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从本期开始,今日宁乡信息中心和宁乡县中医医院联合举办的《中医与健康》正式与读者见面了,本期我们采写了中医医院内一科主任、副主任医师潘英的先进事迹,敬请读者关注。同时请读者对《中医与健康》多提宝贵意见。
整理病历,指挥调度,看病查房,每一天潘英(左一)都是这样走过来的
“全科室六十多个住院病人,她了如指掌,对每一位病人的情况真正做到了心里有一本帐”。“内科业务量多年为全院第一;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她全力以赴,以院为家,上班时间在360天以上”。“她默默无闻,做事低调,实实在在为病人着想,无微不致地照顾着病人,得到病友的交口称赞”。“她医术高明,临床经验丰富,医德高尚,从业十多年以来,从来没有收过患者一分钱红包……”说起县中医院内一科主任、副主任医师潘英,内一科副主任汪权才、护士长廖立群等就滔滔不绝,有说不完的话。确实,作为县中医医院收治住院病人最多、业务量最大的科室之一,内一科的业务量一直走在全院前列,科主任潘英的表现更是赢得了院领导、同事及病友的一致称赞。“她心里只有病人”。在县中医院采访,这是记者听到的对她的评价最多的一句话。
业务上 她孜孜不倦挑起大梁
潘英自小做事认真,无论做什么都力求最好,对医学尤其情有独钟。1991年,她如愿考入衡阳医学院,在校期间她刻苦学习,孜孜不倦,各项成绩优异,五年时间的学习,使她打下了较为扎实的专业基础。1996年毕业后分配到县中医院工作,从此在县中医院深深地扎下了根。
内科是县中医医院的老牌科室,潘英参加工作后除了在急诊科工作一年外,一直在内科工作至今。“学习是提升自己的最有效的方法”。潘英对此有着深刻的体会。她一直坚持学习不放松,从不打牌,也很少参加娱乐活动,很少逛街,生活简单单纯,将业余时间几乎全用在学习提升上,能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同事学习,参加工作后的潘英师承于该院内科主任、中医内科主任医师王卫国,在王教授的带领和同事们的共同帮助下,潘英成长很快;同时,她还抽出时间带领科内的同事积极参加省、市各级医院组织的专题讲座,并随时带着工作中的疑问向省市级医院的专家教授请教;正因为她持之以恒的转益多师、不断充电,使她的视野得到开阔,专业理论和技术水平日益精进,逐渐成长为科室的技术骨干。2001年,参加工作仅五年的她晋升为主治医师,2002从湘雅医院进修回来后被医院委以重任,先后被聘为内科责任主治医师、内科副主任。
潘英在医术上精益求精,从来不因业务上小有成就而沾沾自喜、从此固步自封,裹足不前。相反,她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对内科新理论、新技术、新疗法全面了解,重点掌握并应用于临床。除熟练掌握了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技术外,还掌握了一些疑难杂症的诊疗技术,对顽固性疾病如顽固性心衰、肺心病心衰、反复心绞痛发作病人、糖尿病并心衰病人、心梗病人能正确积极有效的治疗,并能有序的组织和指挥科内危重病人的抢救,积极参与全院各科的会诊,指导下级医生工作,带好实习同学。从事医疗工作16年来,潘英每年平均收治住院病人600多人次,门诊近千人次,治愈好转率达98%以上。除此之外,她还参与和组织抢救危重病人200余人次,参加院内外会诊300余人次,加班700多次,主持病案讨论近200例,从未发生过医疗差错事故。她还不断总结经验,撰写论文在《中国当代医学》等国内有影响的杂志上发表。2011年,潘英被聘为县中医院内一科主任,并晋升为副主任医师,成为该院最年轻的副主任医师之一。
工作上 她全心投入以院为家
“潘主任的敬业精神太强了,我从湖南中医学院毕业后比她早一年进中医院,基本上在同一个科室,对此体会特别深刻。可以说,如果我今天有所成就的话,是受潘主任的影响,是因为有她的激励而取得了一些成绩,她一直是我学习的榜样。”说起潘主任,内一科副主任汪权才感受很深。
5年前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一位美丽的新娘在县中医院门口下了车,新娘子要干什么呢?正在大家纳闷时,大家都认出了新娘是潘英,原来,这一天是潘英结婚,当一位老病友打电话约她看病时,她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当这位新娘子医师给病友看完病再上车的那一刻,这位病友及在场的所有亲朋好友们都忍不住流下了眼泪。2009年,潘英做了声带息肉手术,要禁声一段时间,但她顾不上休息,手术一结束即上医院查房,不能说话,她就和病人打手势交流,手势不明白的,就将要说的话写在纸上和病人交流,科室里的同事、病人一个个都被她感动得热泪盈眶。