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许家坝“攫水”记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文/图 吴晴 编辑:陶湘 2013-08-12 11:33:48
—分享—

当看到汩汩清流引入许家坝村干涸的田地里时,80岁的李爹露出了笑脸。

  “旱魔”将村上10多口山塘的水全部喝干,“毒日”将土地烤成乌龟壳,正在抽穗灌浆的稻子眼看就要夭折……

  连日来,“旱魔”肆虐东湖塘镇许家坝村,全镇干群齐心协力,昼夜奋战,千方百计找水取水,热火朝天展开“驱魔”大战,攫水大计。

  打破“老常规”,昼夜坚守韶灌区求水引水

  7月28日正午12点,顶着烈日,东湖塘镇党委书记胡君安和镇相关工作人员一行满头大汗,风风火火走进韶山灌区宁乡管理所“讨水”。

  这是7月底以来胡君安连续多天不断、锲而不舍的行程。

  据悉,韶灌区是省最大引水灌溉区。灌区涵盖韶山、宁乡等七个县(市);是我县第二大灌区,灌溉我县东南板块的花明楼、大屯营、道林、东湖塘四乡镇46个村,设计灌溉农田面积14.5万亩。由于韶灌区点多面广, 目前灌区已实行轮灌。许家坝村属于韶灌区尾段,按照轮灌时间以及已定的供水实际情况,都已经不能解决该村的燃眉之急。

  怎么办?特殊情况下,只有打破原有常规,大胆向上争水!

  “大日头下你们都跑了这么多趟了,情况我们都知道了,正在研究解决办法!你们回去等消息吧!”8月1日,面对着汗湿衣背的“不速之客”,灌区相关负责人有些过意不去地说。

  在上级部门和韶灌区管理所的高度重视、认真协调下,东湖塘镇终于等来了好消息,8月5日开始,韶山灌区专门为东湖塘调水60个小时。

  为确保灌溉水顺利到达镇境内,胡君安率全体班子成员60多个小时昼夜逡巡在韶灌区宁乡段大堤上。

  8月7日凌晨5点,当看到汩汩清流引入许家坝村干涸的田地里时,胡君安一改往日愁容,露出了笑脸。随同一起,主抓农业的镇纪委书记刘永红,连续一周睡眠未超过20个小时的他,也长长地松了一口气,感叹地说:“终于有时间回家刮刮胡子了!”

  60个小时的水量,输入许家坝村13个村民小组近1700亩农田,有效缓解了全村旱情。

  凝成“金刚钻”:200干群清除肠梗阻保水通水

  “吭哧,吭哧……”7月24日零点,韶灌区东湖塘干渠黄田港段传来奇怪的声音。

  有好奇的村民走近探究竟,发现原来是许家坝村70岁的村民杨春泉正点着蜡烛,钻进渠道内的一处水泥涵洞,弯腰刨着淤泥和一些叫不出名字的杂物。有人问他为什么这么晚还在掏淤泥,杨老爹爹不屑地哼了哼,说:“这个时候不热,做起来速度快,何况就要来水了,不通怎么办?!”

  7月25日,在许家坝支渠内,15岁的谢紫邦正挥舞着锄头清挖淤泥,尚未退去稚气的脸被烈日晒得通红;父亲谢桂华在旁边一边指导,一边挥汗如雨地做着示范……

  父子齐上阵,老幼皆有责,人人都参与,面对特大干旱长旱,许家坝村全体村民没有怨天尤人,开展了积极的自救!

  由于连续10多年未出现过干旱,位于尾灌区的许家坝水渠年久淤积。为了确保水源能最大限度的引进村,该镇组织200多名干群众投入清淤工作,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聚全体之力凝成“金钢钻”,在不到5天的时间里,将13公里的肠梗阻清除,让韶灌区的水顺利引进村里。

  巧用“两法宝”:“一夫当关”管水,“上天入地”取水

  “一把锄头看水,争取不浪费一滴水。”许家坝村支部书记谢海清介绍,面对今年的异常天气,全村实行“一把锄头看水”的办法保水管水用水。

  “一把锄头看水”,就是对全村蓄水实施统一调度。许家坝村成立了村级管水委员会,委员会由书记和多名义务巡水员组成。巡水员对农田用水时节及全村农田、水路的情况十分熟悉。今年持续高温干旱,委员会的成员每天忙碌在田间地头,为全村的农田统一配水调水,确保不浪费一滴水,做到公正公平,至今村里没发生一起水事纠纷。

  “老天不给水,我们就往地下想办法!”,谢支书介绍,许家坝驱“旱魔”的另一法宝就是——入地取水!

  在该村花塘湾组,记者看到,村民正在热火朝天的打井取水。“打一口井需要4万元左右,镇政府说有一定的补贴,还送来了打井的机械。”村民反映。

  记者了解到,到目前为止,东湖塘镇打深水井十处,其中许家坝有两处。据该镇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镇已投入50多万元抗旱资金,全力带领群众抗旱救灾;下一步将科学引导包括许家坝在内的受灾严重的村实施粮食改种,争取将损失降到最低。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文/图 吴晴

编辑:陶湘

阅读下一篇

返回宁乡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