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省委常委、长沙市委书记易炼红在《人民日报》刊发题为《为政当思“水无沙”》的署名文章。9月3日,宁乡经开区工委书记、县委书记黎春秋在《今日宁乡》发表《以“水无沙”的情怀打造活力宁乡、美丽宁乡、幸福宁乡》的文章。“水无沙”是一种至纯、至美、至善的崇高境界,每一名党员干部都应将其作为人生的神圣目标而不懈追求。并且,这样的追求,决不可能凭一朝一夕之功,必须有反复洗涤与长远积淀。上级党委致力全新发展,枫木桥步入发展的又一个关键时期,全乡党员干部必须在实践中反复锤炼“水无沙”情怀,以敢于担当与不断前行的状态,全力谋求乡域的政治清明、环境清新、生态清秀和社会清正,率领全乡群众充分实现造福一方的科学发展。
常洗心,对权力常怀敬畏,洗出正心态、新境界。“正人先正心”,锤炼从“心”开始,涤除杂念、修剪欲望。一是以制度管心。着眼正导向,不断建立、健全和实施相关制度,将权力关进制度笼子,慎重对待手中权力,常怀敬畏之心、戒惧之意。二是以教育净心。立足正激励,深入开展“读一本好书、办一期刊物、上一堂教育课、组织一次征文、进行一次座谈、观看一部教育电影、撰写一篇心得”等主题活动,净化党员干部心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权力观。三是以文化养心。传递正能量,全力传承发扬“团结奋斗、自强不息、扎实肯干、敢于担当”的枫木精神,大力浓厚充满书香气息的机关文化,着力打造特色凸显的廉政文化走廊,努力营造气正风清、励志鼓劲的工作氛围。
勤洗脑,对事业满怀赤诚,洗出真本领、新理念。解放思想就是解放生产力,解放思想必须勤洗脑。只有勤洗脑,才能突破思想的藩篱、破除发展的障碍,才能增强科学发展的活力和动力,以新理念、新思维、新机制引领新发展、新跨越,永葆党员干部思想的先进性和开放性。一是以水之灵,注重工作理念的不断刷新。枫木桥是一个典型的农业乡镇,生态优美是全乡最重要的发展资源与最大的发展优势。依托灰汤旅游的深度开发,以秀美山山水水为基础,做活“农”字文章,发展好现代农业和都市休闲农业,坚持生态发展、绿色发展与两型发展。二是以水之柔,注重工作方式的不断转变。彻底摒弃过去重权力、重权威的“家长式”的工作模式,完全杜绝“运动式”的工作方法,不断强化以民为本的服务理念,深入践行春风化雨的服务方式,以科学的举措不遗余力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转型。三是以水之韧,注重工作能力的不断提升。不可否认,枫木桥仍处于欠发达范畴,发展正处于爬坡上坳的攻坚时期,更需广大党员干部主动担当,积极突破。强化以项目论英雄、以实绩定奖惩、以发展用干部的管理机制,设立重大工作突破奖,推进忠诚履职教育活动,开展支部书记、中层骨干定期述职评议,以彻底扭转部分党员干部墨守陈规、习惯于当“维持会长”和“太平官”的状态,有效治理“懒”“庸”“散”等不良作风,进一步激发全乡党员干部队伍争先进位的热度与激情。
多洗礼,对群众心怀挚爱,洗出好作风、新途径。走群众路线是党的优良传统和工作法宝,群众工作是党员干部良好作风最重要的“试金石”。一是构建推进群众工作的好机制。建立做群众工作的长效机制,在全乡积极探索群众工作网格化管理制度。按照全覆盖和精细化的工作要求,对辖区居民划分为若干单元网格,实行乡村组三级联动。在乡村组干部中,每个网格各明确一名管理员,每名网格每月对网格内的每个住户上门走访一次以上。在走访中,做到“三问”,问计于民,问政于民,问需于民;当好“四员”,计生国策的执行员,矛盾纠纷的调解员,农村环卫的引导员,为民解难的服务员;增强“五气”,地气、底气、灵气、人气与正气。二是实施做好群众工作的好举措。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最现实的民生问题抓起,从打基础、利长远、促和谐的事情开始,一年一个发展主题,从2008年开始,相继实施了山地开发年、学校建设年、敬老院建设年、集镇开发年等乡域发展主题年活动。今年,全面启动田间水利扩容提质工程,投资500万元,充分动员社会各界力量,护砌渠道10公里,清淤渠系100公里,扩容骨干山塘1000口;全面推进“畅通、生态、安全公路建设年”活动,对乡域200公里公路进行道路创安、环境创美、管护创新,汇聚各方力量,明确党员干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其他知名人士和相关人员的责任路段,实行定人、定段、定责、定额管理,进一步提高公路管护水平,改善路况,美化环境,切实提高广大群众出行安全感和满意度。
(作者系枫木桥乡党委书记)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张湘桥
编辑:陶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