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寻访“章子客”(下)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文/图 刘正奇 刘淑兰 编辑:陶湘 2012-09-12 10:05:45
—分享—


由“章子”演变而来的金银珠宝首饰

  背箱“打”天下

  唐市“章子”,源于清末,然真正闻名天下,却是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打”出来的。

  前面我们介绍了唐市“章子”传统的加工制作工艺,这些都属于后来的“箱式”制作。李月泉告诉我们,刚开始还不是这种箱子。在此之前,更早期的章子客使用的代表性工具为解放军背的黄色帆布袋,带点工具和铝材料,下乡的时候听到哪家要打“章子”,就在哪家打起来。

  李月泉告诉我们,他虽然有着30年的从业经历,但却没有背过黄布袋。据他回忆,当时背黄布袋的艺人在唐市老街有很多,大部分唐市人加入“章子客”行列都是从加工铝坯到铜坯的“箱式”制作开始。刚刚开始背黄布袋打铝料的时候,唐市街上可能只有20-30人左右,等到打铜材料的时候就有几百上千人了,后来发展到有70%以上的人都从事这一行。

  说到为什么会有越来越多的人从事打“章子”,李月泉说主要是基于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方面是“打章子”收入相对较高,当时国家干部只有10-20块钱一个月,而背黄布袋到乡下打一枚“章子”就能收两到三毛钱。另一方面,80年代初开始国家开始放宽“农村劳动力可以外出”的政策,是形成唐市“章子客”效应的主因。改革开放使得“章子客”们被禁锢多年的思想一下子变得活跃起来,他们大胆地走出家门,走向市场。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章子客”们瞄准了金银首饰加工的巨大市场。他们挑着担子、握着锤子、带着模子,年初出门,年末归家,走遍了山山水水,用他们辛勤的汗水为人们创造着美。

  唐市村李宁波今年38岁,1979年开始外出“打章子”,到1990年的10余年里,他挑着担子走遍了我国大陆除西藏以外的每一个省、市、区。“外出‘打章子’不管怎样说都要比在家种田好,收入要高得多。”李宁波说,“一年干下来,我的纯收入最少也有2万多元,在外虽说受了不少累,但增长了见识,挣回了票子。”如今,李宁波回到唐市集镇上开了一家首饰模具店。

  外出的“章子客”们人平一年的纯收入在1.5万元以上,唐市集镇上绝大部分的楼房都是靠“打章子”盖起来的,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在县城盖起了楼房。老粮仓镇政府作过统计,去年一年,仅通过邮局从外地汇回老粮仓镇的款项,平均每天就超过5万元,这些钱主要是由“章子客”们挣回的。多年在外打拼的日子里,“章子客”们为唐市赢得声誉的同时,也为自己今后的创业赚取了第一捅金。

  老手艺铸就大品牌

  从“打章子”传统工具的罕见踪影,到寻访“章子客”的艰辛,几天来徘徊于唐市老街的时间里,我们总有一个疑问,这些“章子客”究竟去了哪里?当我们的目光转向都市时却发现,他们其实从未走远,也从来就不曾从“打章子”这个行业离开。

  金玉堂,我县县城开得最早的珠宝首饰店之一,其董事长戴寿军就是来自唐市的“章子客”。戴寿军从1989年开始搞首饰,在外面到处跑。看到外面,特别是看到江浙很多人开始把打“章子”做进商场,舒舒服服收入又多。想到自己背着东西在大街上四处打,非常辛苦收入又没有保障。有了传统的手艺,却不如人家过得轻松,收入更比不上人家,是不是可以利用老手艺把生意做大一点呢?戴寿军想到就做,可等他把“章子”做进商场后,人家又开始独立开店了,有的还打出自己的“品牌”。富于创新精神的戴寿军自然不甘落后,回到宁乡后就开始开店、并打造出“金玉堂”的品牌。

  正是有了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金玉堂”,“天缘”“老凤祥”“宁乡大金行”“人民金行”等珠宝店相继进入,一段时间里宁乡县城刮起一阵珠宝首饰开店的风潮。在相互竞争的推动下,各店纷纷创立自己的品牌,“人民金行”负责人介绍,在现有品牌中,“张万福”尤为惹人注目,目前,在国内市场加盟其旗下的店面就多达约500家。

  戴寿军说现在宁乡,全国各地都有唐市的“章子客”转型成现在的老板,并且他们都有自己独立的品牌。

  老手艺成了大品牌,年轻一代对“章子客“的诠释使我们感到欣慰。县文化馆馆长胡令强介绍,这也加大了非遗主管部门保护文化成果,助力做大首饰品牌的信心。

  在唐市老街数天的寻访中,不管是从“吹火棍”到“皮老虎”,还是从木质章到银质章,又或者是从黄布袋到工具箱,一切似乎让你感觉到:这项承载过一定时期历史使命的老手艺已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然而,当你走出唐市老街,你又会发现,不管是源于章子而在国内市场风生水起形成的各大珠宝首饰品牌,还是县非遗产办为非遗工作不负历史重托的庄严承诺,又或者是县委、县政府把粮仓变为金仓的大产业传承,从来就不曾将它——唐市“章子”、唐市“章子客”淡忘。

  目前,老粮仓珠宝产业园区已初具规模,各项工作正稳步推进,在全国各地从事珠宝首饰加工销售的唐市人依然在原来的基础上有增无减。

  县非遗保护工作全力以赴。

  我们想,这一切,都只是为了一个源于“章子”而正在精心打造的一个共同品牌与梦想——“大唐金”。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文/图 刘正奇 刘淑兰

编辑:陶湘

阅读下一篇

返回宁乡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