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传统意义中的农闲时节,金洲镇关山的农民杨胜明却在自家的葡萄地里忙个不停。“种葡萄必须严格按技术要求操作,在12月份必须整好枝。”他说,“按技术种植,效益就是不一样。如今,当地的葡萄种植户都明白这个道理,都会很自觉地干好了这些‘技术活’。”
葡萄基地是关山生态农业科普示范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面积已发展到1000亩。2007年,关山68户农民种起了葡萄,面积为300亩,以打造特色产业。当年,杨胜明家就种了4亩。2009年,这些葡萄开始挂果,给这些种植户带来了不错的效益,从而进一步激发了当地农民的积极性。2010年,当地葡萄基地面积一下增加了700亩。今年,2007年种植的300亩葡萄产值达400多万元,不少户子的亩平产值超过2万元。
科学技术的大量运用,是关山葡萄基地建设取得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湖南农大的石雪晖教授是我国著名的葡萄种植专家,也是关山葡萄基地的技术顾问。在她的指导下,这个基地引进了美人指、红提、紫玉等多个优良品种,并实施了一套完整的先进的生态种植技术。每年,石教授都会专程来关山,深入基地对农民进行技术指导,对种植户进行10次以上的集中培训。
杜雪梅是一名普通的农村妇女,家住关山,今年60岁。去年年底,她在家门口找到了一份工作,每月工资1200元左右。她表示,正是一些新技术的运用,为她和当地不少农民创造了这样的好机会。她打工的地方,是关山的无公害蔬菜基地。这个基地面积为500亩,由一些种植大户经营,主要种植畅销于各大酒店的野菜,如花叶参、人参苗、紫贝等。
通过几年努力,关山生态农业科普示范基地建设取得了令人关注的成果,成为了秀美关山的强劲时代音符。除上述的葡萄基地和无公害蔬菜基地外,还建成了1000亩的茶叶基地、1000亩的生态水果基地和500亩生态水产养殖基地,总面积达4000亩。1500亩实施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1200亩实施了用频振式杀虫灯的物理防虫技术,杂草防除和科学灭鼠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农业气象综合信息服务站已充分发挥作用,近两年参与各种实用技术培训的农民达4000多人次……这些,都已成为关山生态农业科普示范基地的强劲支撑。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龚再蓉
编辑:陶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