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老年大学女子军鼓队参加县马路环城赛表演现场
晚上七点,县城大润发广场前人头攒动,来自不同年龄阶段的人们在欢快的音乐声中载歌载舞,一派热闹景象。领舞者是张启仕老师,今年58岁,跟笔者交谈起来,时不时发出爽朗的笑声。笔者近日走进花明社区,体验张老师不平凡的“艺术人生”。
痴迷:36年如一日从事文艺工作
36年如一日,张老师从风华正茂到中老年,一直坚守在文艺工作岗位上,成为传递健康和快乐的使者。
1975年,从宁乡师范学校毕业后,张老师办了一个文艺班。那时候农村没有电,也没有电脑,只有一架风琴。出于对文艺工作的热爱,她克服重重困难,自创了一套编排节目的方法:先对照歌谱数八拍,按八拍排练动作,再伴着音乐,一边踩风琴学生一边跳。从那时候开始,她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
2003年,已经内退的张老师为了缓解内心的失落感,开始另谋职业。同年9月,张老师顺利进入金海实验小学担任数学老师,同时兼任工会主席及学校各种大型活动的“总导演”。张老师对文艺工作火一样的热情和痴迷,深深地感染着每一个老师和学生的心灵。
正式退休后,张老师经常带领大妈们苦练广场舞,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在2010年县首届社区文化艺术节中,自编舞蹈《请到我们这里来》以及《歌唱咱们社区好》,分获一、二等奖。今年9月23日,在我县庆祝建党90周年,国庆62周年的广场舞大赛中,她编导的两个原创节目,花明艺术团的廉政广场舞《甘于清贫》和花明社区的《爱我中华》分获特等奖和一等奖。
感动:市民热情成不竭动力源泉
2009年的一天,张老师在紫金广场散步休息,突然有一个50岁左右的大妈走到她身边,要她现场教一个舞蹈。每一个动作,张老师都手把手地教,马上就围过来30多个人。“张姐,你就在紫金广场组织成立一个广场舞,以后我们就不用走远了”。市民的呼声越来越高,第二天广场舞队伍就扩充至60人左右。随着队伍的逐渐扩大,张老师向花明社区申请音响,社区负责人随即就同意了。电力局的一名职工,义务帮忙接好电源、音响、电脑。2009年7月,花明社区紫金广场舞队伍正式成立。
得知张老师的紫金广场舞队伍非常有名气,大润发表示愿意提供场地和音响,诚意邀请他们过来,队伍一下子扩充到100人左右,同年,紫金广场舞改名为大润发广场舞。
“群众的热情和呼声感动了我,我觉得再苦再累也值得”。张老师表示,同为老人,都是为了健康、快乐,付出多一点没问题。
愿望:让广场舞成为一张城市名片
张老师为人性格爽朗,思维活跃,从不按常理出牌。前段时间甩葱歌在网上疯狂流传,为了参加一个大型活动,她大胆创新,编排了一段好玩又有趣的“甩葱舞”,张老师担纲节目的“总导演”。大家一边跳一边甩葱出场,其中有把葱作架子鼓一样打,把两根葱作二胡拉。以大葱做道具的滑稽表演,让现场观众笑得前俯后仰。
为了丰富市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张老师另辟蹊径,于2010年成立了一个80人的县老年大学女子军鼓队,以50岁左右的老人为主。今年4月,女子军鼓队首次参加了县马路环城赛的表演,现场反响很大。张老师大胆创新,在服装的选择上也是别具一格。2011年9月1日上午,老年大学女子军鼓队受邀参加了金洲西线连接线(北线)道路开工仪式,场面恢弘大气,老人们个个精神抖擞,身着白绿相间的迷彩服,大红色的帽子、靴子艳丽登场,给人眼前一亮,博得现场观众热烈的掌声。“虽然有58岁了,但我很热爱这份社区文化事业,会一直把它做下去,让广场舞成为我县一张最闪亮的城市文化名片”。张老师信心满满地对笔者说。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文/图 陈芳
编辑:陶湘