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垃圾不入垃圾桶,县城难为文明城

▲宁乡大道新康桥上某处护栏被人连根“拔”走,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不锈钢栏杆不翼而飞。

▲宁乡大道农业银行门前非机动车道旁的草地被踩出了一条条路,而草地上目之所及皆是遍地白色垃圾。

▲宁乡大道新康桥上大量被人偷走的护栏又重新装上了,同一处护栏黄白对比,极为显眼。我们呼吁广大市民爱护公共设施,别让我们的公共设施陷入刚建了就被偷,偷了又重建,建了又遭遇人为破坏的恶性循环。

▲提升市民素质,从娃娃抓起。摄于县城一环路某药店旁。

▲老人将拾来的垃圾倒在新康桥旁整理,不能回收的垃圾便留在了桥上。

▲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

▲洗车污水直接流到了路中央。

▲垃圾桶上赫然写着:“我怕火,我不耐高温”,但该垃圾桶被烧得焦黑、萎缩,甚至垃圾桶下方已被烧出一个大洞。
当我们将平日里这些熟视无睹的现象通过镜头集中再现的时候,也许我们都为我们身边存在的大量不文明现象而感到震惊。就像美女脸上长了伤疤,这些现象无疑也在给我们这座越来越美丽的城市抹黑。说明这个城市的人中,还有不少人存在着公共道德的缺失。
正是这种公共道德的缺失,导致“爱护公共财物”的标语旁垃圾桶被烧、防护栏被盗,“禁止公共场合吸烟”的提示牌旁依然有人照吸不误,“随地吐痰可耻”的标语与满地痰迹始终共存。社会是个大家庭,人人都是这些不文明行为的受害者。近些年来,我们并不缺少对不文明行为的道德谴责与市民思想教育,但为何这类行为屡禁不止,甚至愈演愈烈?看来,对一些文明素养缺失的人,温和的道德教育难以让他们补上文明这一课。关键是要让他们留点记忆:让他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重罚之下必无勇夫”、“重罚之下才有自律”。惟其如此,才能形成人人谴责、人人抵制的社会氛围,压缩不文明行为的生存空间。如今,深圳、四川等地已经开始用“法”来加大对不文明行为的约束力。在四川,针对乱吐、乱扔、乱倒的“三乱”行为,全面实施处罚、教育,并建章立制,保持常态。行人“三乱”,最高罚款50元;乱倒装修垃圾,个人可罚100元;司机有3次“三乱”记录,要进“黑名单”。我县也可学习这种做法,出台具体措施,对种种不文明行为进行经济处罚。罚过几回后,那些“造乱者”自然会记住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了。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龙佳
编辑:陶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