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重教书记朱跃辉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王智勇  刘飞平  宋秀闺  编辑:陶湘 2012-05-10 15:14:23
—分享—

  沿宁灰公路进入资福集镇地段,道路一下子变得笔直宽阔,集镇两旁新建的一幢幢高楼大厦和厂房,以及公路两边那一排排白色的蔬菜大棚,向南来北往的人们展示着这里日新月异的变化。在集镇的一侧,自下而上至月形山,有一片别具一格的建筑群,掩映在一片绿荫之中,构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给过往的行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里,就是资福中学、中心小学和资福幼儿园。

  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这一句耳熟能详的口号,在这里变成了实实在在的行动。而这一切,都源于这里有个重教的“当家人”,他就是资福乡党委书记朱跃辉。

  对教育有一种特殊的情结

  朱跃辉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对教育有一种特殊的情结。无论是在乡党政负责人会上,还是在全乡议教工作会上,他说得最多的一句是,教育是关系老百姓切身利益的大事,教育是乡镇发展的智力支撑,办好教育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一定要集全乡之力把教育办好。

  每年开学之初,朱跃辉总要与乡长、人大主席一起到学校看望慰问师生,了解学校困难,有没有孩子交不起学费。为鼓励学生读书,在资福形成爱读书的风气,去年,朱跃辉专程赶到全县的文科状元黄雅文家中进行慰问,并奖励其四千元;为了建好资福中小、资福中学、珊瑚中学、红旗小学的食堂和厕所等项目,他和乡里其他领导多次冒着高温到现场进行督导……

  把最好的土地让给幼儿园

  资福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乡,一年的财政收入只有六百多万元,因此,前些年在教育上的投入十分有限。这一状况到了去年被彻底改变,去年资福乡用在教育上的投入就达到了近1400万元。

  当记者就这近1400万元的资金是从哪来的向朱跃辉求证时,朱跃辉告诉记者:“县里教育强县三年预算下拨了700万元,乡里自筹500多万元,又争取省有关部门支持近200万元。”看着记者还是一脸的疑惑,朱跃辉进一步解释道。“乡里投入的500多万元,是在集镇开发建设中挤出来的。”

  资福一直没有一所像样的幼儿园,朱跃辉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找来政府主要领导专题研究,决定新建一所高标准的幼儿园。为了选定一个理想的园址,朱跃辉带领中心学校一班人多次实地察看,最后决定把政府用来拍卖的集镇最好的一宗土地给了幼儿园,并要求定位要高远,争取建成宁乡一流的乡村幼儿园。如今这一切成为了现实,崭新漂亮的幼儿园大楼已成为了资福一道靓丽的风景。

  为了解决珊瑚片学生入学难的问题,乡里决定加征原珊瑚粮站大手笔建设珊瑚九年制省合格学校。值得一提的是,珊瑚粮站早已作为国有资产整体打包质押给了县农业发展银行。为此,朱跃辉先后十多次找到县里相关领导和粮食局及农发行领导,磨破了嘴皮,费尽了周折,最终于顺利地拿到了珊瑚粮站的地皮。

  涉及教育的事一律“四优先”

  在资福有一个惯例,凡是涉及教育的事情,一律坚持四优先原则。即研究优先、政策优先、人员优先、资金优先。在维护学校安全、整治校园周边环境、维护教师权益、整顿食品安全等方面,朱跃辉更是有求必应。

  其实,这样的优先,背后体现的是资福乡党委政府重教的理念。

  2010年教师节,朱跃辉组织班子成员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决定从非常紧张的财政中挤出7万元奖励全乡优秀教师,并组织乡村两级干部,部分政协委员、人大代表、关协领导及企业老板为全乡教师隆重庆祝节日。随后,朱跃辉又和乡里几位主要负责人组织全乡校长召开专题会研究教育工作。会后朱跃辉嘱咐主管教育的副乡长带领中心学校成员,深入困难教师家庭,开展送温暖活动,让老师们感动不已。这样的尊师重教,这样的温暖行动,年年都有。

  采访中,朱跃辉反复对记者说,成绩不是他一个人的,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是县委县政府正确决策的结果。“为创建教育强县,县里出台新举措,三年资金计划一次性下达,把所有要搞的项目一年建起来。应该说资福是赶上了县里的好政策。同时,县里的决心也给了我们机遇,我们哪有不珍惜的?”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王智勇  刘飞平  宋秀闺 

编辑:陶湘

阅读下一篇

返回宁乡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