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勃《滕王阁序》里有这样一句话: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尤欢。
“涸辙之鲋”的典故语出《庄子》。是说有一天庄子在路上,突然听到有声音。循声看去,原来是一条鱼在一个临近干涸的车辙里,正在朝庄子呼救。庄子说,别急,我去取西江的水来救你。
其实现下,我们每个人的生存状态,大部分都可以说是处在“涸辙”之中。我们在巨大的生存压力下和日渐败坏的道德恐惧中艰难呼吸,焦躁郁热,深感压抑窒息,渴求一滴精神之水的滋润。
当然,就国人来说,当部分人信仰缺乏,精神食粮明显补充不足的情况下,很多“艰难求生”者转而将其激发为一种物质和感官刺激的追求。遥远的“西江之水”明显是滋润不了他们干涸的情感和渴求自在而健康呼吸的灵魂。
那就不如换个角度,换一种生活的心态,乐天知命,随遇而安,大可以“处涸辙以尤欢。”虽然这似乎是有点悲情,似乎有点“当年意气不肯平,白发如丝叹何益”的无奈,但是在生命期限和状态都已经注定的宿命里,仍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
英国当代诗人西格夫里。萨松有这样一句诗:我心里有猛虎在细嗅蔷薇。“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年轻时,我们的心里谁不曾住着一个猛虎?可是有一天,当我们走进社会,一年又一年,当我们走入而立之年仍旧毫无所获,对现实依然只能垂头丧气,而表示出对现状不能作为的悲慨时,当我们被家庭琐事压得喘不过气来的时候,那时的意气风扬,纵横四海的老虎,早已成为了囚牢里干吼的气急败坏的无能之辈。它恨不能挣脱出来张扬恣肆,一抖雄风,可是牢牢的铁笼子,它根本撼动不了它。除了做无谓的咆哮,它能干什么呢?可是一只只能咆哮的老虎,让人是那么憎恶。对于一个曾经满怀生活的不甘而被生活的挫折熨平了的心,理想早已经是一块褪了色的红绸子。
人在涸辙,挣扎亦是徒劳。那只咆哮的老虎,是选择自己和自己斗得伤痕累累,然后独自去舔舐伤口,还是选择一簇蔷薇,去做一只沉醉于花香的温柔可爱的老虎呢?
沉静平和,那是一种优雅智慧的精神之美。
那就在心里去种一个花圃吧。让那里五彩缤纷,芳香四溢。即便是“少年心事,强半为消磨。”即便是“流光欺人易蹉跎。”那又怎么样呢?如果我的心里能有一只老虎在细嗅蔷薇,如果心静如水,心宽如海,心馨如花,生活如诗,这不是一种更高境界的自己锤炼吗?
人生几何,且让老虎细嗅蔷薇,如此,便有了“处涸辙以尤欢”的大气与可爱。(作者系宁乡五中教师)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黄晓佳
编辑:陶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