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绿了荒山富了乡亲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刘淑兰 编辑:陶湘 2013-08-23 10:13:19
—分享—

  近日,记者来到我县青山桥镇田坪村的白洋林场,这里到处是一片片茁壮成长的中药材,充满绿意和生机。村民们正忙着为种植的药材整土除草、检查种苗,一派繁忙景象。

  在一块药材基地旁边,记者见到了青山桥镇白洋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总经理曾雪科。他向记者介绍,白洋中药材种植基地种植过程参照GAP规格,目前建有以玉竹为主的中药材种植生产基地4000余亩,带动700多农户参与开发种植,并解决了当地1000多名村民就业,产品已与外商签定了购销合同。

  曾雪科告诉记者,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他一直在邵东、江西等地从事药材收购。在收购药材的过程中,曾雪科看到很多农户靠种植中药材都发了家致了富。想到自己家乡土壤与气候都适宜种植药材,于是,决定放下经营得很不错的药材收购生意,回到家乡种植药材。

  万事开头难,要大面积种植药材首先需要的是土地。种惯了稻谷、玉米、大豆等的老百姓,觉得种药材没钱赚,不愿意将土地出租。通过反复做工作,并承诺不管赚钱还是赔钱,土地承租金当年结清。2009年至2010年,曾雪科投入600多万元,种下了1000多亩玉竹和射干。药材种植基地初具规模,引起青山桥政府的高度重视,在政府的支持和引导下,成立了青山桥镇白洋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村民有了土地承租金的收入,还可以到曾雪科的药材基地做工。得到好处的农民自愿将更多的土地出租给曾雪科,从而助推他药材基地的发展。曾雪科的药材基地,由最初的1000多亩,发展到现在的4000多亩。

  曾雪科说,2009年成立白洋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以后,加强了对中药材品种的改良和对农户的培训,建立起了“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最大程度地规避了农民们的风险,消除了他们种植中药材的后顾之忧。目前,专业合作社带动发展了近700户大大小小的药材种植户,合作社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4000多亩,加上周边乡村农民种的中草药一共有8000多亩。合作社改变了当地村民一到冬天就没事干、没钱赚的现状,解决了一大部分闲散人员的就业问题,让他们有事干,有钱赚。曾雪科告诉记者,今年他将迎来2010年种植的那一批药材全部出土,预计一亩收益能达6万元左右。“我家8亩地全部都拿来和曾老板合伙种药材了,现在虽然在自家地里劳动,但每天可以领70元的工资。”在青山桥白洋中药材种植基地,村民黄某一边除草一边开心地告诉记者。

  考虑到中药材的种植已形成规模和气候,为规避市场风险,今年2月,曾雪科又与人合作修建了年加工可达1200吨的中药材贮存库和加工厂房,到时,基地和周围的药材种植户都可将药材送到这个加工厂房进行深加工,再销售出去。

  “我们西部山区干旱少雨,自然环境恶劣,致使我们多少辈人一直过着贫困的生活。现在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路,希望以后我可以带着更多的家乡的人富裕起来”。曾雪科看着自己那一大片生长正旺、充满生机的中药材基地畅想着未来。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刘淑兰

编辑:陶湘

阅读下一篇

返回宁乡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