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了南北西东,也到过许多名城,静静地想一想,我还是最爱我的故乡……”这是著名歌唱家李谷一演唱过的一首老歌的开头,歌唱家不但唱出了她的心声,也唱出了我的心声。
我的丈夫是一名地质勘探工作者,转战大江南北。沾了他的光,我也去过很多地方,但那只是暂住、客居、路过而已,没有心动的感觉,只有这神奇的宁乡才是我最爱的地方。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丈夫所在的地质队要搬迁到宁乡县,他告诉我,宁乡是原国家主席刘少奇的家乡,并且是永久的驻扎。我惊喜若狂,奔走相告三亲六戚,并立即作出将户口迁出来宁乡长期居住的决定。之所以这么快就做出了决定,除了不仅能与丈夫长相厮守外,还有对这位伟人家乡的好奇心和敬仰心。于是在1974年秋,我怀揣户口迁移证,带着两个孩子,离开家乡重庆带来到湖南,正式成为宁乡县的居民。
初到宁乡,生活不太习惯,我们304队住在离县城五公里的八一山上,只有一条通往县城的沙石土公路,而且坡度大,单车上坡推着走,下坡都刹不住,条件十分艰苦。当时县城只有一个百货公司和一个粮食局,买东西很不方便不说,物资也很匮乏。那时老百姓生活十分艰难,大部分住的是茅草房,但他们很善良,经常把自留地种的蔬菜偷偷地以低价卖给我们。作为回报,农忙时我们也去支农插秧,或者单位每月放两三场露天电影时,会允许周边的农民进院子来观看,真是人山人海,十分热闹。
十八年前,长沙市举办第三届运动会,开幕式的文艺舞蹈表演也设在比赛项目内,由于当时县里没有条件完成这个任务,于是体委主任胡志刚就把这个任务交给了304队离退休办,我们接到通知立即行动,按比赛的要求,认真编排,如期参赛,以优美欢快的表演赢得了观众的掌声和评委的肯定,并获得“第一名”的殊荣,闭幕式还邀请我们去表演,又捧来一个大奖杯,为宁乡县争了光。作为其中的一员,至今想起来还沉浸在快乐之中。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宁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房子越来越亮,公路越来越宽,环境越来越美,物资越来越多,生活越来越富,文化娱乐越来越精彩。今日的宁乡人丰衣足食,欢天喜地,如果刘少奇主席在天有灵,定会无比欣慰的。
我是外地人,因为喜欢跳舞,十几年前被邀请到宁乡县中老年协会教舞蹈和腰鼓,从此结识了很多朋友。人们常说“千金难买是朋友,朋友多了路好走。”我有朋友的关心厚爱,让我的生活过得丰富多彩。协会有什么活动,要到哪里去游玩常邀请我去参加。特别是令我难忘的是,宁乡举办首届佛文化节,主办方还给我送了两张门票,那是我心中的“诺贝尔”奖,那天我和女婿照了很多相,见证了那次神奇的佛文化盛会。
几年前我在《宁乡日报》那里又获得“玉龙国际花园杯”万名百姓看宁乡的入场券,让我饱览宁乡的山山水水,那件显眼的“知我宁乡,爱我宁乡”的衣服令我爱不释手,穿在身上人们无不羡慕。我曾步行来回四个小时去看火车站、沩丰桥、玉潭公园,这些美丽的地方令我心旷神怡,流连忘返,我的心愿是有生之年把宁乡美丽景色都看个够。
我爱看《今日宁乡》,这是我了解宁乡最真实最及时的资料,它全面地把宁乡县的发展变化呈献给读者,特别让我欣慰的是宁乡县党政领导全心全意为宁乡人民谋幸福。如招商引资和广纳贤才的“5127”工程等决策十分英明,宁乡能有今天,这是全体党政干部的正确领导和全县136万人民努力拼博的成果。宁乡地图在我的眼里是一只可爱的“雄狮”,它的舞动,吸引了世界的眼光。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来宁乡已38个春秋,当年的少妇已成老太婆,生活在这方宝地,我感到很快乐很幸福。神奇宁乡,五养之乡,这里山美、水甜、神灵、人更好。我能成为宁乡人,是我前世修来的福。宁乡,我为你自豪,为你歌唱,如今,我已过古稀之年,可我还想再活五十年。我相信,五十年后的宁乡一定会更美丽更辉煌!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崔雪雅
编辑:陶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