沩山旅游项目建设如火如荼 陈芳 摄
住上古香古色的村民集居点,村民幸福指数提高了很多倍 龚再蓉 摄
沿黄沩公路蜿蜒而上,进入沩山集镇,眼前豁然开朗。集镇四周群山叠嶂,古木参天,云蒸霞蔚,溪水潺潺;密印寺晨钟暮鼓,香烟袅袅,诵经之声隐约传来,游人香客络绎不绝;远眺集镇,清一色的白墙黛瓦,整齐划一的徽派建筑民居掩映于苍翠之中,若隐若现,令人顿生“白云深处有人家”的诗情画意。
这个宛如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是近年来沩山新农村建设和促进乡村旅游构建的精彩画卷。近年来,在上级领导和相关部门的悉心关注和大力支持下,沩山乡坚持旅游强乡战略,紧紧抓住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陈润儿书记联点沩山扶贫开发的机遇,沩山在生态环境、村容村貌、旅游开发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效,初步形成了“生态美景惹人醉,村庄旧貌换新颜,旅游开发富百姓”的生动局面。
生态美景惹人醉
“这里山清水秀,空气清新,环境优美,让人流连忘返,恍若隔世,是城里人休闲旅游度假的胜地。”湘潭退休干部李志刚第一次来沩山便被深深吸引住了。
李嗲告诉记者,子女都在湘潭上班,自己退休在家。每年夏天他都会来沩山避暑度假,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体验农家生活。“这里有原生态的自然环境,难得在长沙周边找到这么一个好地方,清晨被鸟儿叫醒,生活在大自然中,心情格外开朗,对身体十分有益,让人深深迷醉。”
李嗲的一番话正是许许多多来沩山旅行的游客的真实感受。为此,保护好青山绿水是沩山发展的命脉。沩山最大程度的保护与开发林业产业资源,同时加强自身林业建设,加大森林保护力度,实行林木补贴制度,组建了一支20人专业护林队伍;开展五年绿色家园行动,大力植树造林,打造一批生态景观林,生态绿化带;建成全乡垃圾收集处置体系,健全环境卫生长效机制,全力以赴创建全国生态乡镇,打造秀美沩山。
近年来,沩山坚持把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作为改善人居环境、优化投资环境、塑造对外形象的一项重要举措来抓,深入开展“七进”活动和“六乱”治理,配备8名村民组成的绿化队伍和10名村民组成的卫生清洁队,负责日常环境卫生保洁,维护景区的生态环境;进一步完善污水处理厂,完成了集镇管网铺设,日处理污水2000吨,极大的改善了沩水河下游水质;开展沩水河综合治理工程,清淤清障、硬化河道、绿化两岸,既保护水源又美化景区环境,城乡处处呈现出一派文明和谐、蓬勃发展的新气象。
村庄旧貌换新颜
“以前住的老房子,破败不像样子。现在住进了村民集居点,古香古色,环境优美,配套功能齐全,住得比你们城里人一点不差”当地村民乐呵呵地告诉记者。
走进沩山村,放眼望去,房屋统一为徽派建筑风格,白墙黛瓦,飞檐翘角,村头街尾,绿树环绕,环境整洁,道路干净,清风扑面,彰显整治成效。
沩山立足自身地域,定位为江南水乡小镇、仿古式特色旅游乡镇,村民集居点的建设及其外墙立面装修统一规划为“青砖、灰瓦、白墙、封火墙”的建筑风格,突出“灰、白、黑”色调,追求“淡、静、雅”情调。在层高、色调、户外招牌及外观等方面进行统一规划设计,聘请2名专业施工员,对规划区住户建房实行上门服务、免费提供图纸,做到规划执行不走样、整体风格一个样。严格控制集镇景区周边建筑风格,引导居民集居点规划和集镇建设风格相呼应,昔日贫穷落后的村庄华丽变身换新颜。“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当地村民何嗲曾这样形容昔日的村容村貌。近年来,沩山村抓住新农村建设的契机,大力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和绿化美化建设,着力改善村容村貌,全力以赴创建全国生态乡镇。目前,沩山村村庄绿化覆盖率达到30%,村庄环境由脏、乱、差变得干净、整洁、优美,整个村庄犹如一个世外桃源,真正实现了村在林中、林在村中、人在景中。
旅游开发富百姓
“我今年承包8亩茶园,每亩可采300公斤鲜茶,收购价格每公斤14-16元,仅2个多月收入近4万元,这日子越过越舒适,生活越来越有奔头了!”70多岁的沩山村村民姜美良想起自家茶园,就难抑兴奋。
其实,像姜嗲这样的情况,在沩山十分普遍。近年来,沩山大力推进茶叶产业化建设,努力把茶叶产业发展成为脱贫致富的大产业。今年该乡新增茶园基地1000亩,使全乡茶园总面积达到16000亩。同时,积极对接省茶叶公司,力促茶叶生产企业和营销企业合作,加大营销力度,扩大沩山茶业品牌知名度,促进沩山茶业发展步入良性循环。据了解,今年,全乡茶叶种植户达到1000户左右,平均每户茶叶种植和加工年收入超过3万元,让山区农民找到了一条脱贫致富的路子。
近年来,沩山把项目作为经济工作的第一抓手,一个个重大项目在沩山遍地开花,掀起了新一轮旅游开发热潮。
今年以来,沩山积极推动2万平米的佛文化景观广场、水面达10万平米的莲花湖的开工建设,在拥有了让人震撼的大殿和大佛的基础上,紧扣佛教莲花为圣物的主题,倾力打造“接天莲叶无穷碧”的美丽景观。目前,御香亭、普同塔、三朝九帝文化走廊、仿古商业街等九大景点基本建成。
现在前期开发工程已基本竣工,一个群山掩映,小桥流水,兼容了汉唐古风、古典湘南风情和浓郁宗教氛围的自然与人文交融相映的旅游度假区呼之欲出。沩山密印景区的建成,给旅游产业发展提供广阔舞台,农户乘借东风,做活吃、住、行、娱、购、游文章,谋求“一业兴,百业旺”。
以沩山村为例,现有准四星酒店1家,星级农家乐4家,经济型酒店5家,家庭宾馆24家,经营沩山特产和旅游纪念品的门店12家,旅游及相关行业从业人员达500多人,全村60%以上住户直接或间接从事旅游相关工作。
据统计,2011年全年沩山村共接待游客50万人次,其中不乏来自韩国、日本、美国、马来西亚等地的外籍游客和团队,旅游门票收入5.6亿元,旅游呈现良好发展势头。2011年,沩山村旅游业总产值已突破了2000万,并成功申报了“湖南省特色旅游名村”。
产业的壮大给当地群众带来可喜的变化,茶叶和旅游两大产业真正成为当地百姓致富的“金钥匙”。
乡党委书记成亮告诉记者,沩山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得益于上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各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以及沩山人民盼发展的强烈愿望,沩山乡将紧紧围绕“盛世禅都、天下福地”总体思路,“打造旅游制高点,建设幸福新沩山”战略目标,努力把沩山建成国内知名的精品景区、旅游朝圣的最佳去处、扶贫开发的典范工程、群众自豪的幸福家园。
编辑:陶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