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暑假了,留守儿童燕燕跟着进城务工的叔叔从乡下来到城里的爸爸妈妈身边。半年不见,燕燕长高了,懂事了,爸爸妈妈欢喜得一夜没睡觉,陪燕燕嬉戏到天亮。
燕燕一直住在乡下,与奶奶相依为伴。头一回进城来,看什么都新鲜。每天吃过晚饭,燕燕都要缠上爸爸或者妈妈去河边玩。爸爸妈妈即使上班再累,也要满足女儿的要求。这些年聚少离多,女儿好不容易来一趟城里,也就一两个月,下半年一开学,又要回乡下老家读书,又要等到过年才能见面,如果工厂不放假,半年还见不上一面呢。
这天晚上,妈妈带燕燕逛到步行桥桥头。桥头很热闹,人来人往,一块空地上围着很多人,燕燕钻进缝隙,看到地上盘坐着一个中年男人,旁边没放什么拐杖或轮椅,也没看到男人明显的残疾部位,只是衣服脏点,头发长点。他低着头,面前地面上写着一行粉笔字;两天没吃饭了,行行好,给三五块钱买碗面。燕燕读三年级了,这些字她全都认识。她还想仔细看看,妈妈使劲拉她走。在城里,这种乞讨场面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只是方式方法不一样,换汤不换药,进城久了,也就见怪不怪。无非两种人,一是纯粹的骗子,二是想不劳而获的懒汉。
妈妈牵着燕燕走上桥头,迎面碰上妈妈的同事刘阿姨。燕燕认得,见过几次面了。燕燕叫:“刘阿姨晚上好!”刘阿姨高兴得直夸燕燕乖,又慈祥地摸摸燕燕的头。妈妈也很高兴,跟刘阿姨工作长工作短聊上了,时儿窃窃私语,时儿哈哈大笑,兴趣盎然。燕燕对妈妈和刘阿姨闲聊不感兴趣,她心里惦记着桥头那位叔叔,觉得叔叔太可怜了。如果是在家门口,燕燕会盛饭夹菜,端上一大碗给他吃。现在这儿离家门口远,穿过好几条巷,燕燕都不知道家在哪边了。燕燕又朝刚才围着的人群看,人群散开些,又围些上去,都是看热闹的,没有一个人往叔叔面前扔钱。燕燕看得清清楚楚真真切切,一分钱都没有。燕燕想;叔叔今晚要饿肚子了。
妈妈和刘阿姨越聊越起劲,丝毫没有散开的意思。燕燕掏掏口袋,口袋里装有奶奶平时给她的零花钱,17元8角,燕燕数过好多遍了。燕燕抬头看看妈妈,妈妈根本没在意她呢。燕燕偷偷溜开,几步跑到中年男子身边,掏出口袋里的钱递到男子面前说,叔叔,我这儿有17元8角钱,你拿去吃饭吧,不要饿坏了。
中年男子突然听见有人叫他叔叔,还有钱伸到他面前,抬头看一眼,接过钱,脸上毫无表情。旁边有人大声说;小朋友,你上当了,他是个骗子,每天都坐这里讨钱。燕燕没听别人说话,只是说叔叔,你快去吃饭啊,不要饿坏了。
男人站起来,走了。
过了几天,妈妈又带燕燕去河边逛。燕燕东张西望,她心里还惦记上次那位叔叔呢。那天肯定吃饱饭回家了。她边吃着爸爸下班买回来的苹果,边美滋滋想。燕燕跟妈妈走近桥头,又看见桥头黑压压围满了人。燕燕从缝隙钻进小脑袋,一下子惊呆了,还是那位叔叔耷拉着脑袋盘坐在地上,面前还是写上粉笔字;两天没吃饭了,行行好,给三五块钱买碗面。燕燕奇怪了,那天不是去吃饭了吗?怎么没回家呢?是不是钱被小偷偷了?还是不小心掉了?这时,妈妈使劲拉燕燕往桥上走,燕燕只好跟上。妈妈喜欢凑热闹,对什么都感兴趣,桥上有卖唱片的,有卖首饰的。妈妈在一首饰摊前停下来,挑选起首饰来。妈妈拿起一只只手镯,对着灯光仔细看;又拿起一副副手链,对着灯光仔细看。燕燕不喜欢首饰,她心里惦记着桥头那位叔叔,她觉得那位叔叔太可怜了,连饭都没有吃。燕燕掏掏口袋,空空的,没钱了。爸爸妈妈都不给她零花钱,只给她买吃的穿的。燕燕撇撇嘴,很无奈很无助。她不能开口问妈妈要钱,妈妈不会给还会骂她。燕燕看看手上的苹果,刚咬两小口呢,她灵机一动,撒腿跑过去,她把苹果递到男人面前说,叔叔,对不起,我没钱了,你拿苹果吃吧。男人抬起头,望望燕燕,也认出了燕燕,脸上满是羞愧和感激。他缓缓伸出手,接过苹果,哽咽着说:“谢谢!谢谢”!
又过了几天,妈妈又带燕燕去河边逛。走近桥头,燕燕又是左看右看,这次没看见围着大群人,更没看见那位叔叔。燕燕想叔叔一定回家了,回家就有饭吃了。燕燕蹦蹦跳跳跟在妈妈身后,指指这又指指那。突然,妈妈停下脚步,原来妈妈面前站着一个叔叔,英姿飒爽。燕燕一眼就认出他,就是那位没饭吃的叔叔。只见他彬彬有礼对妈妈说:“大姐,我就是前些天坐在地上乞讨的那个人,我非常感谢你的女儿,是她给了我生活的勇气”。男人吸吸鼻子继续说:“我来这座城市打拼六七年了,开始摆地摊、开小店也挣了一些钱。只怪自己心高,想钱来得容易快捷,沉迷于彩票、股票,结果血本无归。就这样自暴自弃,流落街头,过一天算一天,能乞讨到钱就喝酒吃肉,没有就喝自来水充饥。是你女儿用童真唤醒了我,她第一次给我钱,我心安理得;第二次她给我苹果,我羞愧,感激,我不能辜负一个孩子的爱心。今天见到你们说声谢谢,明天我回家了,我要开始新的生活!”
男人向妈妈和燕燕微微鞠躬,然后回过头,消失在人群里。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龙秋华
编辑:陶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