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农村危房改建的“宁乡样本”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文/图 龚再蓉 杨彩霞 编辑:陶湘 2012-12-20 11:22:10
—分享—


县民政局干职工到双江口镇危改工地帮工

  编者按: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多年来,随着一批批重大民生工程的实施,我县惠民力度不断加大,高度关注民生成为县域快速发展的显著特色。在这过程中,作为与民生息息相关的部门,县民政局做了大量工作,受到了广泛好评。就该局的一些工作,《今日宁乡》推出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资福乡龙马村东和组58岁的黎丙南,长期患病,还要照顾已经瘫痪多年的老母亲。母子俩住在低矮的土砖危房里,相依为命,靠低保金度日。黎丙南怎么也没想到,就在上月份,她和母亲双双住进了由政府和有关单位援建的60平方米的新房。

  这是我县实施“农村危房改建三年行动计划”的一个缩影。该计划自去年开始实施,目前全县已有5096户农村特困危房户受益于此而住进了舒适的新家,农村危房改建之“宁乡样本”的美誉也因此享誉省内外。

  农村危房“存量清零”,农村危改让7000户危房户搬迁新居

  “农村危改工作量大面广、任务繁重,不仅需要各级党委政府精心组织,更需要聚力、借力而行,我省宁乡县可称是这种模式的样本。在未来三年里将农村危房‘存量清零’,这并非只是喊口号,为了科学决策推进农村危改工程,宁乡做了大量扎实的基础性工作。”

  ——2011年10月12日《湖南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简报》

  2011年9月19日,我县召开千人动员大会,正式启动“干群心连心,共建新家园”农村危改三年行动计划。该行动计划一推出,即引发了热烈反响。动员大会上,与会人员当场为农村特困危房户捐出现金30多万元。接下来,宁乡农村危房“存量清零”的行动计划得到了各级领导和中央、省、市媒体的高度关注。2011年10月12日的《湖南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简报》,以专题形式予以推介。7月份,全省农村危改工作会议召开,我县做典型发言。

  农村危改三年行动计划启动之前,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安排,县民政局及相关部门单位提前介入,做了大量前期工作。去年3月17日到5月24日,县民政局70名工作人员分成7个组,由局长、党委书记等局班子成员带队,与乡镇、村干部一道,对全县农村土坯房逐户上门察看。8月9日至9月14日,由县委办和县政府办牵头,县纪委、民政局、住建局等部门单位派出110名工作人员,有针对性地对全县1.7万多户农村危房户进行了上门调查。

  据不完全统计,行动计划启动之前,全县有土坯房34776户,其中D级、C级危房户和无房户12252户,1212户D级危房户丧失自建能力……在为期三个多月、不休节假日的大规模深入调查之后,系统的情况反映到了县主要领导面前。就此,县委县政府果断决策,决定推出农村危改三年行动计划,以令人震撼的力度帮扶全县农村最困难的群众。针对1212户无力建房的特困危房户,按500元/平方米的标准,由县财政补助2万元/户,资金不足部分由科局、企业、乡镇等包户援建。1212户重点援建户的确定,令这些无力建新房的群众获得了改善居住条件的新途径,也使得农村危改三年行动计划具备了更为重要的意义。

  凝心聚力全民共建  全县百万干群合力大改危

  “农村危改是我县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得到了金洲新区管委会的高度重视。为做好援建工作,我们成立了由管委会主任廖非平任组长的金洲新区农村危改工作领导小组,下设专门办公室,安排专人负责。我们采取由各局室联点的方式,除及时完成援建任务外,还推出了爱心助学、送就业岗位上门等配套帮扶措施。”

  ——金洲新区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欧立新

  宁乡经开区管委会与园区企业全员参与,共同完成黄材镇178户重点援建户的援建工作;在去年到位援助资金112万元的基础上,金洲新区今年继续采取管委会兜底的方式,与80家企业共同为流沙河镇的重点援建户落实援建资金209万元;县住建局除完成自身援建任务、高标准做好危改户新房规划设计外,还组织42家企业参与援建;县住保局除完成自身援建任务外,组织51家企业在青山桥、老粮仓等乡镇对312户重点援建户进行援建;县工信局在完成自身援建任务的同时,组织11家企业在回龙铺镇进行援建;县旅游局组织20家旅游企业,在东湖塘、横市开展援建工作……两年时间,全县各乡镇、部门单位、企业界社会爱心人士等纷纷行动起来,共有百万人次参与农村危房改建。

