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候旨亭的变迁

作者:蔡正强 编辑:陶湘 2013-05-09 16:14:33
—分享—

  公 元一千八百三十七年冬的一个寒冷的傍晚,大清国宁乡县玉潭镇西去十五里的善佛寺,善佛寺本是千年小古寺,寺门平平,但周围的善男信女,对进门即大雄宝殿的 布置显得很平和,且简陋的正殿供奉着为民办实事的关老爷神像,金身斑驳,东西排列着善于为老百姓打抱不平的二十四位诸天菩萨,因此,香火还算旺盛。

  此时的盖天古佛,红红的脸蛋,右手打理着美人长须,登着一双受人敬仰的大眼睛,似乎在等待着一位填补历史空白的要人到寺里朝拜。

  在 湘乡通往省府的官道上,急匆匆一个身着兰衫,脑后拖着长长的辫子,中等身材,书生模样的人在赶路,没有书童,链带里仅有三千二百钱,舍不得吃,更不能胡乱 花钱,一路靠卖字画挣点小钱以备来日用,是的,我宽子下地时的家境还算殷实,不料临近发盲时家道中落,幸喜母亲爱子心切,多少存积了点私房钱,供宽子读书 用,可时运不佳,曾两次赴京会试,均名落孙山,把母亲的积蓄用个精光,此次赴京参加戊戌科春闺能否得中,尚未可知,何况身上的三千二百钱还有南五舅卖掉小 黄牛、小驴子的一千贰百钱。迈入宁乡地界,眼望离宁乡城关还有十几里路,又饥肠碌碌,今晚不知到哪家客店投宿,怎样填饱肚子,且又不失书生的体面,惆怅 间,来到一所茅棚前,幸喜柴门前有几捆稻草,遂将稻草散开,不管饿得发昏,省一个是一个倒头便睡,很快进入梦乡。

  且 说茅棚的主人,是一对姓付的婆婆佬佬,无儿无女,独守天年,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平淡日子,从没有过任何麻烦光顾茅棚,倒也清闲自在,当晚吃过糠糊糊 后就着天还有微微亮光,老夫妻和往常一样上床安睡,朦胧间,婆婆给了老倌一脚,老倌说了一句胡话:“别咬我哦,我可没做亏心事。”婆婆问老倌:“什么啊?” 老倌说:“柴门旁睡着一只老虎,好像是饥肠饿肚,瞪着一双灯笼般的眼睛。”婆婆甚感惊讶,这就怪了,两个人做的同一个梦,如是呼,就说道:“佬倌,我也和 你做了同一个梦,柴门外左边睡了一只老虎,不妨我们看看去。”老倌挺身起来,婆婆烧着篾片子亮,俩老前后开了柴门,只见柴门左边日间放的几捆稻草散开,一 个身穿兰衫,一条长辫子绕在脖子下正呼呼酣睡,佬倌胆子大些,将小后生推醒,究其情由,后生一口湘乡口音,说道:“我叫曾国藩,是湘乡荷叶塘人,去京城参 加会试的,不想惊扰了老人家,对不起!请 原谅。”老倌眼见后生子,虽然长着一双三角眼,其他倒也算标致,像个办大事的人,特别是连想到刚才梦中所见,急忙间,把后生子拉进茅棚,煮下了仅剩的一升 糙米,款待后生子吃了一顿饱饭,饭后说道:“后生子呀,不是我俩老不好客,家境实在贫寒,不能将你留宿寒舍,隔壁有个善佛寺,庙堂里稍微宽敞些,搬上我的 旧被窝,你到那边睡一晚,或许好些,关老爷会保佑你的。

  是 的,善佛寺的主人,盖天古佛正在等待着这位贵人的莅临,当宽子走进庙堂,正面供奉着关公的神像,东西两侧座立着二十四位诸天菩萨,便倒身下拜,口中念念有 词:“盖天古佛,关公爷在上,晚生曾国藩在下,叩拜先人,今日宽子赴京会试,夜宿贵寺,惊扰佛爷,望佛爷谅解,如晚生今去有望,功名有成,日后定重塑金 身,庙门修膳,并改善佛寺为《关帝庙》,拜谢后,倒头便睡,一觉醒来,已是天明,又回到佬佬倌家,洗涮后,经打听,方知此地系唐代宰相裴休后旨的所在地, 名后旨亭,当举目四望,并无候旨亭,仅只有经营胡鸭笠(一种手工编制的斗笠)、 大斗笠的街坊半边亭。问及老倌,二老回答:“膝下无儿无女,因少读诗书,不理世事,闲时打座关公桥,望望天边月,打发时光了事而已。”宽子倒头便拜道: “义父母在上,义子今日叩拜神恩,愿做您二老的螟蛉之子,如神灵保佑,会试高中,当叩谢神恩,还望义父义母多多保重。拜必,即踏上赴京的征途。]

  十二年后(1849年),曾国藩在江西主考任上奉旨回乡奔母丧,守制三载期间,履行了自己的诺言,旧地重游,付姓老俩口已不在人世,经打听,到两老的坟台进行叩拜,将善佛寺更名关帝庙,新建庙门,重塑金身,并在庙门正门上方亲书“后旨亭"落款涤生书,制寺田四十担谷,由曾姓人家掌管,供奉寺用(与旧民国制相吻合),后人又建宽1.35丈,高1.5丈的花岗岩石牌楼,上书“后旨亭”三字,于庙前“关公桥”官道,风雨沧桑,数十年后,关公桥牌楼遭雷电击毁,桥名被贬称为雷公桥,关帝庙在大跃进年代,被拆除,建成万寿山医院。

  注:曾国藩字涤生,乳名宽子,生于嘉庆十六年十月十一日,1838年戊戌科春闰进士;时年官授礼部右堂。   摘自《沩江文艺》

作者:蔡正强

编辑:陶湘

阅读下一篇

返回宁乡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