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宁乡在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排名中跃至第68位!而五年前,这一排名是百名之外。五年跃升46位,宁乡的发展速度在中部、在全国尚为罕见。新华社高级记者段羡菊对宁乡发展连续关注十二年,他见证了宁乡由弱县到强县的大逆转,以记者的职业责任和激情,写就了《后发赶超凭什么——中国县域发展样本宁乡启示录》,对宁乡发展进行了系统解析。宁乡发展快原因众多,但根本的一条是始终坚持了“招商引资”和“项目工程建设”为内容的“两个唯一”的发展战略。这是我县经济一路飙升的主动力。
“两个唯一”的一脉相承
“招商引资,是县域经济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唯一选择;项目建设,是县域经济超常规跨越发展的唯一载体。”“两个唯一”战略,在宁乡干部群众中已入心入脑,变成自觉的行为。“两个唯一”朴素无华,却牵住了经济发展的“牛鼻子”。
视发展为天职的宁乡领导班子,虽然先后换了4任县委书记,但“两个唯一”的大旗高扬,路径不变。因为,只有项目才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果;只有项目,才能托起经济大厦,加快宁乡的发展。
县级领导统领统揽、身体力行、率先垂范,确立了唯一选择的重要地位,确保了重大项目的成功引进。县四大家领导倾注心血,在青岛啤酒、洽洽食品、三一起重机、中部华天城等一系列重大项目的引进过程中,领导们始终亲力亲为,激励着全体招商干部努力拼搏。招商引资工作作为各单位一把手工程得到深入贯彻,推动了本区域、本部门经济工作的良性发展。两个唯一、招大引强、全员招商等理念深入人心,全县上下形成了满怀激情、敢想敢干、奋勇争先、主动作为的良好招商氛围。
随着招商引资形势的不断变化和县域战略目标的不断攀升,招商引资思路也在与时俱进。尤其在2007年我县在招商引资思路上将其确定为“战略投资者引进年”。从此以后,不再眉毛胡子一把抓,招商引资明确“五个不签”:即投资规模少于2000万元,亩均投资强度低于150万元的不签;有圈地嫌疑的不签;年度内不能实现固定资产投入的不签;项目不符合环保要求的不签;缺少科技含量的不签。特别是随着宁乡区位优势的凸显,两型建设的推进,宁乡今年招商引资还提高了入驻门槛。县招商局局长谭放平说:“我们由招商引资变为了招商选资,来投资的企业必须是得是两型的,入驻园区的项目得达到5000万元。”
“两个唯一”的宁乡实践
数字佐证发展速度
宁乡县域经济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关键是有“两个唯一”的强劲支撑。数字佐证发展速度。五年,到位县域外资金1063亿元。从2007年至今年上半年,宁乡县共启动建设投资200万元以上项目3086个,竣工项目1347个,总投资470.9亿元。仅今年上半年,全县640个500万元以上项目中,新开工项目173个,续建项目282个,前期准备项目185个,共完成投资89.2亿元,其中总投资5000万元—1亿元项目144个;总投资1亿元以上项目260个。五年中,GDP从2007年的224.8亿元上升到2011年的638亿元;财政收入从2007年的10.8亿元增至2011年的32.8亿元;工业总产值由284.64亿元跃至2011年成功突破千亿元大关,达到1207.56亿元。回顾这几年,是我县历史上投资规模最大,增长速度最快的时期。
