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期)
刘少奇在宁乡蹲点调查过程中,不仅亲自动手解决当时农村急需解决的公共食堂、社员住房、干部作风和平反冤假错案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更重要的是对纠正“五风“错误、恢复和发展生产作了一系列的指示。
刘少奇首先针对群众最关心的公共食堂问题进行调查,他了解到炭子冲大队柘木冲食堂刚办时有120人,现在不到80人,死了20人,外流10多个人,还有几个患水肿病住进了大队临时医院。办食堂前,全生产队每户平均养两头猪、三只鸡。现在全队仅一头母猪,一只鸡婆。罗家塘食堂是全公社的重点食堂,各种物资优先照顾,几年来只生了三个小孩子,至今还有两个体质很差,走路不稳。群众说:“公共食堂不好!这样办下去会人死路绝!”
刘少奇心情沉重。他在炭子冲大队的干部、社员代表座谈会上说:“食堂情况,以前我们也不清楚,讲食堂有优越性,可以节省劳力,解放妇女等,下来一看,不是那么回事,专人煮饭,专人炒菜,专人砍柴,专人担水,专人舂米,一个食堂占用三分之一的劳动力,甚至半数的人都去做饭。烧硬柴砍树,不砍茅草,砍了山林。还有其他毛病。好处也可以讲个一两条,说是出工齐。要出工齐可以用别的办法解决嘛!”“食堂没有优越性,不节省劳动力,不节省烧柴。这样的食堂要散,勉强维持下去没有好处,已经浪费几年了,不能再浪费下去。”这样,柘木冲食堂第一个宣布解散。解散食堂的消息不胫而走,人们奔走相告,不几天,花明楼地区乃至全县农村的公共食堂就全部解散了。
社员住房问题也是刘少奇关注的重点。公共食堂解散后出现的一个严重问题是社员的住房问题。
5月8日,刘少奇在炭子冲大队的干部和社员代表座谈会上指出:“散食堂以后,马上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房屋问题。一个屋场住那么多户,没有地方打灶。房子不确定,社员的很多事情就不能定,自留地也不能定,养猪喂鸡也难办,而厕所也不好定,生产就不放心。有一些是公家占用的房子,如银行、供销社、学校、公社和大队的办公室、工厂、猪场等,都要挤一下,把多占用的房子都退出来给社员住。”他同时指出“旧居纪念馆不办了,由工作队主持,同大队商量好,分几户社员到这里来住,我家的亲属不要来住。桌子、凳子、锅子、灶等,都作为退赔,退给社员。这些楼板,拿去替没有门的人家做门。社员在这里至少可以住上十年二十年,等有了比这个更好的房子,愿意搬时再搬”。
5月9日下午,刘少奇在视察黄材水库回县城的途中,在双凫铺公社黑塘仑听到一妇女的啼哭声,示意司机停车。打开车门,疾步往哭泣声的方向走去:“你为什么事伤心?”那妇女说:“我家八口人,土改时分了五间房子,两年前被拆了建猪场,老倌子修黄材水库时活活累死了,到今天我已经搬了八次家,现在又要我赶快搬,我拖儿带女的往哪里搬……”
刘少奇要随行人员找来一个大队干部,问明这妇女讲的是实话后,对这个大队干部说:“你告诉大队不要让她搬,县委很快有文件下发的,按文件办。鸟必有窝,人必有屋嘛!”“一家人没有一个落脚点,怎么能安心呢?定了屋也就定了心,生产也就定了,积极性才能调动起来”。
回县城后,刘少奇又听了县委书记何长友关于社员住房情况的汇报:全县原有社员住房70多万间,前两年拆茅屋作土杂肥,拆掉一批,大炼钢铁需要木材拆掉一批,大办食堂强调集中统一居住又拆掉一批,这样“三个一批”共拆掉社员住房15万多间,还有5%—7%的住房被公社、大队以及企事业单位平调和占用。公共食堂解散后,社员要求住原屋,一动引起百动。
刘少奇听后百感交集,严肃地指出:“我们革命的目的,是要解决广大群众的吃饭、穿衣和住房问题,人民受了这么多苦,要为他们分忧啊!要不然要我们共产党人干什么?”他指示县委立即起草一个文件,一面向省委汇报,一面下发生产队,并提出,第一,重申党的政策,公社、大队、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平调社员的房屋一律要退还,并应先退给被平调或被拆毁房屋的社员住;第二,社员搬家要经过社员开会决定,大队统一安排,公社批准;第三,在现在的条件下,暂不提“屋归原主”的口号,社员与社员之间不应当直接进行房屋的借租和购买;第四,现有土地、劳力、自留地一律不动。文件初稿拟出后,已是5月10日凌晨2点,刘少奇立即审阅修改。天亮时,刘少奇提笔写下了如下批示:
何长友同志:
此件我作了一些修改,是否妥当?请酌定。此件是否印发或在电话会上通知各公社、各大队?也请你酌定。又,此件应立即报告省委。
刘少奇
5月10日
县委立即认真贯彻。省委很快向全省转发了这个文件。这对当时全县、全省稳定大局,防止和解决房屋纠纷,恢复和发展生产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另外还有山林问题。刘少奇在调查中问社员:“山林怎么砍得这样溜光?”社员说:1958年全民大炼钢铁砍了一回,1959年大办食堂,没有柴煮饭又砍了一回,山上越来越光,也不敢做声。一个姓曹的干部写了一首打油诗:“大战戴家洲,青山剃光头。请问副书记,竹苗留不留?”被打了一顿饱的,以后哪个还敢讲呢?所以山林就越来越光了。刘少奇觉得这是刮“五风”的后果。严肃指出:“要保护山林,要拟几条办法,像现在这样砍下去不得了。山林所有权归大队,包给小队,划出自留山。以后不准生产队、社员随便砍树,要砍,得经过大队统一规划,公社批准。有些树成了材再砍,不要砍小树。小树的枝也不要劈了,等长大了再劈。现在山上的小树只剩下几个枝子,要有几年不劈树才行,缺了还要补栽。”
第四是干部作风问题。“大跃进”以来,干部的作风乱了,干群关系不是鱼水关系,而是疏远的关系,甚至是矛盾的、对立的关系。刘少奇在蹲点调查中深感这一问题的严重性,总是不断地教育干部端正作风,做人民的勤务员。他问一个因犯“五风”错误刚被宣布撤职的干部:“你为什么会犯错误?”那干部说:“没听党的话,没听毛主席的话。”刘少奇当即指出:“还要加一条,没听群众的话。废掉好田搞鱼池,搞了鱼池又不养鱼,群众有意见。”他对黄材水库建设工地的负责人说:“你们在施工中要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好好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切实关心群众的生活,不要搞强迫命令,要搞好劳逸结合。只有关心爱护群众,工程才能又快又好地完成,决不能再搞‘五风’了,要关心群众疾苦,做好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
刘少奇一再叮嘱大家,一定要坚持实事求是,不要浮夸,不要弄虚作假。他说:“一路上我就看到三个万头猪场,究竟有好多猪?有的说百头不足,有的说有一两百头,相差太远了,现在世界上还冇得一个万头猪场,为什么要夸万头猪场呢?”
(未完待续) 整理 刘飞平
作者:
编辑:陶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