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宁乡县城新康路“和德家园”廉租房,一片全新的建筑群映入眼帘,红白相间的高楼与小区绿树相应成景,居民们在这里和睦相处,小区氛围和谐幸福。这就是宁乡当前规模最大、位置最好、环境最美的首个廉租房小区——“和德家园”,也是我省县级城市首个建成入住的廉租房小区。
翻开我县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宏大画卷,“和德家园”项目是其中有力的代表之一。近年来,我县保障性住房建设按照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的目标,情系住房困难群众,以改善民生为己任,加快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强力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对不同收入层次的居民实行分层保障,取得了明显成效。截止2012年底,已保障对象11065户,其中通过新建和收购筹建廉租住房11.2万平方米,实现实物配租2249户,发放住房租赁补贴2786户,核减租金1755户,建设公租房7.3万平方米2006套,城市棚改面积16.9万平方米,安置中低收入家庭2269户。
以政策保障为切入点,打造“民生工程”
2007年,在县一级城镇廉租房建设尚无明确政策支持的大环境下,县住房保障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率先提出了“坚持棚户区改造与城市路网建设相结合、与拓展新城相结合、与整治环境相结合的原则,提升城市品位、让市民满意”的棚户区改造总体思路,全面推进玉潭地区危旧公房和棚户区改造工作,率先启动了廉租房建设工作,踏上了住房保障破冰之旅。在边建设边探索边完善的基础上,先后制定了《宁乡县住房保障体系“十一五”规划》、《关于加快玉潭地区棚户区改造工作的通知》、《廉租住房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廉租住房项目建设实施办法》、《廉租住房租赁补贴实施方案》、《宁乡县住房保障体系“十二五”规划》、《宁乡县保障性住房建设管理实施若干意见》等文件,从政策上为廉租房、公租房及棚户区改造建设提供了保障,确保了保障性住房建设顺利推进。
今年,为进一步规范保障性住房建设行为,加强保障性住房管理,根据国家和省市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我县多处房源亟待分配以及保障政策滞后、保障需求尚大的实际,历时大半年,出台了《宁乡县保障性住房建设管理实施办法》(宁政发〔2013〕32号)。新的《实施办法》对保障对象必须是城镇户口的规定不变,但将保障对象居住地从以玉潭地区为主扩面到全县33个乡镇,住房情况从无房户或人均居住面积低于10平方米(含)的最低收入家庭扩面到低收入家庭和人均面积低于15平方米(含)的家庭,努力实现“应保尽保”。同时在保障性住房建设规范,房源筹集,保障对象、方式、标准的核定,申请审核,轮候与分配,使用与退出,权属管理以及监督与处罚等方面都作了新的规定。新政策的实施,将进一步规范住房保障管理,稳步推进保障性住房项目建设,实现分配阳光公正,管理规范有序,建立健全我县住房保障体系,多渠道解决城镇中等偏下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及外来务工人员的基本住房需求,切实解决“十二五”期间我县尚需保障的对象11917户(动态管理,含改制企业中的城镇低收入家庭和人均居住面积扩面到低于15㎡的住房困难家庭)家庭的住房困难问题。
以便民惠民为出发点,打造“民本工程”
今年,我县启动的结转和新建保障性住房项目77.56万平方米,启动开工的保障性住房项目更是达到19个之多,其中结转项目12个、62.67万平方米,新建项目7个、14.89万平方米,目前各项目正克难推进。
为使保障性住房建设做到“面积不大功能全、占地不多环境美、成本不高质量优”,所有项目都邀请知名设计单位高起点、高标准实施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的规划设计,通过采取公开招标或设计方案比选等方式,择优选择,努力将保障性住房建设成标准适度、功能齐备、质量优良、环境优美的百姓舒心房。“盖保障房,要坚持以便民、惠民为出发点,切实把好规划设计、项目选址、综合配套、管理服务这四道关口。”县住房保障局局长陈杰文这样要求各相关建设单位。
在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选址上,充分考虑群众的生活、出行、就学、就业等各种因素,舍得拿出黄金宝地,2007年,首个廉租房小区和德家园坐落于县城文体路与新康路交汇处中心地段,2011年启动的和美华庭小区选址于319国道豪德市场旁,这些地段周边医院、学校、超市等配套设施成熟完善,大大方便了廉租住户的出行,降低了困难群众的生活成本,2012年,又在经开区、金州新区、白马桥、城郊等县城规划区建设了旺宁新村、和谐家园、润和家园、和美华庭二期等各类保障性住房。在户型设计上,努力做到“面积不大、功能齐全”,建成了面积在50平米内的两室一厅为主的小户型,且在有限的空间里设计了独立的厨房、卫生间、阳台。为满足居民基本入住要求,从2012年起,对建设廉租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统一进行内部装修,做到廉租不廉质,确保住得进,用得上。在配套设施上,确保水、电、气、暖、电话、有线电视等配套设施到位。去年以来,采取招投标形式,选聘了收费低、服务水平高的物业管理企业进驻小区,对“和德家园”四期廉租房实行了全面的专业化物业管理,确保了小区平安、和谐。今年年初,根据住户诉求的轻重缓急,完成了单车棚、晾衣架等便民利民设施的建设。目前,廉租房小区租金收缴率为100%,廉租住房真正成了百姓了“暖心房”。今后,保障性住房小区将逐步一律实行专业物业管理服务,让低收入家庭与其他群体同样共享城市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成果。
以公平分配为着力点,打造“民心工程”
保障性安居工程是一项群众期盼、政府关心、社会关注、影响深远、惠及困难群体的“民心工程”、“阳光工程”。要把“阳光”真正普照到困难群众的心上,关键是做到分配的公正、公平、公开。如何实施阳光操作,成为考验廉租房管理者能力的又一难题。为了确保透明操作,县住房保障局建立了保障性住房申请、审核、登记、认定、电脑摇号等一整套严格规范、阳光透明的运作程序。在楼层分配上根据申报对象的年龄、身体状况进行安置,低楼层优先安排老、弱、病、残,实行轮候制度。在廉租房资格档案管理方面,结合省市精神和全国部分城市的管理模式,对现有住房保障对象实行动态管理,全面掌握低收入家庭住房状况与低保享受情况,做到房产、民政、劳动、社区等相关部门信息共享,并组织落实年审制度,进一步创新方法完善健全廉租住房退出机制。新的《实施办法》采取了部门联合认定的方式,申请对象先到户口所在地乡、镇(社区)领取《住房保障审批表》,然后由社区统一分别到公安、住保、民政、公积金等部门核实其户籍、家庭人口、住房、婚姻、收入等情况,再由乡、镇(社区)进行初审、公示,对符合保障条件的家庭由各乡、镇(社区)住房保障专干将《住房保障审批表》统一报送住房保障管理中心进行复核、公示,审批,必须做到“三审、两公示”。县住房保障局统一复审,这将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堵塞漏洞、防止差错的作用。
后记:一套套保障房分配的背后,写满了县住保局对民生事业的专注,承载着县委、县政府对低收入家庭的关心。按照《宁乡县保障性住房建设“十二五”规划》的要求,“十二五”末,全县将通过实物配租和租赁补贴对需要保障对象实现“应保尽保”。宁乡县保障性安居工程这一承载着老百姓幸福与期盼的巨轮已经开足马力,正在奋力扬帆远航。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文/陈洪波 谢兰 图/杨铁军
编辑:陶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