产业带动 大项目支撑宁乡发展后劲
镜头一:2008年4月25日,长沙通程大酒店。时任宁乡县长的黎春秋(现为县委书记、县长)与三一重工第一副总裁易小钢签约:三一重工投资100亿元,征地3000亩在金洲新区建设三一产业园。这是近年来“两个唯一”取得的标志性胜利。
近年来,我县注重战略投资者引进对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的作用,并取得了一定成效。2007年为三大产业经济总是比为19:54:27,2011年为12:69.2:18.8。第二产业比重大幅上升,发展势头十分强劲,增长方式逐步转变,经济结构更趋优化。传统农业大县向现代经济强县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宁乡今日三大产业的辉煌,是“两个唯一”的生动写照。
工业战略项目的引进使工业经济加速崛起。在加加集团、兆山水泥、楚天科技、华良电器、青岛啤酒、宏全食品的基础上,三一集团、邦普新材料、星港床垫等产值税收大幅增长,成为创新创业新的标杆;长高集团、日本东洋铝业等企业落地生根,成为县域工业新的支柱;洽洽食品、小洋人乳业、格力电器、基伍科技、绝味食品等一批重大项目的相继引进,孕育工业发展新的希望。随着这些项目的进入,宁乡逐渐形成了食品、机电两大百亿元支柱产业。新材料产业异军突起,服饰产业成为湘派服饰代表。
农业项目的引进使农业产业提质增效。秀山美地将成为继超大蔬菜基地之后的现代农业示范样板;正大集团、青龙寨养殖基地、资源集团将带动生猪产业加速升级;盘中餐、盛湘、亮之星、长城肠衣等一批农产品品牌不断涌现。
旅游、商贸投资促使第三产业蓬勃发展。通程温泉大酒店、紫龙湾大酒店、凤凰城大酒店、金太阳休闲农庄已成为湖南乃至全国的接待名片;中部华天城、沩山度假山庄已经建成营业;美国豪生国际大酒店、台湾绿野香田、安控酒店蓄势待发;大润发、苏宁电器、通程电器等知名企业相继进驻,绿地集团、凝香华都、水晶骊城等促使楼盘品质不断提升。
“两个唯一”的最佳途径
不断优化发展的软硬环境,是促进“两个唯一”战略的必然选择和最佳途径。近几年,宁乡致力于经济发展环境打造,不断提升自身竞争力,在“两个唯一”实施中赢得更多的主动。
硬环境:提升优势 打造平台
镜头一:2008年8月15日,金洲大道通车。宁乡发展的主力平台一夜之间向长沙推进10公里。一条无费快车道,宁乡由“乡”进“城”,到长沙高新区车程仅20分钟。
上苍并不恩宠宁乡,虽然属省会长沙,但与城隔水又隔山,长浏宁三县排序中,宁乡也是“幺弟”。
当长沙市经济突飞猛进,紧邻长沙的兄弟县市也借地缘优势,大举融城,一路腾飞。望着城市化中滚滚涌动的人流、物流、资金流被时空的阻挡,难入“玉门关”时,好强的宁乡人没有屈服于上苍的安排。
“没有优势,自造优势”。
宁乡虽然有两条大道直通长沙,但其中的319国道车挤路窄难以形成产业带,长常高速因封闭行驶让道路两厢被分割得难植经济大树。宁乡敢想敢干,在靠近长沙的金洲高速路上再开一个“天窗”。
一年的奔波,终于拿到了高速公司开互通的批文。2007年3月15日,金洲互通竣工通车。同时,积极对接长沙,第二年,金洲大道正式通车。宁乡区位立即由劣变优,成了长沙的“黄金码头”。特别是2008年6月,宁乡金玉组团纳入长沙大河西先导区,宁乡开始成为省会组团,全面参与长沙产业分工,近400平方公里的领土纳入长沙河西新城版图。宁乡经开区、“金洲新区”成宁乡经济发展的“桥头堡”,成为项目落户的洼地!
