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厚土之恋]蔸根火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贺小平 编辑:陶湘 2013-02-27 14:59:51
—分享—

  “三十的火,十五的灯”,这是乡下的一句俗语。是说除夕之夜,家里的火烧得越旺,就越预示着来年风调雨顺,日子红火,正月十五那夜则要灯火通明,不要舍不得电费。因而,一般农家对大年三十晚上的火都很看重,总是早早准备,将火烧得旺旺的,这种火,俗称蔸根火。

  所谓“蔸根”,即树根,树砍倒或枯死后,埋在土里及冒出地面的一小部分。这些树根,盘根错节,根系发达,挖之无用,弃之可惜,一般人听其自生自灭,不会朝它哪怕多看一眼。若树砍得早,树根长期无人理及,又恰逢水源匮乏,气候干燥,土壤枯焦,树根也就随之水份尽失,成为一蔸死根。这样的树根,最宜做“蔸根火”,一是挖起来容易,没有那么多枝枝蔓蔓;二是烧起来旺,烟尘少;三是耐烧,一棵蔸根往往能烧上数小时甚至几天。晚上将蔸根的明火吹灭,将蔸根以火灰覆之,与空气隔绝,它就不会燃烧,但火种能继续保持。第二天要用火了,将它从灰堆里扒出,用吹火筒或嘴对着它轻轻吹气,不用多久,“叭”的一声,生出一片明火,还省了一根火柴。

  当然,这种蔸根可遇而不可求,是蔸根中的极品,不容易找到。这种蔸根,如果长在一般地方,早早就被人挖走了,要想找到这种极品,需登高山,下深谷,到人迹罕至处,方有可能找到。更多的蔸根,是刚刚砍掉没多久的树根,它们根系发达,将周围的土壤牢牢抓紧,由于树荫下阴暗潮湿,地面没有干透,挖起来往往十分费力。一般是看准一个地方下锄,先挖出一个小洞,然后顺洞口沿蔸根挖下去,直到将蔸根周围的土全部挖尽、淘空,将根系锄断,剩下孤零零的一个蔸根。这时候,挖者往往会停下来,以手荷锄,一边抹汗,一边打量,像瞧一件艺术品,成就感就会油然而生。休息够了,挖者瞅准蔸根,几锄下去,蔸根应声而倒;或者学鲁智深的倒拔垂杨柳,双手抱住蔸根,使足吃奶的劲,“嘿”的一声将它连根拨出,置于篓内,喜滋滋背回家,放在地坪里或背雨的阶基上晒干或阴干。

  大年三十晚上的“蔸根火”,选择的蔸根往往最干、最大、最好烧,烧起来畅快淋漓,火旺旺的屋内暖暖和和的,火上热热闹闹煮着猪脚萝卜,热气腾腾,香气四溢,柴火味、家庭味浓浓,引得游子归心似箭,或者远在数百上千公里之外,也能隐隐感觉到这种氛围。这种旺火,其实也就是父亲的味道、母亲的味道,亲人的味道,沾上了这种味道,无论你身处何方,它都会和你一辈子不离不弃,形影相随。

  如果天气不好,或者晒的时间短,蔸根就难以干透。这种蔸根烧起来费劲,烟浓,往往呛得人睁不开眼,且伴有“毕毕剥剥”的火星,往往烧着烧着就灭了,不得不置于火堆边烤干,或用别的柴火再次引燃。

  记忆中,邻居李大伯家每年都有旺旺的蔸根火,只是他家的生活一直没有旺起来。有一年邻近过年,李大伯上山找蔸根做“蔸根火”,希望来年日子旺起来,蔸根找到了,不想乐极生悲,失足摔下山沟,一条腿断了。现在,农村普遍用上了液化气或电磁炉,顶不济的也用上了煤球,烧柴火的人家是越来越少了。青壮年劳力多在外打工,一天能挣到一张两张大票子,又有谁会想到到山上挖蔸根做“蔸根火”?今年春节回家,只见李大伯家建起了漂亮的楼房,其在外打工的儿子开回来了一辆崭新的小车,李大伯家的“蔸根火”不再烧了,转而用上了液化气,但他家的日子,却实实在在的旺了。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贺小平

编辑:陶湘

阅读下一篇

返回宁乡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