深圳、重庆、湖北等地历史文化遗址考察,几经周折、历经两年的寻觅和洽谈,终于收集到一些民间文物,建立“达翰民间博物馆”。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收录了著名爱国实业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民生实业创始人卢作孚先生家的一些私人文物,如正宗的整套黄花梨拔步床(九龙床)和神龛等物品,卢府老管家陈旷怡先生佐证为清代末年,卢府专请民间巧匠历时7年多纯手工打制,精美绝伦,价值连城,令人叹为观止,这不仅是文化的体现,更是历史的写照。此外,清代水缸、明朝石狮、汉代华表和一些有着厚重历史文化气息的雕塑、古董等,都让人感觉到关山古镇浓厚的文化气息。古韵人文相得益彰,文化的烘托,精心设计的景观,使古镇的每一个院落、每一处回廊、每一个细节都充满故事与情趣。

  一地若无历史文化,便索然无味,如人之贫血;反之立马蓬荜生辉,激发探古之心。“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一首歌,唱出了深沉激昂的历史情缘;“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一阙词,写出了对美好明天的无尽期望。

  返程的时候,回首高速路口那迎风而立的关公雕像,眼前仿佛又出现关公挑袍的飒爽英姿。那把青龙偃月刀锃锃亮光夺人眼目,好若云长驰骋沙场,浴血奋战,单刀赴会,英勇无畏。云长的赤诚跨越了千年,超过了灵魂的宽度,生命的高度,促进着关山的发展。你看,如今的关山人,团结一致,满腔热血,用辛勤的劳动播种明天的希望;如今的关山人,手拉手肩并肩,共唱凯歌铸造时代辉煌!

  美哉,如画关山与天不老,三国文化经久不衰!

  雄哉,锦绣乡村与国无疆,古镇风韵历久弥新!

  刘淑兰 梁端

来源:今日宁乡

编辑:陶湘

阅读下一篇

返回宁乡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