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城东去30里,有两山高耸入云,好似两只马头扬鬃昂首,远眺长嘶,欲奋蹄跃起,腾空而去,名天马山,雅称“天马翔空”,为宁乡十景之一。
两山谷底,为古驿道通往长沙府的必经之地,叫石仑关,如今319国道仍经过此地。三国时期,在这里发生过一场惊心动魄、义薄云天的战争,故事至今流传于民间。
当初,孙刘联盟在赤壁大战中击败曹操后,刘备乘虚占领荆州,夺取了第一个安身立命的根据地。为图保住荆州远久之计,刘备集团决定向南发展,南征武陵、零陵、桂阳、长沙四郡。
刘备在军师孔明的辅佐下,南下征战,捷报频传,赵云智取桂阳,张飞勇夺武陵。
刘备进驻武陵布告安民后,便派人飞驰报信给留守荆州的关羽。关羽接信后,欣喜而激动,立即回信与刘备请战:“现在子龙、翼德分取桂阳、武陵,
如果兄长能信得过,为弟即去攻取长沙。”刘备接到关羽来信后,心中大喜,立即委派张飞星夜飞驰荆州,接替关羽留守荆州,让关羽急速来武陵,商议攻取长沙郡的计划。
关羽火速赶到武陵后,立刻拜见兄长刘备、军师孔明。孔明对关羽说:“子龙取桂阳,翼德攻武陵,我都是发与三千军马。我听说长沙太守韩玄倒是不足挂齿,只是他有一员大将,名叫黄忠,虽然年近花甲,却是武艺高强,有万夫不挡之勇。他与你一样,也使一口大刀,是湘中将领中的佼佼者。云长你既要去,万万不可轻敌,必须多带军马。”军师一番激将的话,更使关羽取胜心切:“军师,黄忠不过一个老兵,为什么长他人志气?关羽不须三千兵马,带本部五百校刀手足以斩黄忠、韩玄首级!”刘备苦劝关羽多带兵马,关羽坚持己见,领本部五百校刀手便向长沙进兵。
长沙太守韩玄接到关羽领兵攻打长沙的探报,心中极度恐慌,急忙找黄忠商议退敌策略。黄忠见太守情急,便安慰太守:“主公不必忧虑,就凭黄忠这口大刀,这张弓,叫他关羽来一个死一个,来一双死一双!”韩玄听了心中大喜,重赏了黄忠,命他点兵迎敌。
黄忠领军出城,来到离石仑关不远的一条小溪前安营扎寨,排兵布阵,迎战关羽。
黄忠布阵停当,关羽也领军到来。关羽摆开阵势,越过溪桥,便向敌阵挑战。黄忠见关羽出阵,催马迎战。关羽横刀立马,威风凛凛:“来将莫非是黄忠?”黄忠答道:“既知我威名,怎么还敢犯我长沙!”关羽怒道:“我是特来取你首级的!”说罢两人催马交战。只见双骑冲突,大刀寒光闪灼,尘土飞扬,杀声震天。双方越战越勇,狠斗一百余回合,不分胜负。
战至日头偏西,长沙太守韩玄恐黄忠有失,便鸣金收兵。关羽也不恋战,领军退数十里,依天马山下寨。
夜里,月朗星稀,关羽披袍巡营,仰头见天马山似一对相视欲腾的烈马,心中对黄忠不由生出一份敬意,那老将黄忠果然名不虚传,功夫十分了得,大战一百余回合,全无破绽。明日再战,不能力敌,只能智取,可用拖刀计引他追赶,使其出错,用刀背将他打下马,定要生擒。
次日,关羽又催军到黄忠寨前搦战。黄忠仍旧披挂上阵,带数百人出寨迎战。两军交锋,杀声四起,双方狠斗六十余回合,胜负不分。对阵军校,都为自己的将军呐喊助威。双方阵中战鼓急如暴雨,就在这时,关羽卖个破绽,拨转马头,向自己军中奔去。黄忠哪会就此罢休,策马穷追不舍。当追到一座溪桥前的时候,眼看就要追上,关羽越过溪桥时,黄忠也追到了桥头,就在这时,关羽回头大喝一声,黄忠座骑正好上桥,闻声一惊,马失前蹄,把白发如银的老将军黄忠掀翻在地。关羽的青龙偃月刀已高高挥起,正欲砍将下来,见黄忠已经倒地,不忍乘人之危,便喝道:“我且饶你性命,快快换过马来,接着嘶杀,决一胜负!”黄忠急忙把马提起,飞身上马,退回自己阵中。关羽把马停在桥头,目送黄忠回阵。
回到阵中,韩玄惊问是何原因马失前蹄,黄忠答道:“我的座骑因久不上阵,故有今日闪失。”韩玄喝道:“人言你百发百中,何不用箭射杀关羽?”黄忠只得回复:“来日再战,我必定诈败,引关羽追我时,便搭箭射杀。”韩玄同意,换予黄忠一匹膘壮青马,准备再战。
夜里,黄忠难以入睡:我马失前蹄,本是必死之人,关云长如此义气,不乘机加害于我,难道我就忍心加害于他?若不射杀关羽,主公面前又如何交代?
次日天晓,关羽又来挑战,黄忠仍旧出阵应战。关羽今日志在必胜,抖擞精神与黄忠厮杀。战不到三十回合,黄忠诈败,拨马回阵,关羽紧追不舍。黄忠不忍射箭,带刀执弓,虚拉一声弓响,关羽听到弓响,急忙闪身,却不见箭射来,以为黄忠不会射箭,放心追赶。快追至寨前时,黄忠在寨门口回身搭箭开弓,弦响箭到,正射在关羽银盔上的红缨根上。寨内军士齐声喝彩。关羽吃了一惊,带箭退阵。直到这时,关羽才知道黄忠有百步穿杨之功,不射自己是报昨日不杀之恩。关羽经此一阵,只得暂时退兵休战。
随着硝烟散尽,战事远去,老百姓为纪念这次英雄相惜的战争,便把黄忠马失前蹄的溪桥叫做惊马桥。
时间在推移,老百姓在休养生息中,逐渐有了发家致富者,当地便有了青砖碧瓦的高楼大院,来往宾客渐多,进出车马日增。主客在酒醉饭饱之余,也会过清溪,临山顶,赏景游玩,见水色山光相映成趣,鸟语花香,晨雾晚霞,一派诗情画意,感觉硝烟已远,与惊马桥的地名不十分和谐,便取“春风杨柳鸣金马”之意,称金马桥了。直到现在,惊马桥、金马桥,读写均为不错,随你所好。
刘淑兰整理
来源:今日宁乡
编辑:陶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