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今年的烟叶面积落实上,黄材镇已争得了一流。图为该镇烟农正在烟田内起垄。
逆境,对怯懦的人来说,是一块绊脚石,使之萎靡不前,一蹶不振;对无畏的强者来说,是一块垫脚石,可以高瞻远瞩,勇往直前。
2011年,黄材镇年度综合考核全县排名靠后,面对现状,镇党委政府一班人痛定思痛,以大手笔谋求新突破,在困境中奋起,在艰难中探索,在古老的土地上奏响了一曲重振雄风、逆境崛起争一流的壮歌。
思变
2月4日(农历正月十三)深夜,寒气袭人,黄材镇党委书记周兵山办公室依旧灯光明亮。
在刚刚召开的县党政负责干部大会上,黄材镇在全县综合考核排名靠后,“为什么?为什么全镇上下一年的辛勤努力、赶超发展,换来的却是这样的排名?”此刻,委屈和不甘萦绕在安静的周遭。
一击响捶敲在桌上,痛!痛过后,周兵山陷入沉思中。“排名靠后是可以改变的!从哪里跌倒就要从哪里站起来……”“变。”是的,只有厘清思路,寻求转变,才能逆境赶超。
变则通,通则久。要逆境求变,以变求通,要把排名靠后的压力转化为动力,以更坚定的信心,高昂的斗志来推动全年工作。
周兵山清醒地认识到,作为全县面积最大、人口众多的西部重镇,如果不能加速奠定发展优势,创造发展特色,就必然会在激烈的竞争中成为沉陷的洼地。必须马上鼓舞士气,大干一场。
想着想着,周兵山紧蹙的眉头慢慢舒展,他开始奋笔疾书,哪些项目可以新上马,扣分最多的环境卫生必须加大投入和整治力度,烟叶产业要发展壮大超5000亩,茶叶、水果两个五千亩茶叶走廊要马上实施……此刻,清冷的空气仿佛也沸腾起来。一条条新规划跃然纸上,一项项新思路在这寒冷的夜里酝酿出来。
2月5日-6日,召开领导班子会议定盘子;2月7日-10日,召开机关11个办公室分线会议明路子;2月13日召开全镇经济工作大会,动员全镇上下坚定信心,合力开启崛起新征程。
凝聚全体镇村干部智慧和汗水的蓝图绘就:发展目标是“创旅游新镇、建经济强镇,全力打造县域经济发展次中心”,突出做好做大集镇、做强旅游、做活农业、作细服务“四篇文章”,力争班子建设创“四好”,绩效考核争先进,财政税收突破1500万元,环境卫生创“市十佳”,谋求山水新镇强基础、精品旅游旺人气、特色农业扩规模、优质服务惠民生的全新局面,加速黄材新崛起。
其中,做大集镇的主要举措是引资5000万元新建炭河里大道和青洋大道,实现与灰黄公路、横雷公路、月山公路对接互通,全面拉开镇区路网骨架;以黄材大道为主轴,开发建设旅游文化艺术产品市场、现代家居市场、佳兴服饰商贸城;建设农民文体广场、青铜文化广场等三大市场和两个广场。做强旅游,将建成龙泉漂流攀岩基地,扶持十八弯、隆亮百果园做大做强,加快游客服务中心建设步伐。做活农业旨在坚持规模化、基地化、标准化、品牌化的现代农业发展方向,规划建设三个万亩基地、两个五千亩走廊,实现烤烟、茶叶、特色小水果、油菜和良种油茶等五个特色农业竞相壮大。做细服务的举措是:抓好沩江河流域治理,搞好井冲片的水土保持项目扫尾,加强重要渠系、河坝的扫障加固,完善黄材片、沙坪片核心烟区的烟水工程配套,确保烟叶稳产增收;深入推进农村危房改建和安居工程建设,确保农村特困群众住上放心房;不断延伸新老镇区和旅游公路沿线的自来水管网,确保广大居民饮上安全水。
谋变
谋变,重点是站在镇域发展全局确立战略方向。
思者行远,变者常新。作为一方掌舵人,周兵山清醒地认识到,想要迎来“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的全面发展态势,绝非吆喝几声号子般轻松。
针对去年的不足,全体镇村干部开展了广泛讨论和深刻的反思,一系列解放思想、创新发展的行动,在黄材悄然展开。
转作风
一个地方的发展,关键在人;关键时期,干部队伍的作用尤为关键。
干部行不行,关键看执行。从2月14日起,该镇对全体镇村干部的工作都有严格的考核制度,镇机关干职工都必须严格遵守上班签到、轮流值晚班等工作制度。“在抓投入、管理、清扫、执法的同时,就环境卫生工作的开展,每个干部都有明确责任,到组到屋场甚至到每个垃圾池,这样的力度不可能抓不好环境卫生治理。”石龙洞村党总支书记姚福强有感而发。
针对去年全县考核中丢分多的环境卫生工作,黄材镇安排120万元专项资金,新建300个垃圾池,新聘8名保洁人员全天候对集镇、公路沿线开展清扫清运;同时,与全镇2万户居民签订环境卫生“包清扫、包分类、包入池”三包协议,每月开展一次集中清扫行动,采取一月一督查考核评比,考核计分直接与下拨经费和评先评优挂钩,力争今年创环境卫生“市十佳”。
与此同时,以镇群工部、村群工站为平台,大力开展“一推行四公开”工作,落实了“万名干部联万户”、发放干群联心卡、记录民情日记、大走访大排调等举措,工作成效获得当地群众交口称赞。
翻山越岭、涉溪过河,深入农户家中明察细访;冒严寒、顶风雨,昼夜奋战一线,现场调度指挥集镇建设、项目工程建设……百姓房前屋后、项目建设工地上,到处都是该乡党委、政府负责人忙碌的身影。当地不少群众由此而发出了深深感慨:这么多百姓家要走访,这么多项目在建设,镇里的领导哪里还有星期天啊!
