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向天要水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金华 潇棵 李宏伟 编辑:陶湘 2013-09-18 10:13:33
—分享—

黎石秋检查宁乡人影工作

  在大多数人心中,气象工作似乎充满了神秘感,因为它可以预见天空的风云雷电,可以监测大地的潮起潮落;当再一次见证气象人追着云跑,成功增雨后,大家对气象人似乎又增添了一份敬仰之情。如今,只要提到气象人,百姓总会微笑着竖起大拇指说起那个炮响雨落的传奇故事。

  今年,我县遭遇了历上罕见的持续高温干旱天气。从6月29日到8月18日,连续51天全县没有出现有效降水。期间,连续27天出现35℃以上的高温,这是从1959年宁乡有气象资料记录以来夏季干旱最为严重、高温日数持续时间最长的一年。持续的高温、迅猛发展的旱情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就在这紧要关头,宁乡气象人唱响了一首人与天斗、向天要水的战歌。

  早在7月下旬,县气象局就进入到紧急抗战工作中,两门三七高炮、3辆车载火箭,20名作业员、6名技术保障员,双岗轮流,24小时彻夜值守。从8月3日第一枚增雨火箭直穿云霄,到21日最后一枚火箭的成功增雨,县气象局先后在全县33个乡镇进行增雨作业40余次,发射增雨火箭124枚、增雨高炮650枚,为全县增水800万吨。气象人打下的及时雨,不仅缓解了高温,解除了干旱,也让宁乡百姓看到了希望。“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就要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只要有机会作业,绝不要吝惜炮弹,一定要尽全力多打点雨下来,尽最大的可能缓解高温、干旱,为百姓多谋福利。”这是副市长黎石秋检查宁乡人工增雨工作时对我县气象局局长戴科良的叮嘱。只要宁乡天空出现一朵积雨云,人影作业人员就会追着云跑,希望能打下及时雨,缓解旱情。为了捕捉最佳的火箭入云时机,他们经常追着云跑,一天就要辗转500多公里。白天,他们行进在崎岖的山路上,遇到上坡、过沟、过坎,只能下车顶着烈日推着沉重的炮车一步一步的缓慢前进;晚上,他们依然要守侯在炮点上,累了、困了就轮流在车上眯一小会儿。日子一熬就是几天几夜,没有人叫苦叫累,他们开着玩笑唱着歌,相互鼓励打气,心中只有一个念头:“为了宁乡百姓,为了地里庄稼,不放过一片云,不错过一次作业机会。”长期在高温下作业,队员们被晒得黝黑,甚至皮肤红肿、脱皮。由于长时间风餐露宿,被汗水、雨水湿透的作训服得不到换洗,又令他们患上了汗诊,有的甚至还患上了肠胃炎。但是,在整个抗旱中,没有一个人请假,他们带着药依然坚守在第一线。

  与野外作业相比,指挥和技术保障员同样不轻松。县气象局局长戴科良把办公室搬到了指挥中心,26个日日夜夜,他与业务员共同坚守、密切监视天气变化,及时、准确地发布人工增雨各项指令。“下大雨了,下大雨了,这下我们田里、地里的庄稼都有救了!人工增雨就是好,太感谢你们了。” 8月19日傍晚,两枚火箭弹升空,一场大雨随即而下。在一旁观看增雨作业的夏铎铺村民们喜笑颜开,他们一边兴奋地夸赞人工增雨的神奇,一边说着感谢的话语。有了这场大雨,县内旱情随之缓解,30万亩即将枯萎的庄稼得到有效浇灌,晚稻收成有了保障。

  这一刻,气象人急百姓之所急,想百姓之所想。他们,用双肩扛起了气象为民服务的重任,用“强令天公降喜雨”的方式,践行着“向天要水,造福于民”的豪迈誓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气象人用青春、用热血铸造着精神新丰碑;用“宁可我吃万般苦,确保宁乡百姓安”的信念抒写着“忠诚履职、争创一流”的最美篇章。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金华 潇棵 李宏伟

编辑:陶湘

阅读下一篇

返回宁乡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