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乡成功入围湖南省首批特色县域经济重点县,未来三年,在农产品加工方面将获得省政府不少于3亿元的资金支持。机遇面前,宁乡审时度势,推出农副产品加工业战略发展纲要,提出3年投资108.9亿元,打造全国高端肉类第一品牌、全国最大食品产业群、全国现代农业示范区三大农业产业航母,跻身全国农副产品加工业第一方阵。到2015年,实现农副产品加工产值500亿元、实现利税10亿元。(《今日宁乡》9月6日)
宁乡有着丰富的农业资源,宁乡粮、猪、家禽出产量均居全国县域前列,常年粮食产量90万吨,年出栏生猪240万头,年出笼家禽4000万羽。宁乡花猪为全国四大名猪之一,获评国家地理标志品牌。宁乡经开区获评“中国食品工业示范园”、宁乡全县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达1000多家,拥有“加加”、“盘中餐”、“亮之星”等农副产品全国驰名品牌。宁乡能够在农产品加工方面成为全省首轮特色县域经济重点县,表明宁乡农产品加工成就和潜力得到省委省政府的认可,也表明上级对宁乡农副产品加工寄予厚望。着力做好农副产品加工这篇大文章,将宁乡的农业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是机遇也是责任。
农副产品加工是个重大的课题。其产业关联度高:农产品生产是第一产业,加工又是第二产业。有不少特色农产品加工后,成为游客的首选,又促进了三产发展。做强农副产品加工,有利于优化经济结构;农副产品加工后,大幅度提升农副产品的价值,有利于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是破解“三农”问题最有效途径。农产品加工,具有广泛的市场前景。犹太人经商法则中有一条,瞄准“女人和嘴巴”。民以食为天,做吃的文章,有很大的市场空间。目前全国农副产品加工年产值已达15万亿,占工业总产值的18%,而且占比逐年增加。如果我们能在农副生产品加工中探索一条成功之路,不仅可以壮大县域经济,优化经济结构,促进强县富民,提升县域发展核心竞争力。重要的是为农业资源大县提供可资借鉴的样本,其示范意义不可小靓。
做优做强农产品加工,并没有现成的模式。但其中有一些路径却是我们在做强做优过程中,需特别注意的。
首先,要抓住特色。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是市场竞争法则。农产品加工中,我们也要走市场化路子。政府只是做好引导和服务,提供支持。赢得市场,特色很重要。宁乡花猪已获评全国地理标志品牌。而且经过几年的培育,宁乡花猪的品质已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其价格已是普通猪肉的3至5倍。这种别地无法复制的优势资源,完全有可能将其打造全国高端肉类第一品牌。像灰汤的贡鸭、沩山的毛尖茶,也可以做得更大更响。
其次,要注重品质。品质决定品牌。在农产品的生产、加工过程中,我们要特别注意食品的生态、绿色、有机、安全。现代人生活水平和消费能力提高,对食品的品质很讲究。土的、野的、黑的很受消费者青睐。土鸡价格就比普通肉鸡要高出很多。黑色产品比其他同类产品价格要高许多。而一次食品安全事故,对一个企业、对一个地方的农产品牌的影响,有可能是致命的。去年广东从湖南引进的大米镉含量超标曝光后,致使湘米进粤受阻,今年早稻收购时,各地仓容告急。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食品安全的重要性。我们一定要加强监管,建立和保护好宁乡农产品加工品牌。在保障品质的基础上,要加大营销的力度。酒好也怕巷子深,要有更多产品能像加加酱油一样,走进中央电视台。
第三,龙头企业引领。加加已在调味品和食用油方面做出了典范。但我们需要更多的“加加”式企业。要通过宁乡经开区国家级和全国食品产业示范园区的金字招牌,吸引更多的食品龙头企业进驻。没有龙头企业的支撑,年产500亿的目标难以实现。
第四,要注重创新。一是经营模式创新,加快土地流转,实现集约化经营、建立健全农业合作组织。二是要注重科技创新。农产品的升值,依赖科技。有公司以玉米、南瓜、绿豆、苦荞、燕麦等五谷杂粮为原料,经过科学方法加工成五谷营养米。一袋450克的营养米,根据品种不同,卖到了8至20元不等。一下子增值不少。在四川、重庆等地,将苦荞通过科学加工制成苦荞茶,成为馈赠佳品,到那旅游的人都要带一些回来送给亲友。不久前有人告诉我:花明楼镇金元村白茶基地的白茶叶送到浙江,经浙江人加工后,在拍卖会上拍出每斤过万元的价格。这说明我们的加工手段还有差距。差距也意味着潜力,潜力代表了希望。
这次同时获得农产品加工特色县域经济重点县的还有祁阳、湘潭。三县各有特色,各优势。就像一场考试,相信宁乡在县委县政府的部署指挥下,一定会在三年之后向省委省政府交上完美的答卷。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戴爽飞
编辑:陶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