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一回时髦。如今被冠上“文化”的社会现象实在不少,不致于就多了“拼爹”文化这一桩吧?
确实还没有听到“拼爹”文化的提法,不过它好像正在形成之中,因为已经能够看到它赖以生存的社会文化基础。
先说子承父业。这可是在古今中外天经地义的事情,早已被人类“文化”过了的。不过,直到今天的儿子们,才变味而又上规模地以父辈的权钱开道攻关打底,拼入学、拼就业、拼升官和发财。
再说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这同样是古今司空见惯的,人们习惯了,也便成了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其实,得到和升天并不是坏事,只要“物有所值”。比尔·盖茨也是官二代、富二代,只是他的富不是“拼爹”的结果。
还有,一些地方山头、派系、朋党传统的政治生态、新世纪以来的社会阶层固化、靠亲属关系决定资源分配的普遍现象,这些已嵌进人们的意识中,被动而又习惯地被接受了。
这些“拼爹”的社会文化基础,一旦形成规模,形成传统,它将使我们的思想意识重回封建的老路,使社会失去求索的梦想,使改革的深化失去激情。因为,这些文化基础并非今日始,他们顽固地存在了几千年,改革已使它们命悬一线,它们在背水一战,以求死灰复燃。
读中学的时候,我们学过“宗法”一词,那是以血缘、家族为本位的,到周朝已形成社会制度,后来成为封建主义“封国土,建诸侯”的理论和制度基础。千百年来,在这个基础上形成的集权官僚制,衍生出了与其相适应的官文化。官文化以天命论为哲学前提,推崇官本位和官至尚,有一整套为官、求官的观念和手段以及“愚民”、“治民”、“牧民”的方法。其中的为官之道,《厚黑学》作者李宗吾概括有“六字真言”:空、恭、绷、凶、聋、弄。可惜他没有看到今天的“拼爹”,不然的话他会再加一个“拼”字。
文化不是单一的现象,它是政治、经济、社会、历史诸方面的综合和积淀的反应。中国的改革,就是对有着传统封建色彩的政治经济文化体质进行改革和扬弃,走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并正在取得巨大的成功。股神巴菲特说,中国的改革有着独特的,开创的意义,当然他也提到了需要反腐败。我们不能说“拼爹”就是腐败,幼儿园小朋友在园“拼爹”没拼赢回家要求换一个爸,这能说谁腐败了?但“拼爹”这种社会现象是腐败的衍生品,是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废品,是文化现象生成过程中的逆流。只要党和政府将“公开公平公正”真正落到实处,只要社会阶层固化现象得到阻滞并使人们有奔头地活动起来,只要政治体制改革得到全面实质地推进,我们就可以有信心相信,“拼爹”文化不会形成。
柏杨在《丑陋的中国人》一书中,曾以“酱缸”比喻中国文化。当时的讨伐者直如阿Q的癫头,不准别人说,也不准别人看。三十年过去了,讨伐者该养成了自省的心态,如果没养好,可以查查网络,意大利西班牙经济不景气,找工作者也有拼爹的。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黄沃若
编辑:陶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