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探访宁乡县精神病医院:他们的世界很无奈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文/图  刘飞平  编辑:陶湘 2012-03-16 16:43:25
—分享—

 

县精神病医院医生像照顾自己的孩子一样照顾精神病人

  在一般人的眼里,精神病医院是一个很神秘的地方。“把你送进精神病院”甚至成了一种隐晦的骂人方式。那么,这里到底住着一群什么样的人?他们过着一种怎样的生活?阳春三月的一天,记者走进了宁乡县精神病医院,为您探求神秘背后的真实——

  病房印象 他们没有想象中的可怕

  进入病房,虽然陈旧,但还算干净。应该是患者太多的缘故,以至于走廊里都放满了床位。

  记者首先来到医生和护士合用的办公室,医生正在给一位刚进院的老人做检查。老人的状态让人忍俊不禁。

  再往里走,便看到医护人员正在給病人理发。一个病人坐在前面理发,其他人则秩序井然地排着队在后面候着。“每个月要给他们理一次,别看他们有时候神智不清醒,但都很爱整洁呢,一听说理发就都排着队等着,很听话呢。”陪同的医院办公室主任彭辉告诉记者。

  不需要理发的病人就站在一边看热闹,其余的则三五成群或坐或站或蹲着,还有一些人在角落里窃窃私语,不知道在交谈一些什么。

  看到记者进来,他们原本呆滞的目光顿时有了神韵,呼地一下围了过来。当得知来的是记者时,马上有个操着一口益阳腔的小伙子对我说:“哥,那你采访我吧,过几天我就要出院了。”说着他便迫不及待地介绍起了自己发病的症状,他说发病时砸烂了家里两张桌子两台空调。记者问他为什么要砸东西,他说父亲脾气大,经常跟母亲吵架,所以他烦躁,所以就要砸东西。

  随后,记者又来到女病室。这里同样热闹非凡,甚至比男病室更加热闹。病人也是这里一堆那里一堆,站着的坐着的躺着的;有的在房间里不停地走来走去;有的口中喃喃自语,不知在说什么;还有的则靠着墙站在某个角落里,低着头一言不发。“我家住在黄土高坡啊……”

  突然,有一阵跑调的歌声从某个病室飘了出来。

  来到医生办公室,正好碰上一位儿子送母亲来求医。他的母亲也是这个医院的常客了,每隔一段时间就要来一次。“老是怀疑别人偷了她的东西,发作起来就骂人,实在没有办法了,只好把她送来这里。”面对着医生的询问,儿子无可奈何回答。

 

 病患故事 他们的世界很无奈

  故事一:他原来是武警兵出身

  谢军是记者见到的比较特殊的一个。谢军的家在玉谭镇某社区,今年36岁,当兵出身,而且是武警兵。到现在,谢军还能清晰地叫得出他们支队长、指导员的名字。

  通过他自己断断续续的讲述和医生的介绍,记者得知,谢军退役回到地方,进入长沙某酒厂工作。没有几年又找了对象,还生了小孩。

  后来单位破产,谢军失业了。这期间,谢军也自谋过职业,宁乡、长沙到处干过,干得最多的是保安,但干的时间都不太长。不知是不是因为工作不省心受了刺激,慢慢地便变得精神不正常了。因为这个病,老婆被迫跟他离了婚,小孩也判给了母亲。

  故事二:周爹在医院呆了37年

  在宁乡精神病医院,周爹绝对算得上是个明星级别的人物,不为别的,只为他的“院龄”资格。

  周爹原来是县公安局的职工,早年结过婚,有过小孩,因为得了这个病,老婆受不了便跟他离了婚,小孩也随了母亲。周爹得病后前前后后不知道进出医院多少次了。起先还有人来接他出院,到后来就没有人理了,医院就成了他的养老院了。

  周爹在公安局是开车的,因此,他老是向记者夸耀自己“可以开七种车”。除了开车,周爹还有一个“绝活”让记者惊叹不已,那就是会背诵毛主席的诗词。在记者采访的一两个钟头里,周爹自始至终不停地背诵主席的诗词。记忆力惊人,让人叹服。“自建院起就在这里了,许多医生的年龄都没有他住院的时间长,所以我们院里都把他当成了家人一样,很照顾他。”彭辉说。

  故事三:她把亲生骨肉沉入塘中

  在所有的病患当中,彭玉莲是最凄惨最可怜的一个。这不仅仅因为她的病情相当严重,还因为严重的病情导致她将自己刚满一岁的女儿沉入塘中,致使女儿溺毙。

  40岁的彭玉莲,是我县双江口镇人,患精神病已17年。发作最严重的时候,除了骂人打人以外,还经常拿把菜刀到处跑,妇女小孩经常被她吓得大哭,当地镇村只好强制把她送到精神病医院来治疗。“也是老病患了,进进出出都不知道多少回了。”医生李杜有些无奈地告诉记者,“看似好了,出院不要多长时间又要送回来,治疗一段又出院。”

