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青年干部从政应尽快跨越三个误区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吴友良  编辑:陶湘 2012-04-25 16:02:32
—分享—

  人才是事业发展的动力。我县实施人才兴县战略,近十年来从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引进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在本地也培养和成长了一大批青年领导干部人才,这些人才都以宁乡发展为己任,发挥各自的聪明与才智,为加速宁乡崛起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作出了重大贡献。但如何使这些人才实现从高校到地方、从学者到公务员、从公务员到领导的转变,如何把书本知识有机结合应用到基层工作实践中,尽快的成长,尽快把握领导主动权。笔者认为做好这一点应尽快跨越“三个误区”。

  跨越“心理误区”

  培养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质

  青年领导干部在一定程度上书本知识丰富,在学术界的某些领域有一定影响造诣,在原工作区域是出类拔萃的人物,但随着工作环境和角色的变化,容易出现三种心态,:一是学历高,职称高,年纪轻,“前途无量”,机构改革,人家分流下岗,而自己稳坐“钓鱼台”,易于产生优越感和虚荣心理;二是优胜劣汰,人才市场竞争,急切地想创造“奇迹”去向组织和社会证明自己的能力和水平,易产生急于求成、急功近利的心理;三是现实工作中不是像想象的那么简单、顺利,往往事与愿违,碰得几次钉子、受得几次挫折,在领导、同事及群众中留下一个“原来如此”的印象,易于产生泄气心理。

  怎么样跨越这一“心理误区”呢?笔者认为:第一要树立“以民为本”的“为官意识”,“官”是人民给的,机遇是时代给的,平台是组织给的。因此不仅要把这种改变看成是提高自我、“再塑自我”的过程,更要看成是为人民服务,向人民负责过程。第二要正确认识自己,想想过去,看看现在,望望将来,重新定位。应该认识到高职称、高学历并不代表行政领导干部的高素质。知识有两种:一种是理论书本知识,一种是实践知识,只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形成真正的社会知识。因为实践工作对领导有特殊要求,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所以,青年领导干部到地方后一切都要从零开始,把自己视为人民的小学生,认真学、虚心学、理论联系实践学,把自己和人民群众融为一体。第三要注意从小事做起。有扎扎实实的工作作风,有坚持不懈、长期奋斗的思想准备,不好高骛远,好大喜功,急于求成,急功近利。第四要有强烈的时代使命感和紧迫感,与时俱进。我国正处在改革的攻坚阶段,为构建和谐社会打基础,面临各种机遇与挑战。在农村改革与发展中的各种矛盾与问题很多而且很复杂,要胜不骄,败不妥。要面向未来,以民族振兴,构建和谐社会为己任,以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为代表,心系人民群众的安危苦乐。只有在心理上作好充分准备,才能在实际行动中做出好的成绩。

  跨越“作风误区”

  培养务实创新的工作作风

  作为一名青年领导干部,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但要运用到自己的工作中,运用到农村基层实践之中,还会有一定的距离,同时要根据不同时期、不同阶段、不同环节,灵活科学地运用所学知识,要从群众中探求和探索,切忌生搬硬套。密切联系群众是工作的关键,反之会出现官僚主义和教条主义等一些不良作风。一是唯上不唯下,即只接“天线”不接“地线”,两眼向上,攀龙附凤,对个人的升迁考虑过多,期望值过高,使自己学不进,坐不住,立不稳,行不正;二是唯虚不唯实,即崇尚“轰动效应”,浮而不实,做表面文章,只求政绩,不求足迹;三是唯权不唯责,即滥用权力,以权谋私,不是利用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为人民谋福利,尽职尽责,而是玩弄权术“把戏”,在班子里争“地盘”;四是唯利不唯廉,即拜倒在金钱美色之下,绞尽脑汁,不择手段,捞取“暴酬”。

  要杜绝和避免这些不良作风。笔者认为正确的方法是:在这次“一推行四公开”群众工作活动中主动深入基层,了解基层,看一看老百姓是怎么做的,听一听老百姓是怎么讲的,对照一下自己是怎么做的,距离有多远,问题有多大。深刻反思,加强修养,不断提升自我,把病脚医好。“短腿”拉长,用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讲实话,办实事,鼓实劲,出实招,求实效,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因一时一刻,影响一生一世,后悔一辈子。因此建议过好五关:“名利关、权力关、金钱关、亲情关、美色关”,做到“待遇面前不攀比,权力面前不特殊,金钱面前不伸手,亲情面前不松口,美色面前不动心”。总之,要把自己作为人民的公仆,做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行政,与时俱进,不断跨越自我。

  跨越“方法误区”

  掌握科学合理的工作方法

  作为青年领导干部,虽是某种意义上的进步与发展,但在某种程度上有差距,在领导工作中容易陷入简单、急躁、办法不多、事务主义的误区。应该知道领导方法是一门艺术,恰当的科学工作方法,能够使领导者在工作中事半功倍。

  根据一些老领导的忠告加以归结,笔者认为青年领导干部在领导方法方面要力争做到“六防六要”:

  一防事必躬亲,要抓大放小。青年领导干部从政后,必须具备决策的能力和用人的本事,作风上要超脱。要从做具体工作,微观思维的习惯中挣脱出来,学会抽象思维和宏观决策,善于调动下属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二防锋芒毕露,要谦虚谨慎。青年领导干部年轻气盛,血气方刚,且有“升迁之力”,如若以排山倒海之势,乱点“三把火”,急于求成,急功近利,这样在缺乏谨慎细致的调查研究,缺乏集体决策和民主决策的情况下贸然行事,乱动“三把火、四板斧”,则只能是物极必反,致使自己陷入僵局。所以要谦虚谨慎,不耻下问,虚心向书本要知识,向实践要真知,向周围同志要经验,向人民群众要支持,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大家的信任与支持。

  三防好高骛远,要实事求是。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要干出特色,爱出情感,专出水平,不要超出现实。坐东山,想西山,这山望见那山高。要实事求是,立足本职,着眼长远,扎扎实实办事,老老实实做人,办几件实实在在,对人民群众有益的事。

  四防简单思维,要防微杜渐。要从“1+1=2”的习惯思维定势中跳跃出来,社会现象常常具有不确定性,应该想到可能有“1+1>2”或“1+1<2”,精细化管理产生的可能性,防微杜渐,增强对事务变化发生的敏感性,把那些不良事件的发生消除在萌芽状态之中。

  五防避重就轻,要敢于负责。青年领导干部从政要利用自身年轻,文化素质高的优势,见困难上,敢于碰硬,敢于负责,使自己的胆识能力在实践中得到“摔打”锻炼成长。

  六防谨小慎微,要勇于开拓。青年领导干部从政如果“之夫者也”书生意气,文质彬彬,办事优柔寡断,这样会失去威信。应提倡敢闯、敢试、敢干,勇于开拓的精神。勇立潮头踏浪行,在尊重事实,尊重科学的基础上,看准了的,该出手就出手。 (作者系道林政协联络处主任)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吴友良 

编辑:陶湘

阅读下一篇

返回宁乡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