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戴亚军正在送售自家种植的烤烟。
16亩烤烟,夫妻俩忙了七八个月时间,纯收入达6万多元。8月29日,在老粮仓烟叶收购点,记者碰到了正在送售烟叶的戴亚军。面对良好的效益,他的开心写在脸上。越种越轻松,效益越来越好,则是这位职业烟农种植烤烟10多年的最大心得。
戴亚军是老粮仓镇石家山村的一位职业烟农。今年,像他这样,全镇的职业烟农达到了近200户,烤烟种植面积达4600多亩。2000年,他家第一次种植烤烟,面积不足4亩。10多年来,他家的烤烟种植面积不断增长,2009年达到16亩,之后每年保持这样一个规模。“如今种16亩烟,比当年种4亩还要轻松。”戴亚军告诉记者。以前大田起垄靠人工,如今用的是起垄机;以前鲜叶采摘后靠人力挑,现在用车运。尤其是烘制,在以前是最累人的环节。一房烟得烤上六天六夜,不断加煤,得夜以继日的守着。从2010年起,当地用上了新式烤房,一次装煤,鼓风机吹着热空气在烤房内循环利用。节省三分之一的煤不说,由于有了自动调控装置,点火后自行调节温度,中间去看上几次,轻轻松松地等着取烟叶,既不累人又能保证烘制质量。戴亚军还表示,今年我县的烟叶采取收购散烟的方式,不用烟农扎把,又省了一些工。“好烟好价,除去成本,纯收入6万块钱要出头。”自家今年种植的烟叶全部送完后,戴亚军的脸上有了更浓的喜悦。今年,他家种植的16亩烤烟,总产量有6200多斤。由于烟叶质量好,收购价格达到了12.76元/斤,加上各种补贴,预计价格有近15元/斤。除去肥料、烟田租金、所请的人工工资等成本,16亩烤烟将为他家带来6万多元的纯收入。7房烟采摘烘制完毕,16亩烟田全部种上了晚稻。如今,田间的禾苗长势喜人。
明年,戴亚军准备把自家的烤烟种植面积翻一番,再增加一个烤房。种植面积成倍增加,事情还是夫妻俩为主来做。“最忙的时候多请几个工就行了。要抓好备耕,这个环节最为关键,可以说是备工决定一切。把各项技术落实好了,种烟其实很轻松。到外地去打工,肯定不会有这样好的效益。”在采访中,戴亚军反复把“种烟”与“轻松”连在一起。或许,这正是他选择职业烟农这个行业的一个重要理由。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文/图 龚再蓉
编辑:陶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