去年,潘英参加体检时发现有乳腺肿块,因不能排除恶性病变的可能性,须到长沙手术,她预约了教授,确定手术时间定在下午三点,当天下午一点,潘英还在病房为病人会诊,会诊一结束,她独自一人顶着巨大的压力赶往长沙手术,护士长坚持要派人陪同她去长沙,被她坚决拒绝,当天晚上七点多,手术完成后,在回家的路上,护士长打电话问询她的情况时,她的第一句话是:“拜托你一件事,明天上午有两个病人要来医院来住院,请帮她们准备好两个床位。”护士长打断她的话、心疼地说:“你自己怎么样?你还关不关心你自己?我担心的是这个。”“我没事,现在都快到家了。”一般这类病人术后至少要休息十天,但潘英第二天就强撑病体出现在病房里。“她脸色惨白,一只手耸着胸部,一步一步,慢慢地走,坚持在病房里查完房。”说起此事,护士长廖立群的眼里又一次溢出了泪花。今年1月23日,潘英因身体不适需做肠镜检查,检查前三天只能吃流质食物,检查时需全身麻醉,这样的检查使病人体力上消耗很大,一般人检查后至少要休息6天,但第二天,潘英在其丈夫的搀扶下,一如既往地出现在病房里。“她不放心病人,一定要来了解清楚情况才心安,我根本无法阻止她。”说起妻子潘英,其丈夫朱涌政又心痛又无奈。
“每逢大年三十和正月初一,潘主任都主动要求值班,她总是想着同事,想到同事们平时工作很累,过年时该和家人好好团圆,从来就没有为自己考虑过。大年三十和正月初一的班她已经连续值了五年了,我们科室的同事都为此觉得不好意思了,今年,我们坚决不准许她继续值班。”说起潘主任,廖立群如数家珍。“但今年过年那天,吃了年夜饭正在家里看电视的她,总感觉到有什么事没有做而魂不守舍,她打电话到科室,当她了解到午夜时分有一名七十岁的心血管病人需会诊时,她没有犹豫,当即换上衣服,踏着厚厚的积雪直奔医院而去。除夕午夜时分的宁乡县城烟花绽放,鞭炮声此伏彼起,潘主任顾不上欣赏,她和平时一样,组织会诊,指挥若定,井井有条,两个小时后,会诊圆满结束,病人转危为安了,感激涕零的病人家属一定要送一个四百元的红包给潘主任,被她礼貌地谢绝了。”凌晨2点,擦擦汗水,舒展一下身体,潘英就这样迎来了2012年的第一天。廖立群意犹未尽:“太多了,这样的事在潘主任的身上多如天上的繁星,三天三夜也数不完!”
她的表现,同事们看在眼里,触动在心里,县中医院院长杨曙光了解到潘英的事迹后,眼眶都红了:“多好的医生呀!这样的典型一定要大力宣扬!”
对病人 她朴实无华菩萨样善良
参加工作十多年,潘英朴实无华,低调内敛,关心病人,菩萨样善良;她时刻为病人着想,能简单治好的病,她绝不多开药方;她总是根据病人的情况,用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治疗,因而赢得了广大患者的好评。“我这一生碰到了两个好女人,其中一个是县中医院的潘英。我患高血压、心脏病等病十多年了,潘主任总是定期给我来电话,指导我调整用药,或进行门诊指导,十分周到细致,我的病10多年了,一直稳定且没有恶化,潘英是最大的功臣!”说起潘英,偕乐桥中心学校年届七旬的一位老师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十年前,某乡镇有家族病史的一位病人在潘英处治疗后效果良好,逢人就说潘英的好话,先后介绍了其家族及周围十多个病人找潘英看病,平时有什么异常情况,他们总是打电话询问,潘英均耐心解答,从来没有不耐烦过。很多病友经她治疗后,将她当成了最可信的亲人。
团队中 她是凝聚人心的领头雁
潘英关心同事,事无巨细总是力所能及地关心帮助。她热心为新加盟的医务人员租住房、为大龄医务人员介绍对象、为困难职工送上一份爱心……
记者慕名到县中医院采访潘英,她不肯配合:“我个人没有什么好写的,我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内一科业务量能走在全院前列,是大家努力的结果,我们科室六名医生、十多个护士个个都是好样的!应该多写写他们。尤其是内一科副主任汪权才医术过硬,医德高尚,在病友中有口皆碑,今年一月汪权才的业务量在全院名列第一,挑起了科室的大梁,我真的很感谢他;护士长廖立群十多年如一日,工作兢兢业业,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没有他们的努力,我个人的工作无法开展。”潘英对她的团队十分骄傲。就在记者撰写此文时,潘英还几次打来电话,反复叮嘱记者要写就写内一科这支团队。
一支成功的医疗队伍背后,必定有一支默默奉献的护理队伍。护理工作的平凡和琐碎,是常人难以想象的;护理工作的脏和累,更是常人难以承受的。可是,能把每一件简单的事情做好,就很不简单;能把每一件平凡的事情做好,就很不平凡。内一科的护士们在科主任潘英的影响下,在护士长廖立群的带动下,总是真诚的帮助、护理着每一位患者,并收获着属于她们自己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文/图 贺小平 喻先群
编辑:陶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