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在山里长大的。虽然按照科学的说法,我家乡的那些山,只不过是些丘陵,但人们都称它们为山,我也自号为山的儿子。
从我记事时起,山便像一位和蔼慈祥的老师,在自己宽厚的胸脯上,写出一个个彩色的字迹——一棵棵绿树,一丛丛鲜花,一只只小鸟,一朵朵蘑菇……我就在山的这些字迹里,认识了大自然。
在一树树油茶花花蕊里,我用草杆津津有味地吸吮出甜沁沁的蜜汁;在烂漫的野花丛中,我和小伙伴们嘻笑着追逐蜻蜒、粉蝶、山鸡、野兔;在绿幽幽的树影里,我们聚精会神地读着神奇古怪的小人书,任凭旭日和晚霞在肩头爬来爬去;在亭亭玉立的竹林里,我满含惊奇,看着新笋一天天脱箨伸向云天。山,不但给了我知识,也给了我乐趣。
后来逐渐长大了,我又逐渐认识了山的博大精深,山的崇高伟大。
尽管天下的山外貌迥异,模样千差万别,有的雄壮挺拔,有的低矮逶迤,有的粗犷豪放,有的秀丽奇绝,但是,没有哪一座是性格猥琐的。洪水、地震、人类,可以摧毁山,但绝不可能叫山低头屈服,更不可能将山据为私有。山,从来不是按照其他物类的意志生存。它生存,是为了叫世界更美好,让生活更多姿。它无愧于自己的生活目的,所以,活得淡泊,活得宁静,活得轻松,活得自在。无论是受过历代皇帝多次加封赐赏的泰山,还是被誉为瑶池仙苑的昆仑山,从未流露过一丝趾高气扬之容,也从没显示过一点受宠若惊之态。
同样,那些丰姿绰约却被历史不公正地遗弃在偏远之处的大山,那些本就平凡的无名小山,绝不因没有飞黄腾达之日,没有声名显贵之机,没有抛头露面之地,没有桂冠衔头之封,没有胡吹乱捧甚至巧骗豪夺来的“知名度”,便自暴自弃,自悲自馁,却总是默默无闻地无私地向世界捧出一掬奉献。
许多人面对权、利、名、禄的诱惑,常被扭曲的灵魂,变成小人,变成丑类,山却永远是伟岸丈夫,是谦谦君子。无言的山比之伶牙利齿的人,要宽厚得多,纯朴得多,高尚得多,也高明得多。而历尽沧桑万劫的山,因为阅历的深广,阅尽历史舞台上的各种表演,便具有了深沉、冷静,具有了哲人的睿智。
或许这样,人们才十分热爱大山,即使在死去之后,也愿将骨骸放在大山怀里,希望用山的品性,去洗刷生前的恶德,去熏陶来世的灵魂。
在山的日夜教诲中,我学会了奉献,学会了正直,学会了沉静,也学会了淡泊。 (作者系忘不了服饰员工)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吴戍疆
编辑:陶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