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宁乡,令人觉得心旷神怡。”2010年上半年,常德人盛先生离开自己奋斗多年的大都市,来宁乡投资兴业,“宁乡的空气好”是他作出如此选择的一个重要原因。两年多时间过去,风生水起的事业和宜人的生活环境一次又一次地验证着他当初的判断:宁乡具备良好的经济环境,更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一片不可多得的宜商宜居热土。
盛先生的判断,正是许许多多人对宁乡的一大感受。这一普遍感受,源于我县注重生态的发展模式。多年来,在全力推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创造“宁乡奇迹”的同时,县委县政府特别注重全县的生态建设,坚持不懈地为县域快速崛起打造绿色标签,在成功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后,全面启动国家级生态县创建工作,为构建幸福宁乡奠定了坚实基础。
高标准,大绿化,绿色家园建设大力度推进
今年上半年,菁华铺乡陈家桥村民黄立平投入大量资金,连片造林200多亩。在这方面,他规划近几年内租地造林2000亩。上半年,全县完成营造林9.8万亩,其中新造林面积3.4万亩。像黄立平这样,完成新造林面积200亩以上的大户有近20户。除政府投入外,20多家造林公司、50多家林业合作社和300多户林农大户营造林积极性不断高涨,催生投入多元化的喜人格局,是全县上下在全面贯彻县委县政府建设“绿色宁乡”决策、实现生态多样化过程中所形成的一大特色。
2008年至今,全县实现城乡绿化建设投入近5亿元,绿色家园建设获得前所未有的强力推进。结合县域实际情况,按照点线结合、全面推进和重点突出的原则,高标准规划全县城乡绿化建设,初步形成了以“六线”(金洲、宁灰、宁沩、宁韶、东花、南坝)、“六点”(关山、花明楼集镇、灰汤集镇、沩山集镇、青龙寨养殖文化园、大成桥深陷治理区)绿化为“主干”,城区、健身广场及庭院绿化为“枝叶”,全方位覆盖全县的大绿化模式。
四年多来,我县宜居的城市生态特色不断彰显。在县城,按照“一街一景观,一路一特色,季相常变化,四时景不同”的原则,对一环路、二环路、花明路等11条主要道路进行全面绿化提质,共绿化主街道62.8公里、节点广场8万平方米,使县城绿地率增长5.32%;通过建设沩江两岸三洲核心景观工程,新增绿化面积20多万平方米;占地近800亩的玉潭公园建设不断推进,如今已成为广大市民休闲的好去处;以“金洲春晚,沩丰夏影,南郊秋色,太湖冬韵”等四景为主题,建设沩江水景生态工程,新增绿化面积65万平方米。同时,在金洲新区和经开区,产业生态化的理念已贯穿于园区建设各个环节。其中,经开区全面实施的“八大生态”建设理念,就包括积极探索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对热、水、气、电实行集中供应和循环利用,以形成开放包容的资源生态;金洲新区在招商过程中严格实行“四不招”原则,对“不符合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规定、未通过环评”等四类项目实施一票否决。
四年多来,我县秀美的乡村生态水平大幅提升。对花明楼、灰汤、沩山、大成桥等集镇进行了重点绿化,在大成桥集镇,就大成桥地灾害深陷区综合治理,绿化面积130亩,栽植苗木280万株,种植草皮8万平方米;对关山、炭子冲、香山冲等68个村庄进行了高水平绿化,关山成功创建“全国生态文化村”、“全省绿色村庄”和“全市绿色村庄”,炭子冲被评为“全市绿色村庄”。
四年多来,我县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逐步形成。2010年12月,国家林业局正式批准青洋湖森林公园为国家级公园,该森林公园由黄材林场景区和城墙大山景区两大部分组成,总面积3200多公顷。此前,凤凰山森林公园正式成为国家级公园,加上金洲湖国家湿地公园,我县生态建设已成功打造三大国字号品牌。同时,通过全面禁伐等措施,使全县森林资源呈不断丰富态势。其中,全县生态公益林面积由2007年的60多万亩增至现在的80余万亩,林木主伐指标由2007年的11万立方米降至今年的不足3万立方米。
重基础,抓源头,城乡环境治理全方位展开
目前,龙田污水处理厂建设正在紧张进行当中。该项目规划投资692万元,占地6亩,设计日处理污水2000吨,投入使用后将对龙田集镇的污水进行集中处理,不但能有效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环境,而且会对沩江源头治污起到很大作用。工程建设于今年4月破土动工,预计10月份投入使用。
