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乡网—今日宁乡讯 打开电视,经视台正在播放《电视问政》,因是新栏目,抱着看新鲜的心态准备瞧上几分钟,没想一下就被吸引过去,连自己每晚必看的一部热播剧都“放”过了。看完后,仍觉意犹未尽,感觉就一个字“好”!
“问”,在中文语境里,有询问、探问、查问、反问、责问、质问等多种方式,具体到百姓与一定级别的官员之间的“问“,则多半人想到的是百姓一方陪上笑脸、小心翼翼“探问”、“询问”。正如节目中播出的一段新闻视频:一位市民在证件、手续齐全的情况下,一次次陪笑脸询问,一次次奔走忙乎,在未被告知缘由的情况下,奔波了13年都没能办到自家房屋的国土证。这位已有不少白发的汉子在镜头前委屈得泣不成声!这种官强民弱、百姓话语权无处置放的现象,不仅是几千年封建制度“官本位”思想带来的遗毒,更是当前个别领导干部脱离群众,干群关系紧张的一种不正常表现。所以,当节目中百姓代表就媒体披露出来的一个个现实问题,向台上被问政的厅长们抛出“你觉得这种现象正常吗?是不是你们部门内部有潜规则?你是否为你们队伍中员工的这种表现羞愧?”等“质问”、“责问”时,也为台上的厅级干部捏了把汗。看着台上有的被问得脸红耳赤、额头冒汗,在满意度测评环节只能涉险过关;有的态度诚恳、表态坚决、措施有力而获得较高满意度。作为观众的我们,更加深刻理解了人民日报针对“当官不易”观点所发出的“贪官不好贪了,庸官不好混了,坏官不好受了”这句评论的意义所在!
这才是真正的“问政”!正如没有思想交锋的唇枪舌剑不能称之为辩论一样,居高临下式的一问一答也不能称之为“问政”!只有普通群众、百姓敢于运用好手中的话语权,敢于挑战传统意义上的“官威”,“问政”才能真正问出民心、问出民意,也才能真正问出政府部门、党员干部的责任和担当!
作为一台为更好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推出的新闻节目,能不走过场,不做秀,敢讲真话,敢动真格,这是一种很大的进步!我们也期待,“问政”能从电视走进我们的日常生活,让为政者,我们的“公仆”们有更广的渠道、更快捷的方式接受“主人”之问。这不仅是一种正本清源之举,更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拉近党群、干群关系的有力举措!当各个部门、领导干部甚至普通公务员面对“问政”,都能坦荡自然,无畏无愧,不再脸红耳赤之时,不正是我们所期待的“政治文明”的春天到来之时吗?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朱灵
编辑:陶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