平台的打造,成为项目落户的重要载体。目前,宁乡县已初步形成了以宁乡经开区、金洲新区为主体,华夏中小企业园、城郊纸业园、夏铎铺机械工业园、白马桥食品工业园、玉煤工业园、珠宝产业园等专业园区为重点的发展格局。经过几年的努力,工业平台,已冒出两个“国”字号金牌:2011年,宁乡经开区升级为国家经济开发区、金洲新区捧回国家级节能环保新材料基地的牌子。
软环境:优质服务 助推项目落地生根
镜头一:在2008年年初的党政负责干部大会上,通程温泉大酒店引进中介人拿走了百万元的大奖,这只是我县重奖招商引资与项目建设有功人员的一个缩影。在每年年初的党政负责干部大会上,县委县政府都会重奖“两个唯一”的有功人员及突出贡献者和单位,通过奖励机制的激励和多途径宣传的推动,全县逐步形成了全民踊跃参与的大招商工作格局。
为全力推进“两个唯一”建设,县委县政府殚精竭虑,多管齐下,打出了一串漂亮的“组合拳”:建立招商引资目标管理考核机制,从制度上激励和督促乡镇及部门抓招商引资;建立县级领导“十个一”责任制,其中明确每位县领导必须引进一个项目、联系一个实施项目;建立重点项目联络推进责任制、重大项目调度和督查通报等系列制度;出台并实施《关于委托代理招商暂行办法》等工作机制;出台并实施《鼓励外商投资的若干规定》、《关于对招商引资中介人的奖励实施办法》等激励机制;出台并实施《保护外商和外商投资企业合法权益的若干规定》、《关于颁发贵客卡的实施办法》等保护机制。一整套工作制度的建立,既从法制和政策的角度为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工作提供了保障,又进一步规范了依法行政、依法招商工作行为,保护了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同时,为了更好地为企业和项目服务,我县率先在全省成立“一办四中心”。实行“一站式服务”和“一家收费”,代办县内所有招商引资项目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行政审批手续和其他事项,从根本上杜绝了索、拿、卡、要的不正之风,在企业和行政机构之间设立了一堵制止乱收费的“隔离墙”。
镜头二:2009年,三一重工宁乡产业园建成投产,需要1000多名员工,尤其急需焊工200多人,三一犯难了。金洲新区管委会马上在县里开招聘会,还到附近的安化县与沿海地区联系,按照三一提出要求最好要有沿海经验、还要求1.65米以上身高附加条件,帮助解决了。
“三抓两促”,是宁乡县组织机关单位开展为企业排忧解难的经济服务活动,这个以“抓调查研究、抓协调服务、抓工作落实,促项目投入、促经济超跨发展”的活动,自2004年启动,坚持至今,成为宁乡服务经济的一种模式,一个重要的抓手。特别是2008年,长沙市开展“两帮两促”服务活动以来,宁乡结合自身实际,更是将服务文章做到了完美的境界,成为全市服务的典范。
随着服务内涵的丰富,服务主体由县级领导拓展至所有投资200万元以上的项目,服务时间由几十天延伸至全年不间断开展,服务重点由协助业主解决具体问题逐步向帮助业主运作项目、指导创业方向转变。
今年,宁乡又出新招。在项目中选出三十个重大工程项目和三十个重大产业项目,进行重点帮扶,加快项目建设。县项目办给我们提供这么一串记录:2012年我县“两帮两促”活动共有108个工作组。其中,县级领导工作组33个,联系“双三十”重大项目及82个重点项目、33家重点企业;县直部门工作组40个,联系40个重点项目;园区和乡镇工作组35个,联系域内除市县帮促之外的项目和企业。截至8月中旬,各工作组累计开展帮促活动1392天次,排查各类具体问题746个,已协调解决452个,问题解决率61%。
在宁乡创业的老板一致认为,“三抓两促”让他们“暖心、放心、安心”,认为选择宁乡,便是选择了事业的成功。
“三抓两促”作为一个服务品牌,其中折射的是党政领导的新理念、新形象,它带来的不只是一串经济数据,而是一种风清气正的政风,一个宁乡经济超速发展的景象。
“两个唯一”的强力推进,构筑县域发展的一个个崭新平台,在强力支撑当前发展的同时,积蓄了县域发展的强势后劲。
编辑:陶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