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同享一片蓝天

来源:今日宁乡 编辑:陶湘 2012-11-09 11:04:05
—分享—


中残联法规处视察我县残疾人法律救助工作

我县第一期残疾人建党积极分子培训班

黄材镇姜雪平夫妇盲人按摩医院

宁乡县残疾人专场招聘会

县人大开展《残疾人保障法》执法检查

省委政研室慰问我县贫困残疾人

  11月5日至6日,我县残疾人联合会第四次代表大会召开。大会回顾总结了过去五年来的县残疾人工作情况,安排部署今后五年的重点工作。过去五年,在各级各部门、社会各界及广大残疾人工作者和残疾人朋友的共同努力下,我县残疾人事业蓬勃发展,为我县经济发展、政治稳定和社会进步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五年来,县残联先后荣获“湖南省白内障复明工作先进单位”、“湖南省残疾人职业技能实用技术培训工作先进单位”、“长沙市级文明单位”、“长沙市残疾人工作标兵单位”等荣誉称号,县残疾人法律救助工作站被评为“湖南省残疾人法律救助明星工作站”。

  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的环境明显改善

  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残疾人工作纳入了县委、县政府重要议事日程,纳入了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兼顾特性,统筹安排,同步实施,协调发展。县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多次听取残疾人工作汇报,专题研究部署残疾人工作,残疾人工作每年纳入了县政府对乡镇目标管理考核的内容,千人复明、危房改造、0-6岁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等一批惠残项目列入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县人大、县政协多次开展对残疾人事业的执法检查和调研,全力推进残疾人事业发展。县乡财政对残疾人事业的经费投入逐年增加。县政府残疾人工作委员会切实发挥综合、协调作用,经常组织开展重大工作和重要活动;教育、卫生、民政、财政、人社、司法等职能部门认真履行职责,重视残疾人的合理需求;各乡镇党委、政府对民生工作特别是残疾人工作给予高度重视和重点倾斜,33个乡镇顺利完成乡镇残联换届,为基层残疾人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创造了良好条件。残疾人政治地位逐步提升,县委组织部举办了首期残疾人建党积极分子专场培训班,63名优秀残疾人参训,全县共培训残疾人建党积极分子88名;罗建国、杨炳涛等残疾人成为首批残疾人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

  助残氛围日益浓厚。五年来,各级各部门广泛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累计发放慰问金80万元,慰问残疾人3700户。“全国助残日”和春节期间,社会各界募集善款270万元,发放辅具和物资2000余件,慰问贫困残疾人家庭1.2万户。2011年春节前夕,大成桥镇的厂矿企业,个体老板和部分支部书记募集现金16万多元,慰问了当地贫困残疾人和长住敬老院的重度残疾人,感动了上千残疾人朋友;仅2012年第22次全国助残日期间,全县募集善款近70万元,创历史之最,慰问残疾人3000余人,湖南达翰置业、长沙金典建设等一批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成为助残楷模。社会各界广泛开展结对帮扶活动,五年来结对帮扶290户。团委、妇联、总工会等十家单位组建了首支助残志愿服务队,志愿者助残活动日益团队化、制度化、经常化,涌现出“全国助残先进个人”易石洪、长沙市“志愿助残阳光使者”喻文杰和长沙市“志愿助残阳光基地”顺济堂中医康复医院等一批先进典型。全社会爱残助残,彰显出文明宁乡、和谐宁乡的良好风尚。

  残疾人基层组织建设明显夯实

  五年来,我县共投入近百万元,突破了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的瓶颈制约。

  组织建设进一步规范。县委组织部下发了宁残发[2010]1号文件,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对乡镇残联理事长进行了组织任命,进入全省领跑行列。33个乡镇全部成立了乡镇残联,实现了有牌子、有房子、有位子、有票子、有路子的“五有”目标,422个村(社区)建立了残疾人协会;共配备残疾人专职委员455人;全县乡镇残联和村(社区)残协等基层残疾人组织基本建立建齐。

  基层活力进一步迸发。五年来,共举办14期乡镇残联理事长培训班和3期残疾人专职委员培训班,462人次基层领导和2000人次基层业务骨干参加了培训。坝塘、白马桥等7个乡镇创建市级残疾人工作“明星乡镇”,玉潭文中社区、老粮仓镇唐市社区等10个社区创建市级“明星社区”,沙田新飞村、沩山乡沩水村等38个村创建县级“温馨之家”。还有一批乡镇残联理事长和残疾人专职委员十几年如一日,克服本身残疾障碍,牺牲自己的时间,不计报酬,为残疾人疾苦四处奔波,感人至深。花明楼镇残联“四级工作会议”、“五级扶贫机制”、喻家坳乡残联“一天一走访、一周一接访、一月一例会”的工作制度在市县推介。

