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宁乡县城的少奇公园吗?还记得宁乡剧院当年的盛况吗?汽车桥这些年发生了哪些变化你知道吗?那些老街是不是曾有你的足迹你却再也找不到了?来看看刘旭坤老人的画吧,带你回到那些似曾相识的街道、公园、老房子……这位已经85岁的老人,退休后凭借着对作画的强烈爱好与对宁乡发展的深情关注,20多年来笔耕不辍,从沿河两侧的菜地到如今美丽的沿江风光带,从红砖青瓦的破旧平房到高楼大厦鳞次栉比,近500张画卷承载着宁乡22年来的历史变迁,成为了宁乡城市发展的记录者。
老人正专心作画。
痴迷画画 所有画作全是自己琢磨
“我从小就喜欢画画,但一直苦于没有机会。”刘爹告诉记者,绘画一直是儿时的梦想,但没有条件学习,在支援开垦北大荒的30年间,他曾去东北绥化进修学习过4个月铁路设计,这4个月对于老人来说,可以算得上是绘画的启蒙期了。退休后的刘爹开始琢磨他情有独钟的绘画。
从1991年开始,刘爹倾注所有时间在画画上,大街小巷、建筑房屋、河流大桥跃然纸上。1992年,老人眼睛患白内障,左眼失明,右眼手术后要带上1800度数的眼镜才能看得清,他也依旧坚持画画。后来刘爹双耳失聪,绘画更是成了老人排遣寂寞的良药。画板,画纸,一个破旧的文具盒,几只水彩笔、圆珠笔,这便是刘爹的绘画工具。“他晕车,所以每天7点就徒步出门去选点,选个好地方选好角度,吃完早餐就拿着画板出去画画,中午才回来。”刘爹的妻子潘老太告诉记者,夏天上午出去画画,冬天下午出去画画,有时水泡饭甚至不吃饭就赶着出门画。
在最初的画作中,记者还看到部分画作是画在大烟盒的白面,但都画得工工整整,一笔一划足见老人的用心。刘爹从没有学过画画,全凭着自己对画画的热忱去研究,从定角度、构图到布局,他都一丝不苟。刘爹的小女儿告诉记者,随着老人年纪越来越大,脑萎缩状况也越来越严重,就在三个月前,老人为了选点徒步走了一二十里路后头晕眩无法回家,后被送到人民医院进行急救才缓过劲儿来。出院后,刘爹还是坚持画画,但是由于家人的督促和身体的限制,出去的次数才没有以前频繁。
为了把绘画艺术传承下去,刘爹也曾带过学生,为他们免费提供茶水,进行免费教学,但孩子们还是特别调皮,经常嬉戏甚至打架,刘爹无力监管只好就此作罢。
刘爹喜欢安静的生活,但只要有人到家里看他的画,老人都显得格外开心,“现在这些画,随时欢迎参观,这里每一幅画我都很喜欢,都是宝贝。”记者看到,几百幅画,老人都一一作好目录,按年份分类编排,保存得极为完整。
画城市变迁 记录宁乡的过去和现在
“宁乡是我的故乡,看到它的变化,我心里欣慰,所以我要画下来。”在刘爹的画卷中,记者看到许多年代久远的城市风貌,气势宏伟的宁乡招待所、宽广的老体育场、红砖青瓦的四井巷、药王殿,1999年4月画的宁乡剧院等等,每一幅画之精细工整均可见画者所费之功夫。大门采用古典式风格,进门后一条笔直的路通往中央,两边树林茂密,左侧还有游乐场,四处人头攒动,画作上热闹非凡的刘少奇公园让记者仿佛身临其境。即便当年的小县城现在已焕然一新,但那些带着记忆的房屋建筑、那些已经消失的大街小巷都永远地铭刻在了刘爹画上,而新的宽阔的街道、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也在刘爹的画笔下焕发着光彩。刘爹每打开看一次都要带着他的眼镜仔细品味好一阵。“以前的南门桥附近河滩上还种着菜、河岸边的房屋,你看它慢慢变化,变成了沩河两岸高楼林立,沿江风光带风光如画。”面对着自己的画作,刘爹感触良多,“宁乡的变化这些年真是大!”
“我都是带着感情去画的。”记者看到,在一些重要的日子里,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3周年、90周年,刘少奇诞辰100周年等,刘爹都会有精美的画作纪念。在庆祝中共成立90周年的画卷下方更是有这样一段批注:“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走过90周年,经过甘苦奋斗排除万难不怕牺牲所取得的成绩,今天中国人都看见实物了,人人有饭吃,有自来水喝,个个穿得漂漂亮亮,从城市到乡村住的是楼房,四通八达的铁路公路,正在走向小康社会的生活,共产党真是好。”在一笔一画精密的描绘中,在一字一句的简单记录中,这位年迈的老人,对于故乡、对于美好生活的赞美一一跃然纸上……(肖先生提供新闻线索奖励50元)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文/图 彭倚 彭凤
编辑:陶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