  百万干群合力大危改,强力推动着我县农村危改三年行动计划的全面实施。去年,全县完成2096户农村特困户的危房改造,其中84个部门单位的1.2万名机关干职工到户帮工助力、捐资捐物,社会捐赠资金达1913万元。今年捐赠资金达984万元,至11月30日,所确定的3000户危改户中,已有1866户竣工入住,另外1134户的主体已经竣工,正在装修,预计将于本月底全部入住。其中,大屯营乡今年106户农村特困危房户改造至11月21日全部竣工,流沙河镇50户重点援建户的新房建设至12月3日全部完工。

  随着我县农村危改三年行动计划的纵深推进,“连心“特色全面彰显。该行动计划从一开始,全体县领导便带头联乡镇,“领导联乡、单位联村、干部联户”的包户援建机制随即全面运转。农村危改行动很快成为了党员干部转变作风、联系群众、接受教育的重要载体,成为了促进干群心连心的高效途径。同时,全县各基层党组织和村委会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发动党员组长、离退休人员等模范带头,动员左邻右舍投工投劳,齐心协力推进危房改造,形成了邻里互帮互助的良好风尚。其中,有不少重点援建户的新房建设实行村组干部完全负责制,包括购买材料、组织施工、垫付资金等。

  在大力改善居住条件的同时,农村危改三年行动计划还为许多农村最困难群众铺就了脱贫致富之路。在帮扶过程中,许多帮扶者除捐款捐物助工之外,还想方设法激发危改户对生活的信心,帮其解决劳动力就业、子女就学、看病就医等难题。金洲新区管委会就在流沙河镇开展助学活动,向各危改户的38名孩子每人送去1000元助学款。今年年初,还组织园区内的9家企业到该镇举行送岗位下乡活动,共有285名当地群众当场找到了工作岗位,其中有16人来自当地的危改户。

  严格程序狠抓质量  让最困难群众居者有其屋

  “地处贫困山区,每年的指标有限,村上想改造的户子多,如果不用一种被村民普遍认同的办法来确定当年的危改对象,必定会引发许多矛盾。开大会集中评议,把符合条件、提出申请的户子摆到一起,由大家来评议确定。这样评出来的户子,谁都会心服口服,都乐意去帮忙。”

  ——龙田镇白花村党总支书记贺社明

  农村危改三年行动计划启动之初,一些人曾有这样的担心:如此宏伟的“民心工程”会不会走样成“人情工程”与“关系工程”?因此,如何准确确定危改对象,就成为了行动计划必须攻克的首要课题。

  根据县委县政府的安排,县民政局联合相关部门通过深入调查与反复研究,最终形成了“严格五项程序”的“户申请-组评议-村公示-乡审核-县审批”的危改对象确定模式。具体来说,“严格五项程序”包括:严格入户调查,由民政局牵头,部门配合,逐户对申请对象进行实地调查、鉴定,核实情况;严格集中评议,乡镇和村组织召开每村的集中评议会,村干部、村民代表、党员、组长到会人数须在应到人数三分之二以上,参会人员二分之一以上同意方能通过;严格张榜公示,村组、乡镇、媒体“三公示”,切实做到危改政策、危改对象和补助标准“三公开”;严格审批把关,改造对象由乡镇、援建单位、联系单位共同审核签字,再报县级审批。

  实践证明,在这一模式中,开会集中评议无疑是十分关键的一个环节。近两年,龙田镇白花村的危改户达38户,户户都是通过这种模式确定的。村党总支书记贺社明称,去年有18户村民提出申请,通过召开会议评定12户,得到了全体村民的一致认可。同样,危改对象的确定,也得到了各援建单位的高度认可。这两年间,中国人保财险宁乡支公司在资福乡援建了4户危改户,援助现金5万元,谈及这些危改户的确定,公司经理刘芳表示“很满意,很放心”。

  农村危改三年行动计划实施过程中,县、乡两级都成立了专门的督查验收组,在建设过程中督查进度与质量,在竣工后逐户上门验收,严把质量关。在验收时,坚持“谁验收、谁签字、谁负责”的原则,并将每户的验收资料专门存档。在老粮仓镇,两年来共改造193户危房,镇社会事务办主任肖萼辉说,正是严格的督查与验收,确保了建设的进度与质量,确保了危改工作极好的社会效益。两年来,全县共投入危改资金13329万元,使5096户农村特困危改户有了舒适的新房,未出现一例投诉与上访,这正是社会各界高度认可的又一有力佐证。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文/图 龚再蓉 杨彩霞

编辑:陶湘

阅读下一篇

返回宁乡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