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送水到田头 服务到心头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文/图 刘淑兰 编辑:陶湘 2013-08-13 10:06:29
—分享—

  

水来了,高华村农民忙用水泵给农田灌水。

  四天四夜不眠不休 送水到田头

  “终于有水下来了,我家的6亩多稻田有救了,真是搭帮田坪水库的齐站长。”8月11日上午9时,记者来到流沙河镇高华村。正在用水泵给自家农田从田坪灌区右干渠洞引渠抽水的黎开元兴奋地告诉记者。因连续高温无雨天气,高华村2600多亩农田面临干涸,他家种的6亩多晚稻也在其中。了解到该情况后,田坪水库右干渠渠道管理站站长齐建军带领站内8名干职工,4日4夜没有休息,及时将水送到洞引渠,解了高华村2600多亩农田的干涸之危。

  在黎开元的指引下,记者见到了正在和当地村民一起用水泵给农田灌水的齐建军。结实的身材、黝黑的皮肤、打着赤脚,这位在田坪水库工作了33个年头,足迹踏遍田坪灌区97公里干渠、277公里支渠每一个角落的年近50岁的水利汉子,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憨厚和朴实。

  “齐站长已经一个多月没有睡过一个好觉了,尤其这个星期,为了给高华村送水,他连续四天四夜没有回去睡个安稳觉了,中间有一次因中暑差点晕倒,到卫生院打了点滴才缓过神来。医生让他好好休息几天,可针头一拔,他转身又回到渠道边。”高华村支部书记蔡良生非常感慨地对记者说。“群众的利益高于一切,在严重的旱情面前,作为一名为农户服务的共产党员和水利人,我怎么能安心休息?”齐建军向记者介绍了往高华村送水的情况。

  田坪灌区右干渠全长约52公里,高华村就在右干渠最尾端的洞引渠边,并且渠道走势高,经过的地方又是强风化地区。要从50多公里的上游送水下来,难度之大可想而知。首先要和上游的群众耐心细致做工作,协调处理好关系;其次往下游送水,就得把上游的水往下游压。压水主要靠晚上,这个时候上游的用水量比白天要小很多。为了尽快把水送到高华村,齐建军和站内的几名同事一起,通宵达旦地巡查在右干渠52公里渠道上。干渠有的地方摩托车不能走,只能靠步行巡查,被荆棘杂草扎伤那是常事。渠道边的蚊子又特别多,隔着裤子都能咬人。

  “我在水库工作了33年,是第一次遇到今年这样的旱情,为了把旱灾的损害降到最低,我们坚持只要能把水送到田头的,就一定要送到。”齐建军满怀信心地说。

  分段包干科学调度 服务到心头

  “田坪水库吗?我是老粮仓镇仙洪坝村,我们村有几百亩稻田严重干涸,急需灌水,否则将颗粒无收……”8月2日晚上,刚从干渠视察回来的田坪水库管理所所长谢建新接到电话后心急如焚。“旱情就是命令。”连夜,谢建新组织水库班子成员开会研究。过去,由于该村属于尾灌渠,总认为田坪水库的水不能到达,如今干渠肯定淤塞。百姓稻田灌溉迫在眉睫。谢建新和支部书记徐凯旋、支部委员以及左干渠渠道管理站8名干职工一起,奔赴现场,挑灯夜战,克服蚊虫叮咬下渠道清淤扫障。第二天下午,汩汩清泉流入干涸的旱田,仙洪坝村村民感动了!

  田坪水库是一座总库容4700万立方米的中型水库,承担着青山桥、流沙河、老粮仓、黄材、沙田等5个乡镇7.88万亩农田的水利灌溉任务。7月份以来,我县持续高温无雨天气,导致全灌区范围内多数灌溉水源干涸。面对日益严重的抗旱形势,田坪水库管理所领导做好“抗大旱、抗长旱”的思想准备,及时制定了《田坪灌区抗旱用水调度方案》。7月份抗旱工作一开始,所长、站长、站员分段包干,日夜轮班,没有节假日休息时间,守水、护水到渠道分水口,送水到田间地头,确保不垮一渠一堤,确保灌区内不干枯一丘禾田。为了抗旱,他们肩背干粮水壶,查漏堵险,田间地头处处都有他们的身影;他们每天在烈日下,不畏艰险,不厌其烦,重复着97公里的干渠护水巡查工作,田间、水渠洒下了他们的辛勤汗水。一个多月来,该所干职工及时堵漏20余处,化解群众争水矛盾28起,深得老百姓的钦佩。

  8月5日,田坪灌区左干渠石术地段晚上发现渠道外坡严重渗漏,渗漏水量达0.05立方米/秒,为防止水浪费及渠道外坡滑坡,左干渠8位干职工连夜迅速组织搬运土石方近200麻袋,经过一晚上的抢修,成功堵住了渗漏,确保了石柱支渠800亩稻田的灌溉用水。

  送水到田头,服务到心头,这是田坪水库管理所一直以来贯行的工作格言,他们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目前,全所共完成供水量1000万立方米,缓解全灌区3.21万亩农作物的旱情,解决了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的利益问题,得到灌区群众的一致好评。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文/图 刘淑兰

编辑:陶湘

阅读下一篇

返回宁乡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