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廉政教育是基础,制度建设是根本,监督管理是保障。近年来,我县突出监管重点,通过一系列具体的监督措施来预防和堵塞廉政薄弱环节和风险点,构筑了扎实有效的监督“立体网”。
纪检监察集中派出管理 监督实现全覆盖
2012年以前,在我县有41家县直部门单位未设立纪检监察组织。为了加强对这些单位的监督和管理,去年9月,县委专门成立派出纪工委(监察分局),对未设立纪检监察组织的县直部门实行集中派出管理,要求纳入集中管辖的41家单位都要明确分管领导和纪检监察专干。“纪检监察工作没有例外,所有单位不论大小、职权轻重,都要高度重视和全面推进纪检监察工作;党风廉政建设没有捷径,工作要脚踏实地,抓出成效。”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胡德强说。
根据各单位职能职责的特点,派出纪工委将集中管辖的41家单位分为综合服务部门单位、业务职能部门单位、经济发展部门单位三类监管,突出监管重点。县纪委还制定和下发了《集中管辖单位工作检查和考核办法》,将集中管辖单位统一纳入全县反腐倡廉建设和纪检监察工作考评范围。同时,派出纪工委每年会对2家单位党风廉政建设进行重点巡查,内容包括政令畅通、履职行权、制度执行、机关效能、廉洁自律情况等方面,实现监督的“关口前移”和“主动出击”。
今年以来,派出纪工委(监察分局)以列席会议、直接参与和监督检查等方式主动融入各单位纪检监察工作,受理信访举报12件,直接参与了编办的编制工作、组织部门的选调干部和公选领导干部、县爱卫办的灭蟑和灭鼠工程招投标等20多个三重一大问题的监督工作。
开展专项治理 监督有重点
公车私用、公款吃喝、公费旅游……这是影响党群干群关系的突出问题,也是纪检部门监督治理的重点。为了营造风清气正的发展氛围,县纪委通过开展专项治理,狠刹不正之风。
今年,从9月11日开始,县纪委成立8个专项督查组,针对两节(中秋节、国庆节)期间公款送礼、公款吃喝、公车私用和大操大办等不正之风进行督查。两节期间,县纪委派出了三个督查组进行查访,对相关重点部门甚至进行了连续两天的跟踪检查。我县还率先全市出台《关于禁止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大操大办婚丧喜庆事宜的实施办法》,查处违规事项3例。2011年以来,全县各级党员干部上交红包礼金280万元。
同时,县纪委建立了《新任领导干部财产申报制度》。截至目前,共有172名新提拔领导干部申报了个人财产情况,自觉接受纪检部门的监督。此外,严格落实《党内监督条例》,严格执行“三重一大”集体决策、信访监督、个人重大事项报告、经济责任审计、公开述廉等制度,加强对“一把手”的日常监督。两年来,全县共有16名党政一把手、74名基层纪委书记(纪检组长)在县纪委全会上公开述廉述德。
村级监督也进一步推进,深入贯彻落实《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若干规定(试行)》,全面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开展村干部“勤廉双述”,规范村干部行为。2013年全面开展村级财务清理工作,全县共有37个村干部受到党纪处分,追缴违纪资金460万元。
强化社会监督 构建政风行风立体监督体系
1000名来自各行各业的代表,对几十个县直单位和科室负责人毫不留情地进行了“挑刺”。从2011年开始,每年十二月,这样的政风行风千人测评大会都会在全县举行。该项测评实行“当场测评、当场统计、当场亮分、当场表态”。测评大会还播放相关警示片,上班迟到、不请假外出、办事拖拉……这些在往常工作中或多或少存在的不被重视的现象,作为“家丑”被一一“抖”了出来。
据了解,为了强化社会监督,不断拓宽社会参与度,构建政风行风立体监督体系,县纪委在全县公开选聘了29名政风行风监督员、12名优化经济环境监督员,设立了30个环境监测点。
2011年以来,我县共有111家单位、115个公职人员接受测评,有6个单位负责人上台作整改表态发言。与此同时,各乡镇、县直部门广泛开展民主评议基层站所活动,截至目前,共有665家基层站所接受评议。这一活动的深入开展,在全县范围内引发极大反响,广大机关干部纷纷剖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深刻反思当前机关作风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效率低下、政令不畅、工作拖拉、作风飘浮等问题也得到有效解决。越来越多的群众欣喜地发现:政府对老百姓得实惠的事更上心了,机关干部跟群众更贴心了,到机关办事更称心了。
作者:彭倚
编辑:陶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