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把握工作重点 坚持多元投入 深入推进基层医疗机构综合配套改革

来源:今日宁乡 编辑:陶湘 2012-09-21 15:53:59
—分享—


国家财政部副部长王军(中)、社保司副司长余功斌(左)研究决定在全国推广医改“宁乡模式”


国务院医改办副主任张汉东一行考察我县医改工作情况


长沙市人民政府副市长何寄华(前中)深入我县乡镇卫生院调研医改工作


长沙市卫生局局长郭塨(左二)一行来我县调研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情况


县财政局局长谭启良(前右)和副局长邓雪辉(前左)出席有关会议


我县下发乡村两级绩效考核实施细则等配套文件,为医改推进提供政策保障

  我县自2009年8月全面启动医改工作以来,紧紧围绕“群众少生病、患病有保障、看病更方便、治病少花钱”的目标,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思路,先行先试,积极推进,基层医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强化组织保障 基础工作扎实

  我县始终把基层医疗机构综合配套改革和人事制度改革作为社保工作的大事来抓,集中力量,强力推进。

  一是组织保障到位。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顾问、县长任组长、常务副县长和分管卫生工作副县长为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医改工作领导小组,实行定期联席会议和领导联片、干部联点制度,及时掌握情况,解决困难问题。县委常委会议、县政府常务会议多次专题听取医改工作情况汇报,研究推进医改工作的具体对策。

  二是政策保障到位。根据上级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形成了“一点五线”的医改框架,即紧紧抓住群众得实惠的落脚点,全面实行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推行人事制度改革和绩效考核管理、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均等化、建设卫生信息服务平台、建立财政足额补偿保障机制;制定了以《宁乡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事制度改革实施方案》为主的“一主七辅”的人事制度改革政策;探索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考核实施方案,下发了乡村两级绩效考核实施细则等配套文件50多个,为医改推进夯实了政策基础。

  三是投入保障到位。在县级可用财力十分有限、刚性支出压力不断加大的情况下,通过科学测算投入、调整支出结构和预留新增财力的方式,全力筹措医改资金。2011年和2012年分别投入医改经费2.6亿元和3.2亿元,县本级财政已累计投入1.75亿元。

  紧盯改革重点 医改任务落实

  我县紧紧围绕五项重点工作,召开专题会议,制定工作方案,细化目标任务,进一步深化改革。

  一是加快建设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从2011年开始实行城乡居民医保统筹。制定灵活就业人员、失业人员、未建立劳动关系农民工医保政策,实行大额医药费二次补助、城乡“三无人员”和1-2级重度残疾人缴费补助、重点优抚对象等医疗救助计划,全县2011年城乡居民医保参保率达97.5%,住院补助比例稳步提高,全民医保目标基本实现。

  二是全面实行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自2009年底,全县33家乡镇卫生院全部配备使用基本药物目录和零利润销售,实行以省为单位的网上药品集中采购和统一配送。我县去年8月启动村卫生室药品零差率销售,今年3月全县412家村卫生室已全面执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行统一采购、供应和零差率销售。据测算,实施药物零差率销售制度以来,累计减轻群众药品费用1.6亿元。

  三是全面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免费开展居民健康档案建立等11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投入3000余万元设立健康体检基金,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93.92万份,实行病前干预,群众疾病防控能力不断提高,扎实开展15岁以下人群补种乙肝疫苗等6项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城乡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差距逐步缩小。

  四是积极推进卫生信息化建设。构建了一个卫生信息数据中心和一个覆盖县、乡、村的三级卫生信息专网,建设了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信息数据库、电子病历信息数据库、医疗卫生服务资源基础三个数据库,健全了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保障、综合管理五大业务应用体系,建立了城乡居民健康“一卡通”,实现了医疗卫生服务信息资源共享和互联互通。

  五是创新推进人事制度改革。按照服务人口、业务量原则,全县科学定编1632人,其中为人才引进预留编制100个。实行全面竞争上岗,推行“一考核两测评末位淘汰制”和“三推荐五公开八程序选贤制”,全县分流人员201人。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三年共引进卫生专业技术人员561人,人才队伍素质不断提高。

  坚持多元投入 深入推进医改

  在三年的医改实践中,我们通过不断总结经验,认真分析县情及改革的利弊,从保基本运转、促卫生发展两个方面设立了专项资金。

  一是坚持多渠道补偿设立了医改专项资金。2009年安排医改专项资金3000万元,2012年预算6000万元,医改投入由2009年的1.2亿元提高到2012年的3.2亿元,重点支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改革。明确规定基本公卫由政府投入,基本医疗由政府投入为主,个人为辅,绩效工资必须由医疗卫生单位通过提高服务质量,增加服务数量,提升工作满意度,增加医疗服务收入来解决,且多劳多得,一院一策,节余提奖,亏欠不发。通过三年的调整完善,我县医疗卫生公共资源得到均衡合理配置,基本做到常见病、多发病不出乡。

  二是坚持多元投入设立了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专项用于化解历史债务和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建立了乡镇卫生院化债和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的激励机制,一方面鼓励乡镇卫生院提高自身发展能力,县财政按乡镇提取的事业发展基金1:1予以奖励,另一方面鼓励乡镇人民政府积极发展乡、村卫生事业,县财政按乡镇投入医改的额度1:1予以奖励,形成了中央、省、市、县、乡各级政府、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社会等多元投入机制。

  政策全面落实 工作成效显著

  自基层医改实施以来,我县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良好成效。

  一是“看病贵,看病难”逐步缓解。据统计,医改实施后,乡镇卫生院2011年门诊人次与2009年同比增长31.4%,门诊次均药品费用与2009年同比下降37.7%;住院人次与2009年同比增长8%,住院日均药品费用同比2009年下降43.4%,广大群众真切感受到了医改带来的实惠。

  二是卫生公益性逐步回归。通过一系列综合配套改革,有效凸显了政府的主导作用和责任,实现了卫生公益性的逐步回归,群众对医改政策满意度达85.6%。

  三是卫生事业持续发展。形成了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奖优罚劣的考核机制、化债和发展的激励机制,促进了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我县医改工作虽然作出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但仍面临着乡镇卫生院化债压力大、公立医院改革推进难、基本药物制度不完善等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攻坚克难、积极探索,为进一步深化基层医疗机构综合配套改革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来源:今日宁乡

编辑:陶湘

阅读下一篇

返回宁乡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