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有感于“读余华小说害人害己”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姜笑澜 编辑:陶湘 2013-10-09 10:46:05
—分享—

  最近,一名高二学生在微博中称,他与同学在课余时间阅读余华的小说,被老师抓到办公室“劈头盖脸狠批”,说是在学校里读这种书“害了自己也害了同学”。此事在网友中引发热议,大家纷纷指责该名老师“没有文化”、“言语不当”,甚至有网友要求其“道歉”。但笔者却认为,该名老师完全是“实话实说”,事件所折射出来的问题不在于老师而在于现行的高考制度。

  老师的任务是教书,学生的任务是读书,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追求——分数。老师总是希望自己的学生分数高一点、再高一点;学生也同样希望自己的考试成绩好一点、再好一点。分数高低决定就读大学的优劣,就读大学的优劣又直接影响就业。在每年近千万高考考生中,因“一分之差”而改变命运的大有人在,难怪人们常说:“分分分,学生的命根。”怎样才能获取高分?余华的小说里自然没有“捷径”,而如果把读小说的时间都用到死记硬背上、用到习题训练上、用到应试作文上……则要靠谱得多。如此说来,老师说“读余华的小说害人害己”似乎有几分道理。

  据说,祖冲之从小就特别不爱读经书,钱钟书考清华时数学只得了15分,爱迪生因成绩差被认为是“低能儿”……这些人如果以现行的高考制度来评价,没有一个“合格”。正如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戴家干所言,分数成为唯一标准、应试方法贯穿学习始终、忽视人的全面发展,这是高考制度的最大的问题。在成绩的指挥棒下,大家都乖乖地成为驯服者,甚至冒出了“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的极端口号。中国的孩子在两三岁就开始学习汉字、算术和英语,八九岁的学生书包重达十多斤,因厌学、成绩不好而自杀的事时有发生。再看看国外,德国的幼儿园从不进行读、写、算的教学,美国高中学生假期基本上没有作业,但这些并不影响其人才的兴盛和国家的发达。所以,只有从根本上改革现行高考选拔机制,我们的素质教育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余华是我国当代优秀的作家之一,著有《活着》、《兄弟》等诸多影响深远的作品,也是我国当代作品被海外翻译最多的作家。一个老师随意地就说出“读余华的小说害人害己”的话,这难道不值得我们探讨与深思?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姜笑澜

编辑:陶湘

阅读下一篇

返回宁乡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