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乡网—今日宁乡讯 (记者 贺美容)“良操美德千秋在,亮节高风万古存。”一颗平凡而博大的心脏永远停止了跳动。
2014年1月22日凌晨5时,我县2013年度“环卫先进个人”——县环卫局清运车组36岁的驾驶员洪涛,在驾驶57号多功能环卫车往垃圾处理场的途中,被一辆从大型平板拖车上失控甩下的压路车迎头撞上,在躲避不及的情况下发生严重车祸,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1月23日晚,在县殡仪馆里哀伤的乐曲中,一场追悼会正在进行着。洪涛的遗体安详地躺在那里,没有溢美的悼词,没有隆重的仪式,几百平方米的灵堂内挤满了洪涛生前的同事和带着鲜花自发赶来的群众,队伍越来越长,最后竟排到了大门外。人群中,我们听见的只有那低声的抽泣,看到的只有那悲伤的神情。一切都仿佛在诉说,我们失去了一位尽心尽责的“城市美容师”,一位平凡而乐于奉献的真汉子。
用汗水换来城市的整洁和美丽
与日月齐辉,与风雪同伴;与马路为家,与假日无缘。这是洪涛工作性质的真实写照。
1997年,19岁的洪涛到县环卫局当了一名环卫工人。从最初的清扫工到机修工再到2006年从事垃圾清运,一干就是17年。因为洪涛的父亲洪正科本身就是“老环卫”,洪涛很坦然地接受了环卫工作的苦和累:“这个行当虽然很脏很累,但总得有人干吧,你不干,我不干,谁来干,难道垃圾会不扫自清?既然这份工作需要我,我就一定要干好!”洪涛暗自下定了决心。
清运垃圾看似很简单,可做起来远远不那么简单。洪涛负责清运城区12处定点和4处临时垃圾网点的垃圾,每晚清运垃圾次数至少7车,多的时候更高达十多车,每天凌晨1点半准时出车,一直到次日上午11点。夏天,路面温度高达40多摄氏度,简直像蒸“桑拿”,垃圾堆里臭气熏天,苍蝇乱飞;冬天,大街上冷风飕飕,特别是碰上雨雪天气,行路难,清运垃圾更难。然而,这样的工作,洪涛没有抱怨过。
“咱们干的这一行,一天也不能歇,咱们一休息,垃圾就会‘围城’。”当家人和朋友劝他多休息注意身体时,他总用这句话搪塞。特别是遇到节假日需要加班加点时,洪涛总是爽快地说:“大伙都休息休息,我来顶班。”是的,在同事记忆中,洪涛连续7年未休过一天假,每天昼夜颠倒、工作10多个小时,遇上“迎检”活动,拖到下午5、6点下班是常有的事。每年大年初一,家人总劝他晚点去,也睡个安稳觉。他总是毫不犹豫穿上衣服就走,他说:你们中午不用等我吃饭,年三十放烟花鞭炮的多,垃圾量会比平时多很多,若不及时运走,会影响大家过年的心情。
“洪涛对工作认真负责,任劳任怨,服从管理和调度,对工作有高度的责任感,是我们清运组的主心骨、顶梁柱……”生产科科长刘文武这样评价。
辛劳与奉献铭刻成荣誉。洪涛“宁愿一人脏,换来万家净”的行业奉献精神得到了社会、单位的充分肯定,多年来,他多次被局里评为先进工作者,2012年度,他所在清运班组荣获第17个环卫工人节“清运先进班组”,2013年度他被评为环卫先进个人。
用奉献营造和谐与温暖
洪涛总是用那颗金子般的爱心,温暖着身边的“战友”,温暖着身边的世界。
“洪师傅咋就这样走了呢,现在,我在路上哪怕看到和洪师傅背影相像的人,都会想哭,心里就莫名地难受。”和洪涛共事多年的随车搭档潘放明,提到他泣不成声:“每次清晨我们清运垃圾时,洪师傅总是叮嘱我,铁锹铲垃圾的声音要‘小一点,再小一点,别人都是在睡梦中,别惊醒了人家的好梦’。每天与垃圾打交道,垃圾池各种腐烂发臭的丢弃物,刺鼻难忍,有时候我会不由自主的发发牢骚,洪师傅总是笑呵呵的告诉我,‘忍一忍,再忍一忍,必须清除干净’。洪师傅总是说,干环卫工作,就不能怕脏、怕苦、怕累、怕难,做优秀的环卫工作者,就得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一天。为了这个城市的洁净,我总是被他一次次感动,不由地心升崇敬,和他共事的每一天都充满了快乐。”