抓创新
黄材实现逆境崛起的助推器是什么?是抓创新。
2006年到2011年,黄材镇烟叶面积一直在2000亩左右徘徊。今年,该镇完善专业化烘烤,做好专业化分级的探索和实践,并创造“黄材特色”,率先对每户实行丘块式管理和台帐式管理,种植面积在去年基础上实现翻番,达5376亩,超额完成了县下达的目标任务。
白天走村入户、满身泥泞,与烟农谈心;深夜巡查大棚,量温度,看烟苗长势……这是黄材镇烟办干部工作的一个写照。
沙坪村烟农熊友章去年种烟数十亩,今年烟叶种植达180亩,他高兴地告诉记者,“镇烟办干部白天在田间地头了解烟叶大棚情况,为烟农服务,晚上深入烟农家‘交心’鼓劲帮扶,主动帮我们提供气象服务,技术扶持和暖心服务,今年肯定是个丰收年。”
烟叶产业面积的落实率居全县前列,这是黄材历史性的突破,也是创造性推出丘块式管理、台帐式管理等举措全心为烟农服务的成果。
采访中,我们深刻体会到了黄材自我革新的决心和勇气,感受到了创新的力量。
谋产业
作为传统农业大镇,摊子大、底子薄、基础差、管理难是制约镇域经济发展的几大瓶颈。对此,镇党政班子一班人心里有本很明细的帐。谋求黄材的发展,真正还是要以产业为支撑。
年初,镇党委获悉,有客商有意向在黄材集镇建大规模服饰商贸城,书记周兵山、镇长熊佑新马上抓住机遇,先后近十次与该公司负责人洽谈。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客商深感该镇的热情和对项目的渴望,最终将佳兴服饰商贸城项目落户该镇。通过发扬“蚂蟥精神”引进项目以后,该镇并没有就此放下,而是发挥保姆式的服务精神和韧性,以黄材大道为主轴,引进客商投资旅游文化艺术产品市场、现代家居市场,并全程跟踪服务。
在狠抓项目工程同时,党政一班人因地制宜,大力发展与旅游相结合的茶叶产业。从3月1日开始,在蒿溪村和栗山村,镇农办和综治办近10名干部兵分两路,冒着大雨,脚穿套鞋,一身泥泞深入村民家做工作,丈量土地,与村民签订土地流转协议。通过户户量、户户签,十余天共有490户村民签订协议,规模种植茶叶达千亩,茶叶走廊呼之欲出。“我们要以栗山、蒿溪等村为基地,发动村民与亮沩、沩山等茶业龙头实行联合种植茶叶,既能确保农民增收,又延伸了黄沩公路茶叶走廊,有效促进旅游业发展。”对于这个已初具雏形的千亩茶叶走廊,周兵山这样描述。
黄材决策者谋产业、谋发展的决心可见一斑。
势变
困境中奋起,艰难中探索,在战略的引领下,带来黄材一系列可喜的态势——
黄材集镇“四纵三横”路网主骨架全面拉开;
三大市场和两个广场建设正着力推进;
烟叶产业达5376亩,千亩茶叶走廊呼之欲出;
游客服务中心启动建设,冲浪三关门、泛舟峡溪河、探秘千佛洞、畅游青洋湖、封神炭河里、酒醉十八弯的完美旅游画卷徐徐拉开……
在未来的发展中,周兵山说:“黄材将继续坚持改革谋求发展,因时而变,因势而变,变中求稳,变中求胜。作为黄材一方的掌舵人,我们要主动思变、积极应变,还要系统知变、勇于求变。”
春风鼓荡征程急,跃马扬鞭正当时。正如镇党委书记周兵山所言:“黄材大框架已搭建,逆境中崛起,需要以更加坚毅、踏实、开拓创新、持之以恒的精神面貌,不断迎接新的挑战。”我们有充足理由相信,有了黄材镇党委政府一班人这种不断转变思路,凝心聚力谋发展、扑下身子抓落实的作风和干劲,就在不久的将来,一个地方经济超跨发展、旅游产业蓬勃兴起、规范、美观、整洁、靓丽的黄材新镇即将展现在人们的眼前!
记者后记: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李锡泉 贺美容 龚再蓉
编辑:陶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