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乡网—今日宁乡讯 编者按:今年,我县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立足全县大局,履行职责,积极参政议政,在参与经济建设、服务经济发展中比贡献争一流,涌现出许多先进典型。从即日起,本报推出“人大代表风采”、“政协委员风采”栏目,集中报道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为“打造省会次中心,构建幸福新宁乡”贡献力量的先进事迹。
她医术精湛,从医13年从未出过任何责任事故;她宅心仁厚,为困难群众治病从不收取出诊费用;她热爱本职,全村3000多人的健康状况她心里都有本“明白账”。她就是县十六届人大代表、偕乐桥镇金龙村卫生室医生文喜,一个有着妙手仁心的“乡间120”。
文喜是长沙望城区人,卫校毕业后从医,于2000年嫁到偕乐桥镇金龙村,和同为乡村医生的周芬奇喜结连理,从此夫唱妇随,和丈夫奔走在风雨无阻的行医路上。2008年,文喜一胎生下二男一女三个宝宝,原本忙碌的生活由于三个孩子的一同降临变得更加冗杂繁重。初为人母的文喜为承担起照顾三个孩子的责任,即使尽量少出诊,也还要不断接待登门问诊、买药的患者,旁人想想都不容易,但文喜对工作仍做得心细如丝,笑脸想迎,工作从未失误。但有时接到妇科方面的出诊电话必须出诊,她就把孩子交给丈夫,自己单独上路,无论白天黑夜,天晴下雨。她说以前晚上出诊都有丈夫陪伴,倒没感觉到害怕,当后来必须一个人行走在伸手不见的荒山野岭,才知道什么是恐惧。“但次数多了,胆子就大了”,文喜告诉记者,如今凌晨三四点单独出诊已是家常便饭,有时最多一晚要出诊四次,基本是通宵奋战。正因为她风雨无阻,不分昼夜,随叫随到,很多群众都称她为她为金龙村的“120”。
医者父母心。面对患者,不但要有妙手,还需有仁心。在金龙村的很多困难群众都记得文喜医生的好。大谷冲组喻明前患脑梗塞需数万元住院治疗,由于家里贫困交不上住院费用,半身不逐也只能在家硬撑。文喜在履行村医职责,进组入户为群众做免费健康体检,建立健康档案的过程中了解情况后,及时根据老人的病情制订治疗方案,并连续20多天坚持每天上门为老人输液,待老人病情好转后仍是三五天一趟送医送药,老人半身瘫痪的症状经她半年的精心治疗后消除。目前已恢复行动,而所有费用相加不到三千元,文喜说如果按正常出诊算,老人支付的费用都不够付她的工钱。66岁的五保老人喻甲夫晚上突发胃出血,病情危重,文喜出诊后,建议老人迅速到县人民医院救治,可老人身无分文,文喜当即打电话连夜让丈夫带3000元现金并将送老人到县城。她说每年这种为病人垫付的医药费都超过2万元,她说自己不能见死不救。
“我的工作很累,但当病人的痛苦得到缓解,当患者说一声谢谢,我的心里就很满足。”朴素的话,说出了文喜朴素的人生境界。文喜告诉记者,自己作为县人大代表,自然是希望国家加大对基层卫生事业的投入,不断改善乡村医疗条件,其中除了加强对基层医务人员的培训,更迫切的是加强硬件的建设。她说如今金龙村卫生室就还蜗居在她的家里,希望能尽快搬到更宽敞、更便民的地方去。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刘汉光
编辑:陶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