居住在振兴北路年已92岁的何爹爹,每次看到洪涛清运垃圾,总是笑呵呵地招呼:洪师傅,喝不喝茶?抽不抽烟。“自从洪师傅接手这个网点清运,垃圾坚持做到了日产日清,从未出现过垃圾满溢的现象,就是垃圾站底部和周边卫生都打扫得干干净净,我们附近的居民对洪师傅的服务非常满意。如此勤快、能干的年轻小伙子就这样走了,实在可惜啊!”何爹爹感慨不已。
“爱车如命”更是洪涛的真实写照。他每天都会对车辆严格例行检查,及时发现车辆故障。对于不需要借用机械维修的故障,他利用自己当机修工时掌握的技能,自己动手维修,有时遇到有难度的故障,甚至爬到车头底部维修,弄得满身油污。有人笑他傻,不送维修厂修理,但他总说能替单位省一分钱就一分吧。他驾驶的车辆与其他驾驶员驾驶的同类型车辆相比,汽车年维修费要减少许多,汽车使用寿命也延长了许多。据不完全统计,7年来,洪涛共为单位节约汽车维修经费10万元以上。由于垃圾运输工作的特殊性,每日都要在城区往返行驶,当面对上下班高峰道路交通拥挤,红绿灯多,胎耗、油耗大,为了能节约油料和减少轮胎的摩擦消耗,在行车中他都尽量保持中速行驶,从不乱轰空油门,他驾驶的汽车与其他驾驶员驾驶同类型汽车相比,每百公里耗油量节约2升左右,每年节约油料2100升左右,7年来共节约油料达1.4万升。
说起洪涛,清运组的组员们众口一词:他,是个称职的带班大哥,贴心的战友,更是让大家温暖的亲人。
用担当分解困难和爱心
披星戴月、起早睡晚、夏战酷暑、冬战严寒,洪涛用辛勤的汗水,换来城市的整洁和优美。谁又能想到他的背后还有一个比较困难的家庭,他上有60多岁的父母,父亲在环卫局退休,工资不高,母亲没有退休金,两位老人分别患有糖尿病、冠心病和高血压等,需长期服药;下有才9岁的孩子,妻子也没有工作,洪涛就是这个家的顶梁柱。为了养家糊口,在工作之余,他即使疲惫不堪,也顾不上稍作休息,背上工具,帮人疏理下水道,去建筑工地卖点苦力……如果碰到特困家庭或孤寡老人,需要整理屋顶、修修门窗之类的,他坚持主动热心帮助,从不收取丝毫报酬。难道出事的,就是那个天天穿着桔黄色马夹,做好事不留名的环卫小伙子?一位拄着拐杖,年纪80来岁满脸悲怆的老人询问我们。
其实,洪涛同志的父亲洪正科是一个有着40余年党龄的“老环卫”,1970年在北京工程兵部队服兵役。1977年-1994年退役后响应国家号召到海南省国营农场工作,1994年调入县环卫局工作,一直从事垃圾清运工作直至2012年退休。
“你就这样走了,走得这么匆忙,我们一家今后怎么生活啊?老公,我要你回来,我要你回家……”洪涛的妻子在追悼会上几次哭昏过去。
“爸爸这辈子很辛苦,但他很坚强、很乐观,他深爱着我们家里的每一个人……”洪涛的女儿也满含热泪。
后记:
一夜之间,家中的顶梁柱没了,让这个原本就一贫如洗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
今后,孩子的学费、父母的医药费和生活费从哪里来?一大家子的生活怎么办?妻子何去何从?
记者希望,有关部门能伸出爱的援手,给予因公殉职的洪涛家属援助,全力做好善后工作,送一份爱心,帮忙解决其家属生活和工作岗位等问题。让我们的最美环卫工人一路走好,安心走好!
记者相信,只有我们全社会都行动起来,健全各种保障机制,才会让环卫工人觉得生活有奔头。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贺美容
编辑:陶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