  队伍建设进一步提升。倡导“快乐工作”理念,建立交心谈心制度化、帮扶友爱日常化、民主公开常态化的思想工作新路子。鼓励干部加强学习、思考、调研,掌握政策业务,掌握基本情况,理清工作思路,抓住工作重点,实现工作由“混乱”向“规范”转变;鼓励干部重心下移,吃透上情,了解下情,将问题一个一个解决、项目一个一个推进、工作一件一件落实,实现工作由“漂浮”向“务实”转变;鼓励干部大胆创新,允许失误,不求全责备,实现工作由“约束”向“放手”转变;鼓励干部主动作为,工作有计划,有激情,实现工作由“被动”向“主动”转变。2011年,县残联倡导的从要我干到我要干,强化责任意识;从软要求到硬约束,规范科学管理;从独角戏到共鸣曲,形成工作合力;从死条框到活运用,创新工作方法等四条干部队伍建设经验在全市推广。2010年、2011年,县残联先后被评为县“四好班子”、县“五型机关创建工作先进单位”。

  残疾人生存、生产、生活的状况明显提高

  五年来,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扶贫和社会保障等工作深入开展,残疾人广泛受益,生活状况得到明显改善。

  残疾人康复服务取得新突破。生活奔小康,身体要健康。五年来,全县共有8034名重残人员享受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补助,九个康复项目纳入医保;补助精神病人住院费用和白内障患者手术复明费用423万元。五年来,投入康复经费1200万元,累计康复1.4万名残疾人,白内障复明2720例,假肢装配336例,0-6岁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150名,精神病防治7702名,聋儿语训1000名,贫困低视力患者、肢残、智残康复训练808名,供应辅助器具2700件,试点开展“辅助器具适配进家庭”项目20户。大屯营乡和枫木桥乡创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示范乡镇。残疾人康复覆盖面达85%。

  残疾人教育就业跃上新台阶。特殊教育发展迅速。虎山特校建成招生;推行随班就读,盲、聋、智障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87%,基本普及了义务教育。投入助学金52万元,扶助贫困残疾高中生、大学生以及低收入残疾人家庭子女就学561人次,形成了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完整的扶残助学链。残疾人劳动就业成效显著。投入280万元,多渠道开展残疾人就业服务,开办中短期各类培训班37期,培训2810名残疾人。东湖塘镇湘麟蔬菜基地、夏铎铺超大农业基地开展“定单式”培训,“造血式”就业扶助,效果明显。建立就业、扶贫基地8个。举办专场招聘会9次,安置残疾人就业643名;新增残疾人个体就业和自谋职业2845名;分散按比例安置和集中安置就业895名;投入资金270万元,扶持巷子口镇赵光权李园水果基地、黄材镇姜智养鸡场等残疾人自主创业210名,扶持黄材镇炭河养鸡合作社等残疾人专业合作社6家,扶持56名就业最困难的盲人从事盲人按摩工作,成为残疾人就业工作的亮点。

  残疾人扶贫保障取得新成效。财政局加大投入,重残补助工作全面实施,每年为万余名重残人员发放补助384万元;民政局分类施保,城镇重残人员保障标准上浮30%;人社局落实3323名重残人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补贴;全县残疾人危房改造300户,“干群心连心,共建新家园”三年计划援建残疾人450户,改造和援建资金达2000万元。花明楼镇在55户改建对象中安排28户残疾人,其中27户重点援建户中安排16户残疾人,援建资金达120万元;残疾人机动轮椅车燃油补贴、“阳光家园”计划、无障碍设施改造进家庭等一批项目推广铺开。各类优惠政策的落实,每年为残疾人减负千万元。金洲镇、历经铺乡、白马桥乡等乡镇出台残疾人户拆迁新规定;朱良桥乡、龙田镇为重残人员免费进行体检;城郊乡、菁华铺乡成立残疾人事业基金会;横市镇“四进三同”活动集中解决残疾人困难;鑫怡残疾人托养中心、恒爱残疾人托养中心相继成立。各级各部门倾情关爱,真情帮扶,残疾人生活得到明显改善。

  残疾人维权维稳取得新进展。全县残疾人法律救助工作取得重大突破,公检法等九部门优先组建了县残疾人法律救助工作领导小组,在全市率先成立了乡镇残疾人法律救助工作站和村(社区)残疾人法律救助工作服务所,把残疾人法律救助工作开展到基层。建立法律志愿者定期办公制度,设置理事长信箱和维权信息平台,开辟维权“绿色通道”。共处理残疾人法律救助案件1613起,为残疾人挽回损失457万元。流沙河镇将残疾人法律救助工作站纳入镇综治和群众工作大网络,实现联网联动,快速处理,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近年来,全县未发生一起残疾人非正常上访和聚众闹事事件,我县残疾人法律救助工作经验在全省推广。无障碍环境建设逐步完善,城市道路盲道延长线18公里,肢残人轮椅由人行道进入道路缘石坡道口数量达到600多个。新城建设、集镇开发和旧城改造过程中逐步普及无障碍设施,城市道路和各大楼盘逐步引入无障碍设计规划,残疾人出行更加方便。令人欣慰的是,无障碍建设工作从城市逐步向基层延伸,很多乡镇的政务大厅设立了残疾人“绿色通道”,特别是夏铎铺镇在机关新建时超前规划,设置了残疾人轮椅坡道和专用厕所,从细微之处时时刻刻体现了对残疾人的关怀和爱护。

