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人在精神上形成了对自己栖息的这座城市的归属感,才能获得真正的、实实在在的幸福感。县委十一届四次全会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坚持以民心为重,让群众在精神上更有归属感”,道出了“幸福新宁乡”的真谛。以群众精神归属感为落脚点,既是城市建设坚持“以人为本”的根本体现,也是县委县政府爱民为民的人文情怀在彰显、在闪耀。
如何塑造群众精神归属感?
两千多年前,古希腊美丽的伯罗奔尼撒东北部,一座如巨大折扇展开的、全场能容纳1.5万余名观众的埃庇道鲁斯剧场,人头攒动,人们正兴高采烈地欣赏着喜剧大师阿里斯托芬的作品。这是古希腊人享受的由政府给予的补贴——免费观戏。于是乎,我们看到了一个文明繁盛、至今仍让世人难忘的古典希腊。历史映照现实,一座魅力四射的城市,人民在物质生活得到满足的同时,也需要有文化生活的支撑,以多姿多彩的文化生活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百姓对城市的文化认同感和精神归属感。县委十一届四次全会报告中提出:“要加快推进文化事业发展,提供多层次的精神供给,满足人民群众的多元文化需求”,正是顺义而生,通过加快推进文化事业的发展,提供多层次的精神供给,满足人民群众的多元文化需求,人民群众才会有归属感,生活幸福指数才会进一步提升。因此,塑造群众精神归属感,文化惠民是关键。
近年来,我县为真正把文化惠民落到实处,从2011年开始,县文化馆、图书馆实行“零门槛”免费开放,取消了所有的场地费、培训费、办证工本费、书籍维护费、读者寄包费等收费项目,实现所有的服务项目和公共设施场地全部免费开放,使更多的群众共享了文化发展成果。文体中心、玉潭公园等重大文化配套建成开放,戏曲、电影、图书等“三下乡”文化惠民服务全县覆盖,“幸福新宁乡·欢乐楚沩”系列文化活动高潮迭起,“道德宁乡”、“诚信宁乡”“书香楚沩”等特色文化品牌享誉三湘。如今,文化惠民走进基层、走进社区、走进村组、走进群众,文化活动丰盈了百姓的生活,滋润着人们的心田。我县的文化惠民工程,是立足于文化民生,通过用新的平台、新的载体、新的活动方式、新的文化产品、新的文化消费,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是提升群众精神归属感的重要举措。
这些措施的到位、成绩的取得,唱响了主旋律,传播了正能量,凝聚了人心、促进了和谐,更让我们在实现“幸福新宁乡”宏伟目标的道路上又朝前迈入了一大步。为此,县委县政府只有从实际出发,创新载体,与时俱进,扎实工作,丰富内涵,才能让越来越多的宁乡人民增强归属感,提升满意度。
(作者单位:宁乡县委党校)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彭灿荣
编辑:陶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