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四羊方尊为代表的炭河里文化,开启了一个崭新的青铜文明时代。作为湖南宁乡人,我们引以为骄傲的是,宁乡,就是这个崭新文明的摇篮。炭河里青铜文明比长沙城的楚汉文明,早了将近1000年。随着炭河里文化研究的不断深入,鲜为人知的一个个湖南“第一”便不断呈现在人们的面前。
湖南第一座“都城”。3000年前的炭河里,分布着一个面积达15万平方米的建筑群,这些房子大都是坐北朝南,而且四周还带有回廊。其中最大的一栋房子有720平方米,基座长36米,基础柱坑直径110厘米。考古工作人员还在炭河里挖掘出了大量精美的陶器、玉器、青铜器,足以证明炭河里确确实实为西周时期方国都城所在地,与当时其他地区地穴式和鸟窝式的“建筑”相比,简直就是天壤之别。
湖南第一个音乐殿堂。编钟,是我们大家都比较熟悉的古代乐器。据专家研究发现,编钟其实是由铙演变而来的,应先有铜铙,再有编铙,然后编钟。而宁乡,就是大型铜铙的主要发现地,宁乡出土的铜铙,占全国铜铙出土数量的一半以上,其中重达221.5公斤的铙王更是傲视群雄。当其他地方的很多先人们还在过着“茹毛饮血”的生活时,住在宁乡炭河里的祖先们却已经在享受着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开始享受音乐的熏陶了。
湖南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第一方阵。专家推断,炭河里城址及炭河里文化是湖南由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的界标。这意味着,古代宁乡是湖南最早进入阶级或国家社会的地区,无论是政治社会、还是经济文化,都达到了湖南其他地区望其项背的程度,成为他们学习参照的“样板”。
湖南第一个“高科技产业园”。青铜器的出现,有两个前提,首先是人类的温饱问题已基本得到保障,其次,还要有发达的手工业技术。我们看看代表炭河里文化的几件精品:周身布满精美纹饰的四羊方尊、雕有粗犷头像的人面纹鼎、刻着大象的铜铙、富含哲理的虎食人卣……一件件都是艺术的珍品。从炭河里遗址发掘出的300多件商周青铜器,无一不是古代宁乡高科技产业的结晶。
湖南第一个“开放前沿基地”。虽然对于炭河里文化的来源,还有待破译,但是宁乡青铜器受中原文化影响,毋庸置疑。这就说明,古代炭河里的先人们已经具有了开放意识,他们大度地吸收了外地的先进技术,“拿来主义”结合本地的地方特色,把横向的传播吸收与纵向的继承发展,应用的得心应手。这种“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心胸和气魄,加上人杰和地灵,最终造就了古代宁乡的辉煌。
众多的“第一”,让炭河里文化成为整个湖南地区首屈一指的文化品牌,作为宁乡人,我们也因此而更骄傲、更自信、更自强!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李乔生
编辑:陶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