巷子口疏菜喜获丰收
编者按:虽然时令已经进入深冬,但当记者进入巷子口镇采访时,却完全感受不到冬天的迹象。田野山坡绿意盎然,集镇上车水马龙,商店里顾客盈门,到处充满生机与活力。走进镇政府,看到的却是另外一番景象:往日喧嚣噪杂的场景见不到了,各个办公室的干部们都在有条不紊地忙碌着,有的办公室则只有一个人在值班,其它的都下村了。院子里,车辆少了,闲人少了,进进出出的除了前来办事的村民外,就是匆匆忙忙的镇干部。
人勤春早。勤劳的巷子口镇人正在积极谋划和布局来年的工作,一切迹象表明,这个西部山区小镇,正以一种蓄势待发的势态在进行赶超。本报从今天起,将陆续刊发一组来自该镇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旅游业及集镇建设、作风建设等方面的报道。
年关的脚步越来越近,明年的工作该怎么干?近日,记者走基层来到巷子口镇,了解到该镇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特别是大力发展蔬菜产业的一些新思路和新措施。“蔬菜、烟叶和小水果目前在我镇已经逐渐形成品牌效应。所以,在农业产业这一块,明年的工作重心仍然是在蔬菜、烟叶和小水果这三个产业上,继续做大做强。”该镇农办负责人告诉记者。
其实,巷子口人早就明白,由于地处偏远,在这里想要大规模发展工业项目显然不太现实,所以只能在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方面做文章。也正是本着这样务实的工作思路,该镇近年来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并取得了巨大的成效。目前该镇的特色蔬菜已经在宁乡和长沙开始小有名气。
说起巷子口镇的特色蔬菜,不能不提到一个人,那就是该镇仙龙潭村主任易红科,这个由村民海选上来的村主任,之前一直是一个生意人,就是这样一个能人,自打当上村主任后,带领村民走发家致富的路子越走越宽,并在当地已经形成了品牌示范效应。
易红科之前在带领村民发展烟叶种植时,看到烟叶收获后烟田要空闲几个月的时间,他便觉得这样很可惜了,如果能种上冬季上市的蔬菜,肯定能卖上好价钱。于是,好琢磨的他便与省市有关的农科院所联系,终于让他找到了一种特别适合在西部山区种植且产量又高的萝卜进行试种,当年便成功了。尝到甜头后易红科便索性成了一个科红蔬菜专业合作社,并且蔬菜的种植也由单一的冬季发展到了春季,一年种植两茬,蔬菜的品种也增加了。同时,在防病杀虫和施肥等环节,合作社都严格按照无公害种植标准技术进行,产品销往宁乡、长沙、益阳等地,很受市民欢迎,他个人年收入光是蔬菜种植一项就不下10万元。“像我们巷子口镇海拔在300米以上,昼夜温差大,土壤、水和空气无任何污染,天生就适合种蔬菜,种出来的蔬菜明显要比城市近郊的好吃。”易红科告诉记者。在他的示范带动下,经过近3年的开发建设,包括他的合作社在内,目前仙龙潭村蔬菜种植规模已达到500亩以上,主要以萝卜、包菜和莴笋为主,亩产分别达到了7000斤、8000斤、5000斤,每亩蔬菜的效益分别达到了3500元、4000元、10000元以上。
也正是基于此,巷子口镇政府计划以科鸿蔬菜专业合作社为龙头,以仙龙潭村为中心,辐射周边几个村,以水稻+蔬菜和烟叶+蔬菜的轮作模式,引导村民发展蔬菜种植。目前,蔬菜、烟叶和小水果三篇农业文章已列入了巷子口镇2013年的工作规划当中。特别是蔬菜产业,规划面积确保2000亩,朝4000亩发展,镇上希望,通过几年的努力,把蔬菜产业做成订单农业并做大的同时,把巷子口镇打造成长沙市的生态绿色无污染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
巷子口镇发展蔬菜产业同时也得到了市县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县农业局提供技术指导,县商务局积极为巷子口镇的蔬菜营销奔走,除了与上级商务部门沟通外,在县内,目前科红蔬菜专业合作社已被县商务局指定为农超对接单位,科红蔬菜专业合作社蔬菜已正式进入县内各大超市商场,并计划在下一步进入长沙市内各大超市和蔬菜批发市场。
为推动全镇农业产业化发展,在镇政府的支持下,目前在科红蔬菜专业合作社的基础上,新成立了科红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按照镇上的要求,公司计划进一步扩大蔬菜种植规模,辐射并带动周边地区的蔬菜种植,目前正在着手进行绿色产品认证和注册“沩源里”商标以及构建销售网络等工作,为进一步做大做强巷子口镇的蔬菜产业打下坚实的基础。“立足山区资源优势,在农字上做文章,应该是我们今后的发展方向。我们希望通过发展多种经营,进一步深化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尤其改变农民过去那种传统的耕作习惯,实现土地轮作,改善土壤质量的同时,增加土地的利用率和附加值,从而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镇党委书记喻晓如是说。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文/图 刘飞平 戴可乐
编辑:陶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