  残疾人朋友精神风貌明显改观

  广大残疾人朋友身残志坚,顽强拼搏,为残疾人事业立下新功,涌现出了一批先进典型。“长沙市创业标兵”杨炳涛、“长沙市道德模范”袁建新等一批优秀残疾人引起社会关注。玉潭镇周尚华、大成桥镇胡伟林、花明楼镇杨继文、回龙铺镇许海峰等一批残疾人不向命运屈服,不向政府伸手,自强创业,用辛勤的汗水创造了美好的生活。仅2012年,全县有78名残疾人自主创业。菁华铺乡袁任周、龙田镇杨庙章等残疾人被评为全县优秀共产党员,为广大残疾人树立了良好的榜样。残疾人文体生活丰富多彩,湖南省第八届残运会,我县残疾人运动员获得了3金、3银、1铜的好成绩;长沙市首届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我县残疾人荣获5个一等奖,2个二等奖,位居全市第一,玉镇镇肢体残疾人唐伟获湖南省计算机组装技术比赛二等奖;举办“精量重工杯”宁乡县首届残疾人象棋、书画赛,10幅优秀书画作品参加省残联评选;煤炭坝镇邓舜华、南田坪乡刘金甫被誉为“轮椅上的草根作家”,作品红遍网络;成立残疾人先进事迹巡回报告团,举办专场报告会11场;组织开展“生命中的太阳——残疾人喜迎建党九十周年”征文、“我是残疾人工作者名片”演讲比赛活动,展现了新时期残疾人的风采;残疾人自发组织“谢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残疾人千人签名”活动,1023名残疾人踊跃签名,在全县引起强烈反响。

  未来五年的发展思路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针,以“博疾争位,项目兴残,特色造势,仁善惠残”为指导思想,千方百计求发展,全力以赴抓落实,统筹解决残疾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推动我县残疾人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为实现“打造省会次中心,构建幸福新宁乡”而努力奋斗。

  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

  努力建设残疾人“救助、保险、福利”三大保障体系,健全“康复、教育、就业、扶贫、托养、维权、文化、体育、无障碍建设”九大服务体系,率先实现“人人享有康复服务”、“人人享有生活保障”两大目标,全面实现“提速当先锋,全省创十强”的战略目标。

  未来五年的工作措施

  坚定不移地创新残疾人事业发展理念。一是观念要更新。借势借力借机发展残疾人事业,跳出残联开展残疾人工作,通过做健全人工作来开展残疾人工作,把残疾人事业主动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去,真正调动各级各部门参与残疾人事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二是模式要创新。政府的力量有限,民间的力量无穷。残疾人工作,重在整合资源,活在对接市场;三是机制要创新。要创新残疾人事业资金投入、就业服务、康复服务、托养服务、队伍培训等长效机制,保持残疾人工作旺盛的生命力和强烈的吸引力,推动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坚定不移地优化残疾人事业发展环境。按照“以政府为主导,残疾人为主体、社会力量参与”的原则,形成残疾人事业发展新格局。争取出台我县残疾人扶助办法。建立健全部门联动的无障碍建设工作机制,从公用设施、道路交通、公共建筑、信息交流等各方面为残疾人营造更加良好的、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无障碍环境,创建“全国无障碍建设县城”。将每年五月定为“助残活动月”,掀起声势浩大的社会助残活动。加强志愿助残工作,新发展助残志愿者2000人以上,志愿助残覆盖率80%以上。成立湖南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宁乡代表处,五年内引进民办慈善爱心机构10家、义工服务组织5家,提高残疾人工作社会化程度。

  坚定不移地改善残疾人生活。努力使全县残疾人生活更加幸福更有尊严。建立健全贫困残疾人助学长效机制,不让一个残疾人或残疾人子女因贫困而辍学。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就业率提高10%,积极探索就业困难的盲、聋哑残疾人群体就业工作的新路子。建设省级一流的残疾人康复托养服务中心,重点突破残疾儿童康复、辅具服务、残疾预防三大康复工作,努力推动除白内障、精神病服药、脑瘫康复等九项康复项目之外的康复项目纳入医保,成为全省残疾预防工作试点县和全省康复十强县,力争在2015年实现“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创建国家级残疾人法律救助工作站,帮助残疾人脱贫致富。落实各项社会保障,五年内全县残疾人参保率达95%以上,残疾职工参保率达98%以上,“三无”残疾人社会救助率达100%,危房率降低至1‰以下。

  坚定不移地推进残联组织建设。按照中残联《基层残疾人组织规范化建设验收标准》新33条要求,健全和完善乡村两级残疾人组织,改善办公条件,优化工作环境,逐步提高乡镇、村(社区)残疾人专职委员的工作待遇,使残疾人在残疾人组织中更加活跃,残疾人组织在基层组织更加活跃,残疾人和残疾人组织在社会更加活跃。各级残联要推行“四家”工作法,把残疾人当作家人,把残疾人来信当作家书,把残疾人的事当作家事,把残疾人工作当作家业,全心全意为残疾人服务。

来源:今日宁乡

编辑:陶湘

阅读下一篇

返回宁乡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