龙田污水处理厂的建设,是我县通过全面实施三大治理推进城乡环境治理的一个具体例子。其中,三大治理主要包括如下内容。一是以乡镇污水处理为切入,全面改善农村环保基础设施。目前,18个乡镇的污水处理厂建设已经启动,其中大屯营等4个乡镇的主体工程已经建成,灰汤、双江口等6个乡镇的也已破土动工,东湖塘等8个乡镇的污水处理厂正在进行手续报批等工作。二是以乡村环境整治为载体,全面建立垃圾处置体系。全县乡村已建成垃圾池2.7万多个,配备垃圾桶2.5万多个,初步形成了覆盖全县农村的垃圾收集处置体系。三是以畜禽污染防治为重点,全面推进面源污染整治。全县共治理500头以上生猪规模养殖户168户,治理面积达28.2万平方米;治理500头以下生猪养殖户582户,治理栏舍面积19.6万平方米。
同时,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成为改善我县城乡环境的又一重要途径。如灰汤镇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示范区项目,涉及灰汤、偕乐桥和枫木桥三个乡镇的11个村和社区,目前散户生活污水治理已完成90%以上,沼气池建设已完成100%,集中式污水处理系统建设已正式动工。并且,夏铎铺高新社区和天马新村连片综合整治、沙田乡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项目也已启动。
县城污水处理工程,是我县推进生态建设的一个重大项目,规划日处理污水能力15万吨,截污干管总长55公里。其中,一期工程日处理能力5万吨,截污干管工程30公里,于2009年12月正式投入使用。随后,县城“四溪一渠”治理得到大力推进。2011年,县城化龙溪清淤截污工程建设全面完工。从县人民医院后围墙至沿江风光带,工程全长2.7千米,共清除溪内淤泥10余万吨,并建成由96个截污井、2.7千米主管和1千米支管等组成的截污排污系统,将沿线两岸污水收集并送到污水厂进行处理,做到“污水不犯溪水”。工程投入使用后,溪水回归到了清澈见底的状态。
公共机构节能,是我县生态建设的又一品牌。通过精心打造县行政中心、宁乡一中、县中医院等10个示范基地在全县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在公共机构节能工作考核中,我县连年位居全市第一,获评市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示范县,并成为全省先进。并且,作为唯一的县级代表,我县代表全省接受了国务院就全国“十一五”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的考核,并获得了高度评价。
按照1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加固堤防7.53千米,整治岸坡4.27千米,清淤疏浚河道5千米,改建涵闸11座。这是在2011年实施中小河流治理项目过程中,对沩江河流治理工程的一个简单描述。自2009年起,包括沩江沙田河段、流沙河横市河段、乌江灰汤河段、烂泥湖垸闸坝湖长冲河段、乌江偕乐桥镇双盆村河段、楚江青山桥河段、涓水沙田河段治理等近10个工程项目在内,我县大力推动河流综合治理工作。到目前,综合治理长度已近50千米,总投资8000多万元。实际证明,已完工和基本建成的项目在防汛抗洪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经过治理的河道生态功能得到了有效恢复和改善,人居环境得到有效美化,治理的综合效益正逐步彰显。
采访手记
造福民生,是发展一方的根本目的。因此,对于发展来说,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并不断加以改善,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现实当中,在一些地方,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而片面追求经济发展的做法却十分常见。并且,更为令人担忧的是,生态环境的保护属很难逆转的范畴,一旦被破坏就很难恢复,甚至是不可恢复。十分欣慰的是,在县委县政府的英明决策和大力推动下,宁乡在经济发展创造令人惊叹的奇迹的同时,其生态环境不但没受到破坏,而且得到了持续改善。生态宁乡建设取得喜人成效,在令130多万宁乡人安居乐业的同时,已成为县域发展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内容。
编辑:陶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