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为配合中共中央10月8日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定,响应毛主席发出的入朝作战命令,中国人民志愿军于10月19日开赴朝鲜前线抗美援朝。
1951年4月24日,我县召开县直机关、学校、企事业和商贸等单位负责人会议,传达和学习贯彻上级关于开展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群众运动的文件和指示精神,宣布成立“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反对美国侵略委员会宁乡县分会”(简称宁乡县抗美援朝分会)。到4月底,全县20个区和工商贸易、行业协会也相应成立了抗美援朝领导机构。自此,全县人民在县委和县抗美援朝分会直接领导下,积极开展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群众运动。
遵照中共中央《关于在全国进行时势宣传的指示》、《关于宣传抗美援朝运动的几项指示》,在省、地委的统一部署下,全县从城市到乡村,从学校、工厂到企事业单位,大张旗鼓地展开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宣传发动。全县组织宣传员1077人、报告员37人,文艺宣传小分队70个、幻灯巡回放映队2个、黑板墙报2418块、土广播筒44个。加上原有民校360所、读报组2953个,开展形式多样声势浩大的宣传。1951年7月底,志愿军归国代表柴川若、窦少毅在宁乡县体育场作报告,向与会者介绍志愿军的英勇事迹,全场响起了“为保卫世界和平而英勇献身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向最可爱的人学习致敬!”“打倒美帝国主义,世界和平万岁!”等口号。
县里举办的抗美援朝图片展览,先后7次在城乡巡回展出,参观、受教育者达11000多人次。同时召开干部大会、群众大会和举行游行示威。全县受教育人数超过60万,教育面达90%(除幼儿)。通过宣传发动,广大群众深刻认识到“抗美援朝”的正义性及“保家卫国”的深远意义,同时深刻揭露了美帝国主义的侵略本质和罪恶行径,消除了人们“崇美、亲美、恐美”的思想,树立了“仇美、鄙美、蔑美”的民族自尊心。
群众的思想觉悟提高后,县委根据上级要求,发动全县各家各户制定爱国公约。其主要内容是:发展生产,厉行节约,支援经济建设;多交爱国公粮,支援前线;积极募捐,慰劳志愿军;为烈、军属助工,做好优抚工作等。爱国公约的制定,进一步激发了全县人民的热情。
从1951年7月16日起,一个努力生产,厉行节约,比成绩,争贡献的爱国运动在全县蓬勃开展起来。全县的工厂和企业,开展劳动竞赛,增加生产,给前线以物资的支援。广大农村,千方百计保证农业丰收,1951年粮食生产比1950年增产12%;全县公粮入库只20天就完成了任务。机关工作人员,尽管生活费用较紧,但有很多干部捐出了一个月的工资,有的还捐出本来不多的积蓄。各行各业按照流动资金5.14%和营业额9.4%,制定认捐目标。广大农民虽然没有认捐目标,但认捐的自觉性很高,如田心乡军属颜八娭毑,把自家刚出售生猪的收入,在认捐会上几乎一次全部捐出,表示支前的决心。
到1951年年底实际捐款36亿元,超额捐款6亿多元,可购战斗机2.4架。捐款购买的两架战斗机,分别取名为“刘少奇号”、“何叔衡号”。还向志愿军捐献布鞋27000双、慰问袋10500只和毛巾、牙刷、牙膏、肥皂、钢笔等日常用品10多万件。向朝鲜难民捐衣、布等实物200多件。
广大青年思想觉悟提高后,积极要求参军参战。1950年12月初至1951年9月中旬,全县先后三批共30000多名适龄青年报名应征,招募志愿兵3422人赴朝参战。在朝鲜战场上的宁乡籍志愿军英勇善战,在“218·2”高地争夺战中牺牲的志愿军排长郭海闾,就是宁乡籍突出的代表之一。
1951年2月,世界和平理事会缔结和平公约,并发表宣言。中国政府对此极为重视,发出了禁止原子武器用作大规模毁灭人民的工具的《和平呼吁书》,并在全国开展了和平签名运动。4月下旬,全县城乡开展了这个签名运动。全县绝大多数群众亲自签写了自己的姓名,表示热烈拥护世界和平宣言。
朝鲜停战后,有大批归国志愿军复员回乡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但复员前要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中国人民志愿军复员三十二团,安排在宁乡县城培训三个月。县委、县政府和县兵役局,对他们来之前后的各项工作,抓得井井有条,给他们准备了足够的住房,房子周围打扫得干干净净,室内进行了消毒处理。战士睡的都是新制的杉木板床。当他们到来的那一天,组织中小学生、居民10000多人,在长宁公路上列队欢迎。到达之后,他们必需的生活物资,天天保障供应。还发动学校师生和部分群众,同他们不定期地举行联欢晚会、各类球赛、英雄人物事迹报告会等活动,使他们在复员回乡前生活、学习愉快。
据了解,整个抗美援朝战争中,宁乡籍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共牺牲237名,负伤的残疾军人241名,其中特等1人、一等3人、二等甲级30人、二等乙级44人、三等甲级77人、三等乙级86人,他们都得到了党和政府给予的优抚待遇。
这场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群众运动,不仅鼓舞了全县人民反抗侵略的斗志,为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推动各项社会改革提供了巨大动力,也有力推动了全县的工农业生产和各项事业的发展。 刘飞平整理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
编辑:陶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