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大和民族小日本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黄沃若 编辑:陶湘 2013-02-27 15:01:16
—分享—

  亚洲的岛争是美国“预埋的冰块”,这已为世人共知。且不去论美国的阴损,本文感兴趣的是东洋这个自傲的近邻。

  在钓鱼岛发事前的今年2月,95岁的德国前总理斯密特评价日本时说:“他们害怕承担(二战)责任,那是个自私的民族。”而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更是说过这样的话:日本这个民族不正常,富进攻性。

  想起以前学日语的时候,老师曾说:“日本人富忧患意识和团队精神,善于借鉴和创新,但是他们扩张心态强烈,不善自省,信奉弱肉强食,自傲到以自我为中心。这是一种典型的岛国心理。”

  于是我去翻阅中外比较文化史,重点查了一下日本的“户口”。他们多是在公元前从中国江南移民过去的,公元757年始用“大和”取代“大倭”。大和者,太和也。《老子中经》:“太和者,天之魄也,自然之君也。”难怪皇帝的金銮殿称太和殿。到了岛上以后,山中无老虎,猴中称霸王,久而久之也就目空一切了,“最优秀的民族岂能生活在弹丸之地”?就像希特勒的“雅利安人种必须称霸世界”一样。明治维新是日本现代化的启航,工业化与扩张主义心态结合便生出了军国主义的怪胎。

  历史上,日本人带去和扬弃了中国的汉字、思想、吴服(和服)、相扑、鹤拳(空手道)、茶道……却将泱泱大国的雍和大度矮化成了狭隘的民族主义。他们的矛盾表现在既做事认真,又斤斤计较;既虚心学习,又不惯诲人;既艰苦进取,又忌人超越;既文明待人,又包裹着一颗欺人之心。正是这种矛盾和扩张的心态,使他们将目光瞄准了西边的大陆,继甲午战争摧垮了中国的洋务运动后,又发动“九一八”断送中国的第二次现代化努力。当然,这第二次它也没有捡到便宜。

  第二次世界大战本该给日本一个彻底的教训,也有利于对民族性格的清理和提升,可是冷战使它交了一个更先进也更傲慢的盟友。在美国的翼护下日本的矛盾心态发展了,战败国成了它的包袱,“入常”成了它的心病,经济从奇迹到衰退的打击使它同美国一样患上了没落帝国的狂躁症,今年的岛争便成了使亚太不安宁的导火索。只是它与美国不同,美国拥有自己的战略,而它没有,正如外媒评价,“日本没有战略家”。

  由于没有对二战进行彻底清算以及美国的作祟,使日本的政坛逐渐成为右倾的舞台。而最能影响文化的是政治,于是“向右转”主导了日本的社会文化倾向。靖国神社风波、教科书争论、否定南宋大屠杀、向邻国争岛扩张……是是非非接二连三。其实,这些事情的背后,仍然是岛国心态的表现,是危机感的躁动,是缺乏自信的掩饰,是心理弱势积累后的爆发。难怪日本9名不同领域的著名学者最近联合发表了《日本灭亡通知》,指出日本有9处致命伤将使国家走向毁灭。难怪日本媒体称日本是没有方向的“漂移中的国家”。

  日本是亚洲国家,本来是能够在亚洲发挥积极作用并与他国和平共处的。但是,特定的地缘政治和文化历史传统,以及美国的纵容挑唆,使它坚持要“脱亚入欧”,它虽然心里清楚改变亚太格局的关键是中美,却硬要挣扎着“上位”,哪怕被人嘲笑为“美国的情妇”也心甘情愿。

  当然,日本的人民与右翼是有区别的,他们正在清醒过来,今年支持“购岛”的三次民调比率,就从73%跌到63%,进而跌破50%。因为,事实是最好的教材。这几个月,外交失算、经济滑坡、民心不满,日本“没有‘战略’”的政治家们已经焦头烂额,有人说他们是被美国玩弄了,甚至有人说是被石原慎太郎玩弄了。堂堂一国政府这么容易被玩弄,未免太“小”了点。“大和”本来是可以大的,为什么会变小的呢?

  以前说“小日本”,主要是从地理面积着眼的,如今才知道他们自己发展了这个内涵;以前说到同文同种时不会想到“走种”的话题,如今知道不是那个黄历了。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黄沃若

编辑:陶湘

阅读下一篇

返回宁乡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