  据李杜介绍,大概是在一年前,彭玉莲突然就对丈夫睡觉打鼾特别反感起来。并且她的脑子里总是觉得有一个声音在对她说,她的孩子是妖怪,要她丢掉算了。这个声音一天到晚都在她耳朵里窃窃私语,于是,一天,趁家中没有人,她将还只有一岁的女儿丢进了家门口的池塘中……

  医护人员 工作量大且有危险性

  在精神病医院采访,记者感受最深的就是觉得这里的医护人员要比别的医院的医护人员付出更多。

  以女病室为例,这里住着144个病人,而医生和护士加起来一共只有17人。除了大多数病人生活基本可以自理以为,还有不少病人吃饭、上厕所、洗澡都要由医护人员照料,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

  采访快要结束的时候,到了病人开饭的时候了,记者看到,医护人员正在将一个个饭盆整齐地摆好,在他们的身后,是一长溜排队的病人。“饭由医院食堂统一做好送到各个科室和病房,再由我们进行分配,因为要照顾病人,所以这里的医生不会单独出去吃饭,就在医护办公室吃。”一位医生告诉记者。

  由于每天面对着这样一个很特别的群体,被骂被打是家常便饭。付出的不仅仅是汗水和劳累,甚至还有生命危险。医生吴雄新和王正均就经历过这样的生死时刻。

  几年前,一男子在当地闯了祸,被警察抓住了,后来一看是个精神病,只好把他送到精神病医院来。当民警打开男子的手铐时,男子冷不丁从怀里掏出一把水果刀,对着吴雄新腹部就是两刀,导致吴雄新的脾和肝脏破裂,吴雄新当即被送到县人民医院,由于抢救及时,才保住了性命。

  虽然时过境迁,但吴雄新的同事们说起来仍然心有余悸。记者随后找到了吴雄新,问他后悔选择了这个职业不,这个身高一米八的汉子,只淡淡地说了这么一句:“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就由不得你后悔了。这其实就是我们每天要面对的。不过,为了这些病人,有时候我们付出点也值。”没有什么豪言壮语,有的只是一个白衣天使的担当与责任,以及一份发自内心的爱。

       尴尬现状     我县尚有数千病人需要救助

  据了解,目前,宁乡县精神病医院一共有住院病人400多人。这仅仅只是住院的人数,还有数千精神病患者因为种种原因进不来,得不到救治。

  县精神病医院院长文红军告诉记者,目前在我县患有不同程度的精神病人不少于8000人。“经我们筛查后,光是每年定期由我们下乡送药的精神病人就有3000多人。也就是说,还有近5000轻度精神病人,因为种种原因,得不到重视和治疗。”

  说到精神病人我们都不陌生。由于现代社会竞争加剧、工作生活节奏加快,学习就业生活压力、情感困惑,导致精神疾病患者人数不断攀升。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精神卫生中心公布的数据显示,到目前为止,全国各类精神疾病患者人数在1亿人以上,重性精神病患者人数已超过1600万人,精神疾病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希望全社会都来关注这个特殊的群体,尤其是政府部门,更应该重视支持精神卫生事业,应该把精神卫生完全彻底纳入公共卫生体系,实行全额拨款,这样,所有的精神病人就将全部得到救助。”文红军于是说。

  文红军还告诉记者,好在县精神病医院的新住院大楼将于今年5月底竣工,届时,住院床位由现在的200多张扩大到800张。相信随着新的住院大楼落成,我县精神病人住院难的矛盾将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文中患者均系化名)

  相关链接:《长沙市精神病人医疗救助办法》于2011年12月20日起正式实施

  1、相关规定

  政府免费为长沙市城乡精神病人提供基本的控制性药物、常规检测和重症精神病人住院治疗。只要是长沙市常住户口,经县级以上(含县级)精神病医疗机构诊断的城乡精神病人,均可以申请药物救助。同时,经县级以上精神病医院评估,风险等级在3级以上或风险等级虽在3级以下但曾有肇事肇祸严重危害公共安全等暴力行为的重症精神病人,均可申请住院。

  2、救助程序

  药物救助的申报审批程序为:向户口所在地村(社区)居委会书面申请,同时提交救助对象户口簿、居民身份证复印件并出示原件、县级以上精神病医院出具的精神病人诊断证明以及3张1寸免冠照片。

  住院救助治疗的申报审批程序为:

  救助对象监护人向对象户口所在地村(社区)居民委员会提交重症精神病人住院救助治疗的书面申请,同时提交救助对象户口簿、居民身份证复印件并出示原件、县级以上精神病院出具的风险评估证明以及病史资料、《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手册》以及3张1寸免冠照片,已享受精神病人药物救助的,还需提交《长沙市精神病人医疗救助证》复印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文/图  刘飞平 

编辑:陶湘

阅读下一篇

返回宁乡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