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乡网—今日宁乡讯 清明时节,祭祀祖先,缅怀先人,是我国的优良传统。每到清明节,人们都要焚香祭奠,扫墓踏青,向逝去的先人表达绵绵的哀思。时移世易,随着民富物丰,祭奠的内容与形式不断得以扩展。从最初的扩坟、烧纸、放鞭炮式祭祀,发展到现在的比富斗阔式的祭祀:4000元的“奔驰轿车”、30000元的农村特大“别墅”,“信用卡”、“国际护照”,纸扎的保镖、私人医生,甚至纸扎的“小姐”、“二奶”等,但凡社会有的一套,都被完整地“克隆”到了另一个世界。祭奠者的排场,似乎演绎得淋漓尽致,但在浓烈的烟火缭绕中,100多亿元的“白色浪费”随风而去,留下的是变了味儿的祭奠。
我们可以选择“低碳清明”、绿色祭祀。“低碳清明”与绿色祭祀,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比如在交通工具选择上,近的可以徒步或者骑单车,远的可以乘坐公交,比开私家车更低碳、绿色;比如在祭品的选择上,可以选择鲜花、水果,替代传统的纸钱、香烛;在祭祀的方式上,我们可以选择更为健康的方式,网上祭祀、音乐祭祀、植树祭祀等。重要的不是祭祀的形式,而是我们的内心,是我们对生命与大自然的敬畏与尊重。我们用敬畏与尊重来完成对先人的遥祭,比奢华的排场更有收获。
要推行“低碳清明”与“绿色祭祀”,须提倡节俭祭祀,要拓展祭祀方式,文明祭祀。无论是不是清明节,人们通过缅怀逝者的音容笑貌,接受逝者的思想品格——比如勤俭、仁义、诚信,比如刻苦、奋斗、成就,等等——来祭奠,从而把我们自己的人生真正过好,比起单去上坟烧纸就有意义得多了。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刘淑兰
编辑:陶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